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将军都是大肚子形象的原因

古代将军都是大肚子形象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439 更新时间:2024/2/16 12:04:25

对于古人的印象,都只是停留在电视剧当中,可能许多电视剧并没有过度还原历史,但当中的人物形象还是让我印象深刻。就比如说那些读书人,就是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而那些武将,就是膀大腰圆,满脸胡茬,看起来非的唬人。

虽然电视剧中没有做到百分百的还原,但从一些古书当中了解到的古人形象,也是电视剧当中相差无几,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书中的大将军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肚子很大。

以前总是听说大人们管那些肚子很大的叔叔们叫做将军肚,本以为这只是形容那些喝酒把肚子喝大的人,没想到将军肚竟然是真实存在的,那为什么古时将军们的肚子都很大呢?其实也是出自这几个原因。

古时的武将一般都是没什么化,而特点就是胆识过人,武艺高强,都是一些粗犷的汉子。

那时的男人,都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而且征战沙场可是一件非常耗费体力的事情,所以在上战场之前,不管是为了存储体能,还是为了鼓舞士气,将士们都习惯在前一晚喝上不少的酒。

而且那时征兵都是不讲规矩的,有时急需人手,就会将一些年轻人抓来充军,这些人没有经历过战争,第一次肯定非常害怕,俗话说酒壮怂人胆,喝酒也能让那些刚刚充军的士兵勇敢一些。

而且在战争结束之后,如果大获全胜,他们也会喝酒庆祝,在那个时代,酒就相当于现在的烟,有事没事都会喝一点,喝的酒多了,也就变成将军肚。而作为将军,自然有无数人你敬酒,所以往往官衔越大,喝的酒就越多,将军肚这个形容词,也是从这里得来的。

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书生读书、武生练兵,上场杀敌,自然要有一个好身体,可以说那些经常征战沙场的人每天除了喝酒之外,就是锻炼身体了。

在影视剧当中我们也是常常能够看到,有关士兵的片段除了在战场上杀敌之外,就是在练兵场操练了。所以那时的士兵们,体型都是非常强壮的,像飞、关羽这些古剧中经常看到的战将,全都是一副人高马大的形象。

另外在影视剧当中,我们也能看到,大将军们一般都是骑在马上的,骑马这件事情对于腰腹力量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样打仗时才不会在马上掉下来,所以那些骑马的将军们,也是看起来肚子很大,腰也很粗。

最后一点就是因为铠甲的原因,上战场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为了保证将士们的安全,都会要求将士们身穿铠甲。那时的铠甲制作也比较粗糙,都是很不合身的,所以穿上之后看起来就会比较臃肿,尤其是胸腹位置,基本上都会用一些厚重的才来哦。尤其是将军的铠甲质量更是比普通将士好上许多,这个原因同样会让将军看起来肚子很大。

现代人都要求身材完美,不说拥有腹肌也想着自己能够保持一个正常身材,由此我们也能看出生在现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到处都是战火纷飞,所以将士们想要生存就一定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好看的身材并不实用,大肚子虽然不好看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古代武将都是胖子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一想到古代武将,我们浮现在脑中的全部都是大腹便便的形象。一直被众人喜爱的《步辇图》,图画里的唐太宗李世民,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身材却是膀大腰圆,明显就是一个胖子。不过,太宗不是一个猛将吗?能带着骑兵突围,善射箭,身手敏捷,怎么可能会是一个胖子呢?还有,宋太祖赵匡胤也是武将出身,他在画像里,形象也是一

  • 武进士身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武进士是明清时武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以清代为例,在乡试文科举行之后的两个月,即于同年十月开武科乡试。其内容分内、外两场。外场试学射、步射、技勇等,内场默写武经。在实施过程中是以外场为主。会试也有武科,于乡试武试的同年九月举行。各省的武举人参加,其考试的内容与乡试武试同。主试武试名额无定员,临时根据外场

  • 世界上最贵的古董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人类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留下了非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及奇珍异宝。在这漫长的岁月当中,其中有很多都流落到了民间成为了收藏品,也有一部分进了博物馆,还有一些则是放在古玩市场上进行交易。每年世界上有很多古董都会进行公开的拍卖,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竞价之后最终确定最大买家。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

  • 德国二战两线作战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二战爆发后,英法对德国宣战,双方进入敌对状态。法国战役中,英法被德国击败,英国退守本土。不过尽管英国被德国搞得焦头烂额,但仍然继续和德国硬杠,搞得德国也非常不好过。不过让人疑惑的是,

  • 二战德国一神带二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是轴心国集团的老大。二战中,德国敢发动战争,除了自身实力强大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德国有一群同进同退的小伙伴,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就是日本和意大利,他们分别是轴心国集团的老二和老三。不过相比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就有些坑了,一个谁都敢打,另一个却是谁都打不过。德国的战败,日本

  • 二战东线战场的惨烈状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二战欧洲战场的东线简直是人间炼狱,由于苏德双方的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意识的不同,再加上历史上不断堆积的仇恨,双方的愤怒值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苏军吊死两名德军俘虏,德军就会反过来烧死三名苏军战俘加以回敬。随着双方战时的不断发酵,这种仇恨最终发展成一场人间惨剧。以二战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举例来说,就可以知

  • 二战最惨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全人类共同的一场噩梦,在这场空前绝后的大战中,全世界60多个国家被直接卷入战争,数千万的人口直接或间接因战争而死亡。在所有的参战国家中,又以苏联、中国损失人口最多,分别死亡2300万人和1800万人,而受伤、残疾的数字更甚,反而是二战的两个主要策源国,损失的人口却相对并不多。欧洲

  • 二战胜利贡献最大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在整个二战中,同盟国的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英国的诺曼底登陆,还有苏联攻陷柏林,美国的太平洋战争,都是二战中的重要战役,都对二战取得胜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真的要分个先后顺序的话,美国和苏联应该是对二战胜利贡献最大的两个国家,但是在这两

  • 米兰敕令名词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米兰敕令(拉丁文:Edictum Mediolanense,英文:Edict of Milan),又译作米兰诏令或米兰诏书,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在313年于意大利的米兰颁发的一个宽容基督教的敕令。此诏书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并且发还了已经没收的教会财产,亦承认了基督教的合

  • 米兰敕令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君士坦丁放开对基督教的限制绝不是为了使它成为正式的国教,但是他制订的法律和其他的政策都有力地促进了它的发展。在君士坦丁统治时期,他颁布法令赐予基督教以诸多特权,如教会有权接受遗产和捐赠,教会神职人员能够豁免赋税和徭役,信奉基督教还成了晋升国家高级职位的一条捷径。他本人还建造了多座知名教堂,如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