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亚特兰蒂斯失落之谜

亚特兰蒂斯失落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276 更新时间:2024/2/12 21:54:41

亚特兰蒂斯神秘消失之谜是最能拨弄人们玄思遐想的。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着浓厚的兴趣,孜孜以求,寻找着它的踪迹。

时至今日,关于亚特兰蒂斯的下落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公元前350年,柏拉图在他著名的言论集中写道:远古时代,海峡彼岸有岛,人称其为“大力神天柱”。岛的面积比小亚细亚利比亚之和还大,岛名亚特兰蒂斯,岛上有一个伟大而美好的国。后来,亚特兰蒂斯岛遇到飞来横祸,经过整一个可怕的白天和黑夜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终于被大海吞没了。

如果真像柏拉图所描绘的那样,大海吞没了亚特兰蒂斯岛,难道就没有一点一滴可供稽考的遗迹吗?尽管目前对这个问题还不能作肯定的回答,但某些令人费解的自然之谜,却是值得深思的。

首先是欧洲鳗鱼的奇怪回游习惯;其次,远隔重洋的埃及金字塔和中南美洲的金字塔在结构上,其相似。更令人寻味的是,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和南美洲的玛雅印第安人之间又为什么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更引人注目的是,自从有了海洋学,人们才对海底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发现整个大西洋海底被一条9000英尺高的海底山脊分割成两部分。这条海脊的北部从冰岛开始,蜿蜒南下,它的南部直抵南极大陆架。

但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它变得宽阔广大,巍然隆起,由东至西的宽度几乎达250英里,南北长达678英里,在这一段海底山脊的北部,有不少海底火山,其中有些火山的山峰戳破海面,突兀而出,形成了现在的亚速尔群岛。

海面之下的这块亚速尔高原,无论其大小还是形状,都与柏拉图笔下的亚特兰蒂斯岛极其相似。而从海底800米深处取出的岩芯表明,在12000年前,亚速尔海底高原是一个陆地。

因此,史学家墨克大胆地设想:柏拉图所说的亚特兰蒂斯岛,可能就是现在的亚速尔群岛下面的海底亚速尔高原;他所说的海峡,那就是现在的直布罗陀海峡根据这个设想,墨克对上述自然之谜进行了较为圆满的解答。

欧洲鳗鱼奇怪的回游习惯,是因为当时亚特兰蒂斯岛离马尾藻海最近,岛上的淡水河流为这些鳗鱼提供了免遭海兽袭击的天然安全地带。于是,它们就纷纷游到这里来避难,久而久之,养成一种天性。

尽管亚特兰蒂斯岛早已沉没,但这些鳗鱼却在天性的驱使下,一如既往,顺着墨西哥湾流,千里迢迢去寻找避难的天国,竟不知游到了遥远的欧洲。

埃及金字塔和南美金字塔以及巴斯克人与玛雅印第安人的惊人相似,那是因为地处欧美之间的亚特兰蒂斯岛在当时起着交流两大洲化的枢纽作用。

然而,对于亚特兰蒂斯岛的地理位置,在学术界仍有争议,有的说它在瑞典,有的说它在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有的说它在南非,有的说它在拉丁美洲的巴哈巴群岛,还有的把它说成在亚洲的斯里兰卡,而且各种观点又各有其依据,因此,亚特兰蒂斯究竟在哪儿,人们仍在探索着。

根据柏拉图的记载,亚特兰蒂斯岛是在一昼夜之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最终被大海吞没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大的海岛在24小时内沉没的呢?

1930年,在对比美大西洋沿岸进行的一次航空测量中,发现南卡罗来纳州查理斯顿市附近的海岸,酷似一个弹痕累累的战场,地面上斑斑点点,布满了大约3000个圆形和椭圆形的洞口,它们很像是来自西北方上空的许多巨砾袭击的结果。

另外,从海底地形上发现,在波多黎各岛附近有两个深达30000英尺,方圆277000平外,从海底地形上发现,在波多黎各岛附近有两个深达30000英尺,方圆277000平方英里的凹陷地带,地理上称其为波多黎各地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巨大的海底地沟和那数以千计的凹陷痕迹呢?

