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应对蝗灾的方法

古代应对蝗灾的方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42 更新时间:2024/2/6 20:50:08

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在这里,编者略举数例,蝗灾爆发的频繁性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古代应对蝗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人工扑打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久的灭蝗方法。以《捕蝗要法》的记载,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乡民们用竹竿撑起八尺长的白布,以顺风的方三面围追,把蝗虫驱赶到一处后,再集中力量扑打。这种方法简单,所需工具也很见,适合农村里面集体作战,故流传较广。

但缺点是这种方法比较耗费体力,且抓住蝗虫之后没有一个具体统一的处理方法,很容易有漏网之鱼。

第二种:壕堑掩埋

以东汉《论衡》等典籍介绍,这种方法,要先在蝗虫要经过的地区,挖出大量深宽二尺的大坑,然后在蝗虫到来后,以扑打等方法把蝗虫引入坑里,再集中力量进行填埋。利用这种方法捕得的蝗虫很多,相比之下,效率也会更高。但缺点是如果挖的坑太浅,蝗虫没有窒息而亡的话很容易钻出来,再次啃食庄稼禾苗。

第三种:火烧

因为利用壕堑掩埋灭蝗的方法并不能保证蝗虫必死,随着经验的丰富,火烧法应运而出。根据《捕蝗图册》和《治蝗全法》记载,要想“火烧蝗虫”,就要在天黑时点燃篝火,而且篝火之外,还要在蝗虫密集的地区分路设灯,利用蝗虫的趋光习性,用密切配合的灯光,把大批蝗虫吸引而来,从而火烧,而火烧后的蝗虫尸体就可以挖坑掩埋。

唐朝宰相姚崇就大力推举这种方法,并结合壕堑掩埋法,捕杀了不少蝗虫。虽说这种方法很有成效,但毕竟蝗虫繁殖能力惊人,稍有不慎,第二年就会卷土重来。就算此次全部清理,但也无法避免再次遭受蝗灾的可能。所以,百姓们灭蝗的方法也日益完善,开始尝试另外一种。

第四种:捕杀虫卵

百姓们害怕遭遇蝗灾,那么好的方法是什么?提前斩草除根。所以到了宋代,百姓们就会趁着冬天的机会,四处搜寻蝗虫虫卵的滋生地,想办法一锅端掉。《除蝗全法》就总结过宋代以来的寻找虫卵的经验。

不仅仅是百姓们的意识提高了,宋代时朝廷也颁布了许多鼓励百姓除蝗的措施,比如说,宋代时就有“以蝗易粮”“以蝗易钱”。

根据不同时节捕蝗的难易程度,以及捕捉到的不同蝗虫(成蝗或者虫卵)可以交换成粮食或者钱。这样一方面是对庄稼禾苗收到侵害的百姓们的保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百姓们的捕蝗积极性。可谓是一举两得。

可除了捕杀虫卵外,其他的方法终究治标不治本啊。可不要小看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除了上述的这些方法,经历过多次蝗灾的百姓们发现蝗虫不喜欢吃食芋、桑、菱芡、豌豆、绿豆、大麻、芝麻等作物。

所以在蝗灾多发区百姓们就多种这类作物,有利于减轻蝗灾危害。除此之外,因为干旱是蝗灾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所以百姓们的生态观念也渐渐萌芽。

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药物的更新,科学的检测……有了许多新方法,再加上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很少发生像古代一样大规模的蝗灾了。最为重要的是,相比以前现在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得到了很大改善,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因此大规模蝗灾爆发的主要前提条件也就随之消散了。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巫溪山洞上万尸骨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巫溪县古路镇村民冉茂林在田间劳作时意外发现一块疑似人头骨的东西,而在古路镇名叫玉家洞的山洞中,还堆积着成千上万块人骨。古路镇安监办工作人员与古路镇文化站站长钟大喜在多方观察下得出结论:这不是现代人骨。据村里的老辈子回忆口口相传的传说,这些头骨或许正与明末清初可能发生的一场悄无声息却腥风血雨的战役不谋

  • 1940年8月14日:张啸林被枪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张啸林(1877年一1940年8月14日),原名张小林,浙江慈溪人,是旧上海青帮头目,贩卖鸦片,逼良为娼,与黄金荣、杜月笙并称“上海三大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37年日寇发动八一三事变,张啸林公开投敌,沦为汉奸。大肆镇压抗日救亡活动,为侵华日军收购粮食、棉

  • 1777年8月14日:汉斯·奥斯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汉斯·克海斯提安·奥斯特(丹麦语:Hans ChristianØrsted,1777年8月14日-1851年3月9日),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文学家。在物理学领域,他首先发现载流导线的电流会产生作用力于磁针,使磁针改变方向。在化学领域,他发现了铝元素。十九世纪后期,在科学方面的后康德哲学和演进,由于

  • 1385年8月14日:阿勒祖巴洛特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阿勒祖巴洛特战役(葡萄牙语:Batalha de Aljubarrota,英语:Battle of Aljubarrota)发生于1385年8月14日,国王João I及其将军Nuno Alvares Pereira指挥的葡萄牙军队和卡斯提尔国王Juan I的军队之间。背景随着百年战争

  • 1912年8月14日:金克木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男,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20世纪三十年代后到北京求学,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同时还掌握了英语、法语、

  • 1988年8月14日:恩佐·法拉利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恩佐·法拉利(1898年2月18日-1988年8月14日)法拉利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就像奔驰(本茨)、福特、保时捷等人一样,他在汽车制造业也享有盛誉,人称“赛车之父”。恩佐·法拉利毕其一生,致力于提高赛车的性能以不断夺取桂冠。1947年,恩佐·法拉利创立了法拉利公司,并生产出第一辆法拉利125S汽车。

  • 地沟油的辨别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一旦食用“地沟油”,它会破坏人们的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的严重后果。所以“地沟油”是严禁用于食用油领域的。但是,也确有一些人私自生产加工“地沟油”并作为食用油低价销售给一些小餐馆,给人们的身心都带来极大伤害。因此“地沟油”这个名称已经

  • 古代蒙汗药的主要成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蒙汗药,多见于古典白话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蒙汗药为粉末状,多下在酒里,故成悬浮液,酒色显得浑黄。蒙汗药与酒配伍,真可谓“珠联璧合”,麻醉效果更佳,药力见效快,真是出门便倒,倒头便睡。在《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里,梁山好汉晁盖等人为智取生辰纲,用蒙汗药下到酒里,把官兵麻

  • 《南山集》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南山案是发生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文字狱。由左都御史赵申乔举发翰林戴名世(人称戴南山)的作品《南山集》“狂妄不谨”、“语多狂悖”,而且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戴南山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中引用了方孝标的《滇黔纪闻》的南明永历的年号。康熙五十二年二月,戴名世因此被斩,方苞免死,以白

  • 《南山集》一案的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南山集》案发生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此案件又称为戴名世狱。戴名世,子田有,号褐夫,安徽桐城人。在清军入关后,明朝参与力量曾转入西南地区继续抵抗,因而称为南明,时戴名世在编纂明史,所以经常在各地搜集明朝史料,但由于清已代明,且文字狱盛行,所以清朝一些史官在修撰明史时经常会有意无意的忽略一些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