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05年9月5日:日比谷烧打事件

1905年9月5日:日比谷烧打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689 更新时间:2023/12/9 18:52:05

1905年9月5日,在举行的群众集会引发了市内骚乱,故名日比谷烧打事件。

1905年8月,日、俄两国政府开始媾谈判。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团体利用群众对战争期间米价上涨、税收提高的不满,煽动战争狂热,反对媾和。9月5日在黑龙会、媾和问题同志会的发动下,3万东京市民集会日比谷公园,要求废止和约,继续对俄作战。会后,狂热的市民捣毁亲政府的《国民新闻》报社,放火焚烧内务大臣官邸以及许多派出所。混乱持续到次日,东京戒严,政府出动军队镇压。骚乱中,烧毁2所警察署,219个派出所或警察岗亭,13座教堂,53户民宅,15辆电车。参加骚乱者被捕1700,起诉300余,被判刑者87人。

背景

1904年2月日俄战争开始。日军在接连苦战后,推动战局有利方向发展,在奉天会战以及日本海海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日本的作战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俄国也兴起了革命运动等,两国均陷入难以持续作战状态。因此,经美国介入,两国于1905年9月缔结《朴茨茅斯条约》,决定俄国(1)承认日本在朝鲜的优势,(2)将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长春以南的铁路利权转让给日本,(3)割让北纬50度以南的桦太(库页岛),(4)承认日本在沿海州、勘察加沿岸的捕鱼权。

由于日本在这次战争中伤亡和损失都远远超过了甲午战争,而取得的利益却又大大落后于甲午战争所取得的。并且日本还放弃了战争赔款的要求。因而在日本人心中造成了很大的落差,因而各界都强烈的攻击政府。这种情绪在条约签订后达到了顶峰,终于在东京发展为伴随着暴动的民众运动,即日比谷烧打事件。

具体经过

1905年(明治38年)9月5日,在头山满、神鞭知、佐佐友房和河野广中等为代表的国权派团体主持下,在东京日比谷公园召开了反对媾和国民大会。与会群众和试图阻挠大会的警察发生冲突。会后,群众袭击国民新闻社、内务大臣府邸、基督教会、警察署和市内电车,烧毁十分之七的警察岗亭和派出所。暴动继续到次日,政府发布《戒严令》,出动军队。伤约五百人,死十七人。被捕者约达一千七百人,其中三百零八人被起诉,八十七人被判刑。参加者主要是不堪忍受物价飞涨和重税盘剥的工匠、职工、脚夫、车夫等城市各业劳动群众。他们因心怀不满才酿成这次群众暴动。接着,暴动有蔓延到横滨、神户一带,全国各地都出现反对媾和运动,并通过反对媾和和追究内阁成员责任的决议。

事件映射

透过这一事件,不难看出,对于日本政府的侵略政策,日本民众所关心的只是掠夺他国的财富,根本无视对别国的伤害。这种自私、狭隘、不论是非的民族主义,自然地纵容了当权者更加肆无忌惮地向他国伸出掠夺之手。

这一时期,大财阀们的资本进入了各产业,在金融、贸易、运输等行业逐渐形成垄断集团。政府继续扩大军需工厂的规模,大力保护民间重工业,使造船、煤炭、钢铁等工业生产有了大幅度增长。但是,日本经济实力仍然薄弱。为了筹措巨额的军费,日本政府已背上了英、美两国的外债,财政压力巨大。到1913年末,日本当年财政总收入为7.2亿日元,而外债却高达20.7亿日元,与对外投资8.46亿日元相抵后,外债净额仍达12.24亿日元。

此时的日本政界,军部(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参谋本部的统称)的政治地位获得大幅度提高。1907年9月,军部颁布军令,宣称军部是直属天皇的军令机关,独立于国政之外,首相无权过问军部事务。1908年又修改《参谋本部条令》,规定:“参谋本部掌管国防及用兵事项,参谋总长直属天皇,运筹军务于帷幄,掌管国防及用兵计划。”将参谋本部的政治地位提高到政府和首相之上。

随后,代表军部势力的桂太郎派,不顾日本国力状况,一意主扩大军备,增设军团。而以首相西园寺公望为代表的官,则主张撤出辽东半岛,巩固对朝鲜和台湾的统治。两派相互争执,对立不断加深。政府内阁也是你方下台我登场,拉锯状态三起三落。