墨克大胆地把这些凹陷、地沟与柏拉图的记载联系了起来。他认为大约11000年以前,多尼斯星组是一组沿着极不正圆的轨道,危险地绕着太阳运转的星团。

这个星团中有一颗小行星A突然脱离星团,它像一枚巨型火箭,以雷霆万钧之势,从西北方扑向地球。根据波多黎各地沟的大小,估计这颗魔鬼般的小行星A,直径大约有6英里。就是这个小行星A给地球带来了无数灾难:地震、全球气候变化、洪水以及亚特兰蒂斯的沉没。

人类大约经过3000年的时间,才从小行星A所造成的这场浩劫中恢复过来。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当人类重建文明的时候,柏拉图粗陋记载中的亚特兰蒂斯岛,变成了不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名字,它所创造的科学、艺术和语言的痕迹,早已荡涤殆尽。于是,亚特兰蒂斯岛就成了历史的哑谜。

这块在遥远的过去突然失踪了的陆地,随同它光辉灿烂的文明,究竟到哪里去了?也许人类需要艰苦地积累用来探索海洋深处和发现天体中出轨的行星所依据的科学知识。到那时候,亚特兰蒂斯沉岛之谜方能真正揭开。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太平轮沉船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有关太平轮的故事,如今只有在上海市档案馆的库房里才能找到些许支离破碎的记忆残片。遗憾的是,来到上海市档案馆,打开尘封的卷宗,那些残片还是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历史真相。1949年1月27日深夜,从上海开往台湾基隆的客船太平轮在驶离吴淞口不久后,在舟山群岛海域与一艘货船相撞沉没,千余乘客与船员被冰冷的海水

  • 神农架野人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神农架野人之谜,应该是全世界最引人瞩目的话题之一。在世界上关于野人的记载、目击事件中,神农架是野人事件发生最多、最集中的地方。40多年来,共有400多人次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见过野人。但时至今日,神农架野人依然没有发现活体,神农架野人之谜依旧无解。人们不禁要问,神农架野人到底存不存在?这是一个传说的故事

  • 为什么从未发现元朝皇帝的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古代帝皇为了让后世人能知道记住他们,专门为自己在死后修建了陵墓。秦始皇墓,明十三陵、清代的陵寝都是的埋葬了死去的皇帝。而秦始皇墓的规模之大,陪藏品之多也是令世人惊叹。然而,有个朝代的君主陵墓,却从未被后人发现。它就是元朝,这是一个令后人难以解开的谜题。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一般都有陵墓,唯独元朝皇帝没有

  • 神农架白色动物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一般情况下,动物为了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躲避敌人,都会拥有一身和周围环境相似的保护色。在绿色的森林或草地里,如果动物拥有的是一身显眼的白色皮毛,则很容易被天敌或猎人发现。因此,白色动物在森林中是很难生存下去的。相应的,森林中的白色动物也就格外稀少。在近几年,人们在神农架发现了20多种

  • 神农香菊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神农香菊是神农架地区生长着的举世稀缺的草本植物,形似野菊花,金黄色,虽然朵小茎细,却郁香无比,对神农香菊进行精深加工,充分开发其挥发油成分,将其广泛应用到医药、香料工业和日用化学工业上,其开发利用率高,经济价值将十分明显。形态特征神农香菊是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全株疏被白色柔毛,花、叶及根均具浓郁香

  • 乾隆帝六下江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乾隆帝关注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并且为了稳定政治,每隔一两年,要到全国各地出巡,检查沿途地方的治理情况。从公元1751年到公元1784年,他曾经先后六次巡游江南。后两次南巡时,他已是七十开外的人了。乾隆帝每次南巡,都把视察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他在巡视淮河闸堰时,发现原有的土堤不安全,就下令添

  • 神农架深处为何会成为禁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说起神农架,很多人的印象就是神秘以及恐怖。的确,这片广袤的林区有太多的传说。虽然有官方来辟谣,但是把它列为禁区本身就已经显示了它的神秘以及危险。它位于湖北省的西部,也是唯一一个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地点,占地面积在325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林地占了85%以上。它之所以叫神农架这个名字,是有传说炎帝神农氏就

  • 乾隆时期的瞻对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瞻对之役是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帝派兵平定四川上下瞻对的一次作战,是乾隆早期的一次军事行动。是清政府在四川境内仅次于大小金川之役的重大军事行动。瞻对为四川省西部的一块藏族聚居地,明朝时即授印归附中央朝廷。瞻对居民甚勇悍,常以抢劫骚扰地方。至清乾隆初年,乾隆帝下令征讨,始料未及的是瞻土司拼死抵抗,

  • 乾隆时期的清缅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清缅战争,是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围绕边境地区的领土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此役发生时,缅甸贡榜王朝是个强大的新兴帝国,横扫东南亚,缅甸向北收服掸族土司,向东吞并南掌(今老挝),向南灭掉四百年历史的暹罗(今泰国)大城王朝。18世纪中期,清朝在西南又爆发了一场对外战争

  • 波斯皇帝五万大军离奇失踪之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在伊朗高原崛起。公元前522年,波斯皇帝率领大军入侵埃及,波斯军队平定埃及后,一支5万人的波斯军队从底比斯出发,部队抵达了沙漠中的一个绿洲小镇。但到了第七天,这支大军的消息就中断了。波斯军团又去了哪里?远征军就此消失了踪影。就在人们苦苦寻找答案时,考古学家的一些发现,可能使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