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37年6月4日:普天堡战斗胜利

1937年6月4日:普天堡战斗胜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13 更新时间:2024/2/12 17:06:53

普天堡战斗,是1937年6月2日朝鲜人民革命军对日军占领的普天堡实施的一场突袭战。普天堡是位于朝鲜两江道首府惠山市东北21公里的鸭绿江畔,与中国吉林省长白县隔江相望。1937年金日成领导抗日部队在长白山一带展开抗日武装斗争。6月4日他们夜间攻击普天堡取得了胜利。朝鲜把这次普天堡战斗称为“伟大的朝鲜革命斗争”。

战役背景

普天堡一带是森林地区,在军事地理上有利于抗日部队的游击活动。因此,日军在这一带设置了二十多处警察机构,每隔两公里就修筑一座碉堡,又修建了边境公路,加强了国境警备。普天堡街上集中设置了许多警察驻在所消防队、面事务所、邮局、山林保护区、农事试验场等殖民统治机构,用于镇压人民,榨取民脂民膏。

1937年春,朝鲜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师)在西岗总结过去几年的武装斗争经验,并提出以大部队进军朝鲜国内为当前任务,还采取了几项具体措施。根据这些措施,制定出将人民革命军武力分三路挺进的具体军事作战计划。

按照该作战计划,崔部队从抚松经安图、和龙豆满江沿岸的北部国境一带挺进;另一支力量则向临江、长白一带挺进;金日成所率领的主力部队趁敌人对上述两支部队进行集中攻击的时机,挺进到惠山方向去大战一场。这次作战的总目标是打击国内敌人。向临江、长白一带挺进的第二师的任务,也是从背后支援向国内挺进的另两支部队。

为此,1937年6月2日,朝鲜开始了历史性的国内进攻。金日成率领的主力部队进攻日军的军事要冲——普天堡。

战役过程

6月2日晚上10点,以金日成打响的枪声为号令,到处响起了猛烈的射击声。最先集中打击了该地区的警察住所,袭击组即使用机枪集中扫射,并冲入驻在所,迅即歼灭了全部伪警察(一共5名警察:3名日本人+2名朝鲜人),救出被关押在里边的群众。

同一时刻,第六师其他各部也对普天堡的伪面事务所、山林保护区、邮局、消防队、农事试验场等展开攻袭,歼灭敌人,并纵火焚烧敌建筑物。政工组在街市的各处贴《祖国光复会十大纲领》和布告,散发了传单、檄。当时朝鲜人民革命军还根据许多日军集结在山林保护区的情报,同时向山林保护区进行猛烈进攻。因为是袭击战,日军毫无准备,战役以朝鲜人民革命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战斗结束后,普天堡的居民纷纷涌上街头,迎接自己的军队朝鲜人民革命军的部队,并高呼“金日成将军万岁!”、“朝鲜独立万岁!”等口号。金日成同志向群众招手致意,并发表了题为《为光复祖国而顽强战斗》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揭露和谴责日本鬼子对朝鲜人民的法西斯镇压和强盗般的掠夺暴行,号召各阶层群众奋起投入光复祖国的抗日圣战。

战役影响

这次战斗,抗日部队从武器库中夺取了1挺轻机关枪,6挺步枪,2支手枪以及数百发弹药。击毙日本平民2人(日本警察女儿和饭馆老板羽根小三郎)。向群众散发了大量传单和宣传品。此次战斗及其声威和影响,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给了苦难中的朝鲜人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当时的朝鲜以及满州报刊大都登载了这次战斗的消息,以《游击队打进了北部朝鲜》、《金日成在朝鲜北部边境一带展开活动》等大字标题,广泛报道了普天堡战斗的消息。这次战斗在当时东北亚地区尽人皆知。

意义

普天堡战役虽然歼敌人数不多,但是对于朝鲜来说意义较大。是朝鲜结束亡国历史、实现祖国光复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转折点之一。在此战中,朝鲜抗日部队首次打回国内,打击了日军气焰,是一场大快人心的战斗。同时也坚定了朝鲜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念。

在朝鲜总督府当局曾夸口说治安维持得很好的国内,经过人民革命军的打击打垮了一个面的统治机关,这给日军带来了巨大的恐慌。日本关东军感叹说:“像后脑勺受到了一次强力打击”,“颇有刈草千日,一火成灰之感”。

后因日军进行反击,1941年朝鲜人民革命军被迫退出到苏联。

疑点

满洲国军的官方月刊《铁心》上,发表有“金日成匪贼讨伐详报”的详细记录。普天堡的居民声称,他们见到的金日成约为40岁左右。此外,朝鲜总督府逮捕的共犯朴金喆和朴达也供述,袭击普天堡的金日成当时36岁。然而,后来成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的金日成,当时应当是25岁。正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命英、朴甲东等学者认为,这两个金日成并不是同一人。此外,日本学者和田春树也对金日成的身份表示怀疑。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火枪的发展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火枪早期是用一个或者两个竹筒装上火药,绑缚在长枪枪头下面,与敌人交战时,可以先发射火焰烧灼敌兵,再用枪头刺杀。这种运用火药方法的器具被很多人认为是最早的枪。中国南宋时期出现了这种武器。火药传入欧洲后欧洲人发明了很多武器,在14世纪欧洲人发明了近似于现代枪意义的火枪,欧洲的军队对于火枪这样的装备非常热

  • 2020年5月24日:陶德麟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陶德麟(1931年10月31日-2020年5月24日),生于上海,祖籍武汉,195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留校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1956年起任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984年至1997年任哲学系主任、副校长、校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 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防止卢旺达大屠杀事件重演。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12月23日宣布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2004年2月13日,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在非洲互查机制首届论坛上宣布,2004年4月卢旺达全国上下将举行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纪念活动。3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纽约联

  •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的职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的庭址在坦桑尼亚阿鲁沙。1994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955号决议设立了起诉应对199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卢旺达境内的种族灭绝和其他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负责者和应对这一期间邻国境内种族灭绝和其他这类违法行为负责的卢旺达公民的国际刑事法庭(简称“卢旺

  •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方面称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方面称六月战争,亦称六五战争、六天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战争结束战争开始后,苏联秘密向美国表示不会介入战争,但是要求美国尽快向以色列施加压力促使其停火。然而美国政府却并不急于在以色列取得优势的情况下要以色列停火。在

  • 197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

  • 2009年6月5日:著名播音员罗京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罗京,1961年5月29日生于北京市朝阳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音员,新闻编辑部副科长,中共十七大代表。1979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1983年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联播》节目,与赵忠祥、宋世雄并称“播音三巨头”;2008年,罗京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08年7月

  • 1963年6月5日:普罗富莫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1963年6月5日,英国炙手可热的政治明星、48岁的约翰·普罗富莫黯然辞职。他和一位19岁的女模特、一个应召女郎爆出了战后英国政坛最大的“性丑闻”。更为严重的是,这位主管国家安全的内阁高官是与苏联间谍“共享”此美女。在当时东西方冷战的狂热背景下,高官、性、间谍之间的内在逻辑被政客们充分利用,使整个事

  • 1910年6月5日:欧·亨利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1862年9月11日,欧·

  • 1941年6月5日:大隧道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大隧道惨案发生于1941年6月5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了动摇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迫使其屈服投降,出动大量飞机对重庆进行的轰炸事件。1941年6月5日晚9点左右,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重庆,空袭时长达5个小时,因为当时未及时对市民进行疏散,所以大量民众拥向公共防空隧道(十八梯大隧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