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武将都是胖子的原因

古代武将都是胖子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465 更新时间:2024/1/28 6:01:23

一想到古代武将,我们浮现在脑中的全部都是大腹便便的形象。一直被众人喜爱的《步辇图》,图画里的唐太宗李世民,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身材却是膀大腰圆,明显就是一个胖子。不过,太宗不是一个猛将吗?能带着骑兵突围,善射箭,身手敏捷,怎么可能会是一个胖子呢?

还有,宋太祖赵匡胤也是武将出身,他在画像里,形象也是一个带着双下巴的黑胖子。那么,我国古代的武将长得胖究竟有没有道理呢?他们为什么在画像里看起来那么胖不会影响骑马打仗吗?

首先,古代武将确实很“胖”

在我国历史上,要说著名的反派人物,必然会有董卓安禄山记录在册。他们虽然一个生活在东汉,一个生活在唐朝,除了恶名在外,还有一大共同点,那就是胖。史书说:“禄山肚大,每著衣带,三四人助之,两人抬起肚。”

这句话不也许包含了夸张成分,可也渲染出安禄山肥胖的形象:肚子特别大,每次穿衣服的时候,要三四个人帮忙才行。尤其是在他要提裤子的时候,竟然要两个侍从给他抬着肚子,这画面渲染得很是形象。

可是对董卓身材的形容,却要用恐怖来形容。根据《后汉书》记载,董卓死后,人们把董卓的尸体点了天灯。董卓一直都长得特别肥,经过燃烧之后,脂肪流了一地。这个画面虽然残忍可怖,但是也能从侧面说明,董卓也是一个很胖的人。

从董卓和安禄山身上看,其实两个人都算是一方霸主,生活条件自然优越,想吃什么吃什么,身体发胖也正常了。其实,古代民众生活很苦,不但粮食产量凭天由命,甚至还有担负沉重的税负和兵荒马乱的风险。如此条件下,都是吃不饱穿不暖的。

可一旦从了军,当了军官就不一样了。古代的军官待遇不错,除了粮饷,还能从战争中获取不少战利品。起码还可以掠夺周边的动物和家畜来吃。这样的条件下,武将自然就会长胖了不少。

其次,古代的艺术形象并不能真实地把武将的外表反映出来

其实,我国的很多武将,并不是胖子,只是身材高大壮硕。说白了,就是那种健美身材。可是,古代的将领在平日都是要穿公服、官服或者甲胄的。这样的衣服一穿,再好的身材也被宽大的衣服给遮住了。古代画像不同于现代照片,通过毛笔将壮硕的男子和胖胖的男子区分开还是比较困难的。

就比如,宋代之前,几乎每张帝王画像看起来都很像,好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是因为为了显示他们的帝王之相,全部都是参照微胖的黄帝画像来画自己。有了这个统一参照模板,多数的帝王、武将都愿意把自己画得丰满些。

西汉时期的卫青,就曾经被夸奖是贵人之相。韩信夏侯婴初遇的时候,夏侯婴也觉得韩信长得很雄壮,像个能人。本就长得有贵人样了,再强行按照胖胖的模板画,再帅的将领,也会在画里变胖。

再有,很多画像都是武将们在中年成名以后才画的。中年以后,人大多都发福,自然画起来会胖。况且,画像可是个慢差事,武将哪有那个耐心一直坐着让人画,很多时候,画像的五官是武将,身材却是别人。画师可不想掉脑袋,所以只能按照威风雄壮的状态来画,那再帅的将领也会莫名其妙的变了胖子。也就是说,胖与不胖,还真与本人的身材没多少关系。

最后,将领们把自己变胖,也是震慑敌人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将领都长得胖或者伟岸的,也有长得没什么杀伤力的。比如,唐代的将领高仙芝,根据史书记载,就是一个“美姿容”的帅哥。比高仙芝长得更“帅”的,还有陈朝的韩子高与北齐的兰陵王。

韩子高和兰陵王都长得像美妇,就是两个大老爷们长了一张比较女性化的脸。虽然长得好看,但是太美丽的武将显然没办法震慑敌人。

那么,什么样的将领才能震慑敌人呢?那肯定是凶神恶煞、孔武有力、威猛魁梧的形象更能从气势上先胜一筹。尤其是两军对战之时,光是名号和外形就能让对方闻风丧胆,起到了“下马威”的作用。