影响

日比谷烧打事件暴动收拾后舆论仍未平息,首相桂太郎和带领立宪政友会的西园寺公望,私下举行了会议。1906年1月桂内阁总职,第1次西园寺内阁成立了。事件过后,大正政变和西门子事件时发生民众暴乱,让掌权者体会到民众力量,同时也成为“大正民主”的推力。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宋高宗为了保命宁愿做这样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对于一位活了八十多岁的封建帝王来说,五十来岁恰好是盛年,也是执政的黄金时期。再者,大凡封建帝王,没有一个不贪恋权势的,只要不受外力逼迫,只要健康状况尚可,只要还能安安稳稳地坐在龙椅上,没人情愿将皇权拱手让人,哪怕继任者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在这一规则下,宋高宗盛年主动把皇位让给养子赵眘的壮举,在中国历史

  • 1972年9月5日:慕尼黑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慕尼黑惨案(Munich massacre)是指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杀害的严重政治恐怖事件。事件过程1972年9月4日,以色列队没有赛事,大多数运动员在奥运村休息,晚上出去看电影。电影看完了,以色列选手陆续回到了奥运村。5日凌晨约4时,他们还在沉睡,奥运村外面忽然

  • 北宋亡国的最后一夜是怎样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东京(开封)之战即东京保卫战,指的是两宋之际以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开封的重要战争。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统治者借口宋朝破坏双方订立的海上盟约,南下侵掠宋朝。这年十月,金军分兵两路,西路军以粘罕为主将,由大同进攻太原;东路军以斡离不为主帅,由平州攻燕山。两路金军计

  • 2016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中华慈善日”于2015年11月在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时提出,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该法将每年9月5日定为“中华慈善日”。慈善法规定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是和“国际慈善日”进行接轨。2019年9月2日,民政部在第四个“中华慈善日

  • 测谎结果准确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测谎器(lie detector)一译“测谎仪”(其实是“测真仪”),亦称“多道心理测试技术”、“多项描记器”。检测受测者是否说谎的仪器。利用受测者因说谎而产生某些生理反应的原理设计制成。其测谎原理:当说谎者编造谎言又担心谎言被揭穿时,常会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内疚等心理反应和

  • 关于凡尔赛宫的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最著名和最令人迷惑的时间差错是“拉蒙小姐和莫里森小姐”访问凡尔赛宫,她们在《一次探险》上这样称呼她们自己,尽管她们的真名是安妮·莫伯利和埃莉诺·卓丹。安妮是牛津圣修斯学院的院长;埃莉诺是威特福得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在1901年8月,她们游历了凡尔赛宫,并且来到“玻璃长廊”进行了短暂休息。窗户都开着,

  • 2020年8月12日:佘幼芝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佘幼芝(1939年-2020年8月12日),祖籍广东顺德马岗。其先祖于1630年将抗清大将袁崇焕的头颅秘密掩埋于自家后院,从此佘家后人历经明朝、清朝、中华民国至今共三百七十余年,日夜守护着袁大将军的坟墓。佘家第十七代传人,在佘幼芝的多方奔走之下,2002年年底,修葺一新的袁崇焕祠堂将对外开放。202

  • 靖康之难前夕宋朝的背水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宗泽前往抗金前哨京师充任东京留守。他六月十日接到朝廷任命,立即出发,十七日即到了汴京。宗泽,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靖康元年初,金兵第一次围攻开封撤退后,宗泽入京任台谏之职。八月,金兵第二次南侵,他出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并任河北义兵都总管。他不仅在磁州击退金兵,还主动

  • 黄汪坏政的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黄潜善汪伯彦坏政的经过靖康初年(1126年),金人攻打宋朝,康王赵构设大元帅府,用文书召黄潜善率兵去支援。张邦昌当伪楚皇帝后,黄潜善到大元帅府告诉康王赵构,康王赵构秉承皇帝旨意任命黄潜善为副元帅。靖康二年(1127年),康王赵构即位,是为宋高宗,任命黄潜善为中书侍郎。当时宋高宗顺从民心,提拔李纲为右

  • 维扬之变为什么被称为赵构的南逃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维扬之变,宋代高宗在扬州出逃的事变。高宗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后,不敢返回东京(今河南开封),在黄潜善、汪伯彦等怂勇下,于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遁往扬州(今江苏扬州)避敌,将国事托于左相潜善、右相伯彦,而沉湎酒色,不思恢复。三年春,金兵大举南下,直趋扬州。高宗闻讯仓惶出逃,从瓜州乘小舟渡江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