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搜救犬能干什么

搜救犬能干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486 更新时间:2024/2/10 7:20:33

搜救犬在工作犬的所有类别中,搜索与救援是仅次于警犬的、最受人们尊敬赞扬的犬的热门职业之一。经过专业培训后,它们成了百发百中的搜索行家。犬对气味的辨别能力比人高出百万倍,听力是人的18倍,视野广阔,有在线微弱条件下视物的能力,是国际普遍认为搜救效果最的“设备”。用犬搜索是现场搜索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历史

搜救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950年,在瑞士和意大利边境的一个修道院,一个修道士训练了一头狗,帮助救护了很多在该山区遭遇雪灾的人们,该犬成为历史上的一头搜救犬。修道院在16世纪被毁于火灾,因此失去了所有记录,其后300年间,有记载搜救犬们仅在该地区就挽救了2500多人的性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只搜救犬名叫“白瑞”,它一生中共成功地挽救了40多人的性命!

1800~1810年间,收容所的一头叫“巴里”的伯纳犬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犬。在它死后达半个世纪里,在瑞士的收容所犬被叫做巴里犬(巴里一共救了40个人,传说巴里要救的第41个人将他误认为狼杀了)。这个传说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事实上,巴里于1814年在瑞士伯尔尼安乐死亡。至今在伯尔尼的自然历史博物里仍保存巴里的肖像。

简介

犬具有高度发达的经系统,有灵敏的嗅觉、非凡的听觉、敏锐的视觉等特点;犬的鼻里有2.2亿个嗅觉细胞,是人嗅觉能力的300万倍左右,能嗅出数万种不同气味;听力是人的16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声音辨别;而且犬视觉发达,具有在微弱光线下视物的能力。

搜救犬除了利用犬上述特有的功能外,还对犬的服从性、注意力、耐久性等有很高的要求,特别还需要犬性情温顺、攻击性弱,同时工作热情高,能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投入工作。搜救犬中比较用的品种为德国牧羊犬、拉布拉多犬、金猎犬、史宾格犬等。

目前,要用于灾难后搜救的生命探测仪等高科技设备,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且只能搜救幸存者。而经过严格训练的搜救犬,在各种灾难救援现场发了独特的作用,它能捕捉空气中弥漫的人体散发的一些细微气味并引导训导员近人体的地方,同时能判定是否是幸存者,还是遇难者的遗体。因此,在地震、雪崩等各种灾难后帮助寻找和搜救失踪的受难者,搜救犬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

工作范围

搜救犬的工作范围极其广泛,它包括自然灾害现场搜素与救援失踪人,例如,地震废墟、建筑物倒塌、高山以及水面等各种现场;根据救援环境可分为山地救援、水面救援、陆地救援;根据不同场景可分为火灾救援、地震救援等等。总之,搜救犬的工作核心就是针对人的搜索,挽救生命为首选,其次,搜救犬是对尸体的搜索,还承担某些犯罪现场的搜索

随着搜救犬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广泛认可,搜救犬的工作能力也被人们进一步挖掘。实践证明,搜救犬除了废墟、雪崩、高山搜救外,还能发挥许多重要的作用。比如,能在海洋、河流、洪水中参与救援,将食物或救生装备带给受难者,帮助清或半昏迷的受难者脱离险境的水上搜救犬;在火灾现场,利用犬灵活敏捷的优势,为消防员提供受难者位置,并为受难者运送防火设备或帮助受难者脱离危险的火灾搜救犬。

搜救犬能在突发性灾难现场完成搜救任务能力的提升,工作范围也拓宽为地震搜救犬、高山搜救犬、雪崩搜救犬、水上搜救犬、火灾搜救犬、灾害救援犬(龙卷、飓风、爆炸等)等。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印第安人迁移法》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印第安人迁移法》(Indian Removal Act),是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迁移政策的一部分,于1830年5月28日由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签署为法案,法案授予联邦政府权力,将印第安人从密西西比河以东迁移至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印第安领地”(Indian Territory),领地位于现今俄克拉何马州内

  • 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英文为“Treaty of peace,amity,and commerce,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Chinese Empire”,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

  • 1914年7月3日:《西姆拉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西姆拉条约》是1914年7月3日,中英两国和西藏地方代表西姆拉会议后,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伦兴夏托拉擅自签订的条约。清朝末年,英国加强侵略西藏。辛亥革命爆发后,英国策动西藏部分反动分子叛乱,企图搞所谓西藏“独立”。在英国要挟下,1913年10月,北洋政府派代表到印度西姆拉参加“中英藏

  • 1898年7月3日:京师大学堂创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912年5月之前使用的旧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统辖全国教育。《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其办学方针

  • 1978年7月3日:《亚马逊合作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亚马逊合作条约》,是1978年7月3日南美洲八国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签署的条约,以共同加速开发亚马逊地区。于1980年8月3日生效。基本简介1978年7月3日,南美洲八国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签署了《亚马逊合作条约》,以共同加速开发亚马逊地区。巴西、秘鲁、波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圭亚那、苏里南和委

  • 1062年7月3日:北宋名臣包拯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

  • 1876年7月3日:淞沪铁路正式通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淞沪铁路的前身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吴淞铁路,1876年7月3日江湾段正式通车时,由于此前中国从来没有过铁路,铁轨两旁观众“立如堵墙”。初筑时为762毫米窄轨,后来改为普轨。此后的100多年间,淞沪铁路见证了上海开埠后的荣辱兴衰,也经受了淞沪会战炮火的洗礼。淞沪铁路建成后,南端紧邻上海公共租界。20世

  •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

  • 2005年7月4日: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动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京津城际铁路(Beijing-Tianjin Intercity Railway)是一条连接北京市与天津市的城际铁路,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环渤海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标准、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第一个开通运营的城际客运系统。

  • 1896年7月4日:中国文学家茅盾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