现在看来,古代武将胖胖的形象其实也并非是一种幸福,往往是一种当时的战争产物。只有更高大的身材、威武的形象才能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只有去参战才能吃饱肚子,这背后的真相其实很残忍。

当然,虽然谁都不想参加生死搏杀的战争,但古代的武将们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是会挺喜欢威武壮硕的形象吧。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武进士身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武进士是明清时武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以清代为例,在乡试文科举行之后的两个月,即于同年十月开武科乡试。其内容分内、外两场。外场试学射、步射、技勇等,内场默写武经。在实施过程中是以外场为主。会试也有武科,于乡试武试的同年九月举行。各省的武举人参加,其考试的内容与乡试武试同。主试武试名额无定员,临时根据外场

  • 世界上最贵的古董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人类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留下了非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及奇珍异宝。在这漫长的岁月当中,其中有很多都流落到了民间成为了收藏品,也有一部分进了博物馆,还有一些则是放在古玩市场上进行交易。每年世界上有很多古董都会进行公开的拍卖,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竞价之后最终确定最大买家。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

  • 德国二战两线作战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二战爆发后,英法对德国宣战,双方进入敌对状态。法国战役中,英法被德国击败,英国退守本土。不过尽管英国被德国搞得焦头烂额,但仍然继续和德国硬杠,搞得德国也非常不好过。不过让人疑惑的是,

  • 二战德国一神带二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是轴心国集团的老大。二战中,德国敢发动战争,除了自身实力强大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德国有一群同进同退的小伙伴,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就是日本和意大利,他们分别是轴心国集团的老二和老三。不过相比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就有些坑了,一个谁都敢打,另一个却是谁都打不过。德国的战败,日本

  • 二战东线战场的惨烈状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二战欧洲战场的东线简直是人间炼狱,由于苏德双方的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意识的不同,再加上历史上不断堆积的仇恨,双方的愤怒值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苏军吊死两名德军俘虏,德军就会反过来烧死三名苏军战俘加以回敬。随着双方战时的不断发酵,这种仇恨最终发展成一场人间惨剧。以二战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举例来说,就可以知

  • 二战最惨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全人类共同的一场噩梦,在这场空前绝后的大战中,全世界60多个国家被直接卷入战争,数千万的人口直接或间接因战争而死亡。在所有的参战国家中,又以苏联、中国损失人口最多,分别死亡2300万人和1800万人,而受伤、残疾的数字更甚,反而是二战的两个主要策源国,损失的人口却相对并不多。欧洲

  • 二战胜利贡献最大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在整个二战中,同盟国的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英国的诺曼底登陆,还有苏联攻陷柏林,美国的太平洋战争,都是二战中的重要战役,都对二战取得胜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真的要分个先后顺序的话,美国和苏联应该是对二战胜利贡献最大的两个国家,但是在这两

  • 米兰敕令名词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米兰敕令(拉丁文:Edictum Mediolanense,英文:Edict of Milan),又译作米兰诏令或米兰诏书,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在313年于意大利的米兰颁发的一个宽容基督教的敕令。此诏书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并且发还了已经没收的教会财产,亦承认了基督教的合

  • 米兰敕令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君士坦丁放开对基督教的限制绝不是为了使它成为正式的国教,但是他制订的法律和其他的政策都有力地促进了它的发展。在君士坦丁统治时期,他颁布法令赐予基督教以诸多特权,如教会有权接受遗产和捐赠,教会神职人员能够豁免赋税和徭役,信奉基督教还成了晋升国家高级职位的一条捷径。他本人还建造了多座知名教堂,如耶路撒冷

  • 足球和蹴鞠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最近世界杯还是很火的啊,虽然冷门频繁的出现,但是C罗还是从不让人失望的啊,可以说是菠菜明灯了,说到足球这个运动也还是让人觉得非常的有意思,竞技性非常的强,而且真的是不到最后一秒那完全就是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的,所以魅力非常大,几乎老少皆宜,但是其实在中国的古代也有一种运动它叫“蹴鞠”,和足球非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