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火枪的发展历史

火枪的发展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32 更新时间:2023/12/24 0:28:06

火枪早期是用一个或者两个竹筒装上火药,绑缚在长枪枪头下面,与敌人交战时,可以先发射火焰烧灼敌兵,再用枪头刺杀。这种运用火药方法的器具被很多人认为是最早的枪。中国南时期出现了这种武器。

火药传入欧洲后欧洲人发明了很多武器,在14世纪欧洲人发明了近似于现代枪意义的火枪,欧洲的军队对于火枪这样的装备非热衷。尤其是西欧。近代德国的火枪技术火枪的普及率是欧洲第一,不论是在发明了火门枪的火药时代,或者是普鲁士朝战争时期,火枪的运用处于领先地位。火枪的发明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类告别兵器时代的巨大飞跃。

演变

火枪、梨花枪:在枪矛前绑一铁管,内装火药,使用时点燃之使之燃烧喷出火焰。

突火枪:使用竹筒作为枪管发射弹丸,由于是竹制筒只能使用一次。

火铳、手铳、手炮、火门枪:在欧洲地区出现于十四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是欧洲最早的火枪。基本类似以后的“火绳枪”,但体积和重量都远超后者,而杀伤力与火绳枪相差无几。主要是用于城堡要塞的防御,骑兵也有装备。

蛇杆手铳:欧洲地区首先出现,在手铳上加上夹着火绳的金属弯钩。

快巴斯(Harquebus,Hackbut):蛇杆手铳的演进版,最初是指装有钩子(用于钩住城墙减低后座力)的手铳,后来装上火绳点火装置。

沐斯凯(Musket):一开始是大型版的阿快巴斯,后来小型化。能缓慢阴燃的火绳、前膛单发填装、铁质或铅制弹丸与点火药、推进药分装,且除火绳击发装置外也装了各种击发装置。

旧式:火折点火绳,手指推压金属弯钩入火门,使火绳引燃点火药,继续点燃发射药。

新式:扳机带动蓖麻油小火炬点火绳,火绳点火药。扳机击发式火绳枪。

线膛:1500年前后诞生于德国纽伦堡地区,采用螺旋式线膛的扳机击发火绳枪,最早的“来复枪”(Rifle)。

火种式火绳枪:燧发枪的先驱。出现于16世纪后期欧洲,用火种或短火绳取代长火绳,开枪时才点燃,以免持续燃烧的长火绳在夜间暴露目标。

簧轮击发装置(齿轮式火枪):原本设计者以为该枪能取代火绳枪,但因价格昂贵,并不普及,王室贵族在当时却非常赞成这种枪的使用,有纪录的使用者包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骑兵。

燧发击发装置:十七世纪法国人发明。摈弃火绳,采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标志着纯机械式点火时代的结束。

燧起击发装置:

打火石式击发装置:又称为燧石击发装置

撞击式击发装置:(雷管式火枪、击锤击发枪)

中央点火式击发装置:又称为撞针枪、德莱赛针刺击发枪。弹药从枪管后端装入,针击发火。

佛格森式来福枪:线膛,后膛装弹,英军上尉佛格森在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中,在美国的前膛装药的肯塔基式线膛来福火绳枪的基础之上研制成功。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20年5月24日:陶德麟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陶德麟(1931年10月31日-2020年5月24日),生于上海,祖籍武汉,195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留校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1956年起任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984年至1997年任哲学系主任、副校长、校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 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防止卢旺达大屠杀事件重演。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12月23日宣布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2004年2月13日,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在非洲互查机制首届论坛上宣布,2004年4月卢旺达全国上下将举行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纪念活动。3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纽约联

  •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的职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的庭址在坦桑尼亚阿鲁沙。1994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955号决议设立了起诉应对199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卢旺达境内的种族灭绝和其他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负责者和应对这一期间邻国境内种族灭绝和其他这类违法行为负责的卢旺达公民的国际刑事法庭(简称“卢旺

  •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方面称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方面称六月战争,亦称六五战争、六天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战争结束战争开始后,苏联秘密向美国表示不会介入战争,但是要求美国尽快向以色列施加压力促使其停火。然而美国政府却并不急于在以色列取得优势的情况下要以色列停火。在

  • 197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

  • 2009年6月5日:著名播音员罗京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罗京,1961年5月29日生于北京市朝阳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音员,新闻编辑部副科长,中共十七大代表。1979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1983年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联播》节目,与赵忠祥、宋世雄并称“播音三巨头”;2008年,罗京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08年7月

  • 1963年6月5日:普罗富莫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1963年6月5日,英国炙手可热的政治明星、48岁的约翰·普罗富莫黯然辞职。他和一位19岁的女模特、一个应召女郎爆出了战后英国政坛最大的“性丑闻”。更为严重的是,这位主管国家安全的内阁高官是与苏联间谍“共享”此美女。在当时东西方冷战的狂热背景下,高官、性、间谍之间的内在逻辑被政客们充分利用,使整个事

  • 1910年6月5日:欧·亨利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1862年9月11日,欧·

  • 1941年6月5日:大隧道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大隧道惨案发生于1941年6月5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了动摇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迫使其屈服投降,出动大量飞机对重庆进行的轰炸事件。1941年6月5日晚9点左右,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重庆,空袭时长达5个小时,因为当时未及时对市民进行疏散,所以大量民众拥向公共防空隧道(十八梯大隧道)中

  •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