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雨蛙的种类

雨蛙的种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10 更新时间:2024/1/14 11:52:12

雨蛙(Hylachinensis),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雨蛙科的1属,种类250种。

雨蛙肩带弧胸型,椎体为前凹型。适于树栖,指、趾末端多膨大成吸盘,末两骨节间有1间介软骨,是趋同演的一个物种。

雨蛙白天伏在树根附近的石缝或洞穴内,夜栖息在灌木,以蚁类、金龟等为食。

外形特征

雨蛙脊椎动物,两栖纲,雨蛙科。型蛙类。雌体约4厘米,雄体长约3厘米。背面皮肤滑呈绿色,腹面淡黄色,体侧及股前后具有黑斑。指、趾末端具有明显吸盘,趾间有蹼。雄蛙在咽下有单个外声囊,鸣时膨胀呈球状。1指的基部有浅棕色指垫。白天伏在树根附近的石缝或洞穴内,夜晚栖息灌木上。

以昆虫为食,捕食蚁类、椿象、象鼻虫、金龟子等。又称“中国雨蛙”。我国南方多省都有分布较雨蛙个体稍大的近亲种有华南雨蛙(Hula simplex),多产于我国海南省广西、广东省。

品种分类

中南美

中南美的雨蛙形态、生态和产卵习性多样化:头部皮肤骨质化(可防御干);次在性陆栖或水栖;有的在叶腋处或树叶上产卵,卵泡被叶片裹,有的在池内筑成泥窝之后产卵。

雌蛙的背面皮肤在繁殖季节形成“育儿”场所,如有的背面皮肤褶叠成“囊袋”状(如囊蛙),后端留有孔隙卵在袋内生长发育,有的背周缘皮肤隆起形成浅碟状(如碟背蛙),用以盛卵,也有的使卵完全裸露贴在背上;卵的多少和孵出期、蝌蚪的形态和生态,皆因属种而异;有的属于直发育类型,孵出时已完成变态。

中国

中国各地见有两种:①无斑雨蛙(Hyla arboreaimmaculata)。背部皮肤光滑,呈嫩绿色,体侧和腹面密布扁平白色的疣粒,多栖息于水边树上和草茎上,雄性有单个咽下外声囊,鸣声清亮。②中国雨蛙(H.chinensis)。体型小,色纯绿,形态似无斑雨蛙,但体侧有斑点,雄性有单个咽下外声囊。

中国的雨蛙体形较小。背面皮肤光滑,绿色(如华西雨蛙);多生活在灌丛、芦苇、高秆作物上,或塘边、稻田及其附近的杂草上。白天匍匐在叶片上,黄昏或黎明频繁活动。以蝽象、金龟子、叶甲虫、象鼻虫、蚁类等为食。常常1只雨蛙先叫几声,然后众蛙齐鸣,声音响亮,特别是在下雨以后。

3月下旬或4月初出蛰。4~6月在静水域内产卵。卵径1~1.5毫米。数十粒或数百粒卵成为1,粘附在水草上。蝌蚪尾鳍高而薄,上尾鳍一般自体背中部开始;5月下旬有的即已完成变态;9~10月开始冬眠。个体稍大的近亲种有华南雨蛙(Hula simplex),多产于我国海南省和广西、广东省。常栖息于水域附近草丛间或甘蔗地或竹林里。

2015年6月,陕西佛坪熊猫谷景区工作人员偶然拍到罕见的秦岭雨蛙。

日本

日本树蟾,形体小,体长2~4.5分,雄蛙比较小,通常4公分以下。头部从吻端到鼓膜后方有黑色眼罩,颞褶明显。皮肤光滑,身体背面绿色,但变化很大,也会呈现灰色或褐色调,有些个体背面有云状褐色斑纹,体侧没有黑斑。指、趾末端具有明显吸盘,趾间有蹼。

雄蛙在咽下有单个外声囊,鸣时膨胀呈球状。第1指的基部有浅棕色指垫。白天伏在树根附近的石缝或洞穴内,夜晚栖息灌木上。以昆虫为食,捕食蚁类、椿象、象鼻虫、金龟子等。日本雨蛙的繁殖期在4~8月,此时雄蛙迁移到低海拔稻田、湿地等静止水域鸣叫,声音非常嘹亮,一次产卵约250~800粒。非繁殖期时,常在下雨之前鸣叫,是名符其实的雨蛙。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流星雨的基本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许多的流星从天空中一个所谓的辐射点发射出来的天文现象。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称为流星体的碎片,在平行的轨道上运行时以极高速度投射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束。大部分的流星体都比沙砾还要小,因此几乎所有的流星体都会在大气层内被销毁,不会击中地球的表面;能够撞击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称为陨石。数量特别庞

  • 关于流星雨的历史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中国最早,《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中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

  • 流星雨的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流星雨(每小时一颗的流量就可以称为流星雨)是一种有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空中的一点中迸发出来,并附落下来的特殊天象。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彗星的破碎。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但大颗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围形成尘埃彗头;小颗

  • 著名的七种流星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流星雨(Meteor Shower)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流星体与地球大气层相摩擦的结果(流星体可以是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发生摩擦),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产生,因此,流星群的轨道常常与彗星的轨道相关。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1、狮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现。一般来

  • 流星雨的现象影响及研究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虽然,流星雨的质量都很小(一般小于1 mm),在进入大气后大部分烧掉,流星暴雨对生活在地面上的人不会造成直接危害,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因速度极高,流星暴雨对太空中的航天飞行器的安全构成威胁,同时对地球大气高层的电离层和其他物理状态也会产生影响。大批流星体尘埃散入地球大气,提供了额外的水汽凝

  • 苏波战争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苏波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19年2月——1921年3月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波兰第二共和国两个新政权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是由两国对扩张领土和扩大影响力的企图所引起。凡尔赛条约使波兰自18世纪末被瓜分以来重新立国,刚刚恢复独立的波兰寻求保住那些在被瓜分时失去的领土;俄罗斯

  • 苏波战争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苏波战争,指1920年前后苏维埃俄国与波兰之间的战争。东欧混乱1918年,东线的德军开始向西撤走。由德国扶植的地方政权、其它在德军撤走后自行成立的地方政权,以及意欲把那些地区纳入苏俄的布尔什维克人开始争夺那些同盟国遗下的空间,整个东欧陷入动乱。1918年11月18日,苏维埃最高当局下令西集团军向西进

  • 两次掷出窗外事件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捷克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1419年7月30日,部分激进的新教徒上街示威,人潮聚集至新市政厅前的查理广场,要求释放被逮捕的信徒。随著游行群众情绪的高涨,也益发激起反胡斯派的不满,突然有人由市政大厅的窗口向胡斯信徒丢掷石块,立刻引爆了一触即发的情势。狂怒的激进份子冲进新市政厅,在群众的鼓噪煽动下,活活地

  • 苏德战争中苏联胜利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苏德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

  • 掷出窗外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掷出窗外事件又称布拉格抛窗事件(捷克语:Pražska defenestrace,德语:PragerFenstersturz,又译布拉格掷窗事件)是发生于布拉格的历史事件,为波希米亚人对罗马教廷及神圣罗马帝国的反抗,共有两次,分别发生于1419年与1618年,第一次事件引发了胡斯战争,第二次事件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