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施里芬计划制定的背景

施里芬计划制定的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2 更新时间:2024/1/6 19:28:00

1870年,路易·拿破仑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法国政府,基于阻止“德意志统一造成的失衡”而对普鲁士宣战却折戟色当。普鲁士人在他们共同边境的战斗中摧毁了法军,然后长驱直入,包围攻陷了巴黎。为了消除未来的法国任的军事威胁,统一的德国吞并了法国工业重地尔萨斯和包括要塞城市梅斯在内的洛林的一部分,从而很大程度的从军事与经济上削弱法国。

作为回应,法国于是以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边界的四个城市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可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设计了一个宽阔的缺口,作为迎接敌人进入的巨大陷阱,然后用从掩护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体中发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歼灭。凡尔登以北约20英里,就是卢森堡、比利时和崎岖的阿登森林。

面对着这种难以克服的棱堡,从1891年到1906年任德国参谋总长的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设计了一个通过广阔的比利时平原侵入法国的战略。这个小小工业国家,提供了有充分铁路、公路、河流和运河的一条不费力的通路,而且它和法国的边境是不设防的。施里芬将军对于比利时在列日和那慕尔面德国的设防据点感到愤怒,他抱怨它的军事防御旨在“……阻止德国侵入其领土,但它对法国的边境却不设防”。对于比利时担心德国而不担心法国的原因,这位将军装作不知道。

施里芬这位能干的战略家,是军事史上博览群书的人之一。他从坎尼之战中得到许多示,汉尼拔用包围两翼和后卫击败了较强的罗马人。施里芬将军的相似的计划集中在梅斯,这是一个最靠近法国边境的德国城市,距离巴黎仅有一百七十八英里。

作为德国参谋本部的著名参谋总长之一,施里芬的长相离标准的职业军人差得很远:脸色苍白,身形消瘦,略有些谢顶,恰如一个弱书生。最令人诧异的,莫过于这位近代史上著名的战略大师的眼睛一如普通人一样灰暗无光,全不见战略家独有的灵气与智慧。自然,熟悉施里芬的人则对这一点不太会感到惊讶——他本是一个高度的近视眼。

自19世纪至二战结束前,世界陆军之强,莫过于德国,而作为德国陆军的最高指挥机构的德国参谋本部,特别是一战前的德国参谋本部,更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至今仍然令无数热血男儿心向往之。

在德国参谋本部的历届参谋总长之中,成就最高的当数俾斯麦时期先后打赢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统一德意志的奇(Moltke);而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当数毛奇的继任者、1900年出任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统帅的瓦德西(Waldersee)。施里芬是瓦德西的后任,任参谋总长的时间是1891年至1906年,共15年时间。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施里芬计划的形成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施里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两大强敌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敌人。反观俄罗斯,虽有600万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

  •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AlfredvonSchlieffen;1833年2月28日-1913年1月4日),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德国总参谋部参谋长。资产阶级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生于柏林。1861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曾参加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863年起在总参谋部任职。1891—1905年任总参谋长。1

  • 二战美国不参加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就战争性质而言,二战与一战没有分别,仍然是世界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罪恶战争!列强势力分为三方——美英法为一方,德日意为一方,苏联为一方。以中国为代表的二战各参战国,属于被侵略和瓜分的一方。1933年1月3日,阿道夫.希特勒主政德国,二战进入倒计时,仅用6年时间便完成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和战争准备,环顾当时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思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大战的残酷厮杀打破了人们关于工业社会带来无限光明的想象,发达国家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互相残杀,这一点深深刺伤了许多有良知的人的心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文学进入了“第二次繁荣”。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授予一位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1885~

  • 一战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上的一大进步,是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军事等许多方面大大加强,同时一战加快了人权实现的步伐。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是这次战争带给人类的最大成果。在此背后的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观念的勃发,可以说是

  • 一战和二战间隔时间短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国际关系是一项在学术界相当火热的问题,不管是国别研究、历史研究、国际关系研究人员,都对这个问题灌注了不少精力。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义,对于欧洲人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创伤,参战的英、法、德、俄等大国,运气坏的发生了解体与革命,整个国家发生崩溃,运气好的也损失惨重、

  • 一战和二战都是德国发起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并没有绝对的正义和非正义的一方。一战爆发的真正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利益的瓜分不均。19世纪,放眼整个欧洲,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运营模式,主要还是靠从殖民地来掠夺原料,以满足国内生产商品的需求,经过加工,这些商品出售到国外,获得利润。想要生产更多的产品,就要获得更多的原材

  • 一战比二战惨烈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战争的爆发,就意味着伤亡的开始,现代人一直认为,上个世纪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发生的破坏力最广,参战国家最多,军队和平民伤亡最惨重的人类浩劫。二战的高峰时期,世界上有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战火,近20亿人口在战争中受到伤害和波及,占全世界人口数量的80%,战场遍布欧、亚、非、美和大洋洲

  • 二战比一战出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一场意识形态中的世界战争,是文明国家的军队根据一些国家制定的规则发动的一场战争,事欧洲的又一场战争,许多人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民族(一个真正复杂的民族、文化身份和地理背景的混合体),不知何故要破灭了,且这些问题大多是结构性的。这场战争并没有明确的意图,尽管有人会说,当时一些国家为了国

  • 为什么说太平天国不可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是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旧式农民运动,其发源于偏远的广西一隅,两年后竟横扫整个南部中国,其2万北伐偏师竟然直接打到了天津城下,兵临清朝首都北京,吓得咸丰都准备仓皇逃窜。其实,发生这么大规模的民变,基本确定了这个王朝末日已到,但清朝后来还持续了六十年,这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清代和以往的封建朝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