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女儿红是什么酒

古代女儿红是什么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896 更新时间:2024/1/4 8:41:28

越女作酒酒如雨,不重生男重生女。女儿家住东湖东,春糟夜滴珍珠红。”诗中的“越”是古代的诸侯国,越勾践卧薪尝胆便是在这里。越国主要以绍兴为中心,这首诗写的便是绍兴名酒“女儿红”。需要注意的是“女儿红”并不是酒的品牌,而是一类酒的统称。

“女儿红”的来历

从前绍兴有一位裁缝,那年妻子有喜,裁缝十分开心,于是酿了几坛好酒,准备等儿子出生那天大宴宾客。不多久,妻子生了一个女孩,裁缝十分失望,也断了请客的念头,就这样那几坛好酒也被他遗忘。女儿一天天长大,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剪裁手艺胜过父亲,并有一手绣花绝活,让裁缝店的生意越来越好。

裁缝对自己以前重男轻女的观念感到惭愧,所以对这个女儿特别地好,舍不得远嫁,便把她许给了自己身边最能干的徒弟。在结婚那天,裁缝突然想起埋在后院树下的酒酿,便让人立刻挖出来。当揭开坛盖的时候,顿时酒味四溢,香气扑鼻,闻之欲醉。

在那以后,这便成了绍兴一带的风俗。人们在孩子出生的时候酿好的酒,如果是女孩,就等她出嫁的时候打开招待宾客,这就叫“女儿红”。如果是男孩,就等他中秀才或者中状元的时候拿出来,这就叫“状元红”。

“女儿红”到底是什么酒

绍兴以黄酒著称,中国古代酿酒经历了很长过程,黄酒历来出名,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而“女儿红”是黄酒的一种,用红糖、糯米等发酵而成,酿好的黄酒呈琥珀色,也就是淡红色。因为保存时间长,所以味道醇厚,口感醇柔,回味悠长。

“女儿红”的传承

清代梁章钜《浪迹续谈》中记载:“最佳者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开酿数坛。直至女出门,即以此酒陪嫁……其坛以彩绘,名曰花雕。”

到明清时代,“女儿红”的酒坛也开始逐渐讲究起来,坛子的表面开始有了浮雕,并且施以彩绘,做工非常精美,彩画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到风土人情,无不体现着吉祥、幸福美满的生活,而装在这些精美坛子里的“女儿红”就被称为“花雕”,这也是武侠小说里面侠客们最爱的酒。

为什么说中国人的人气质总是那么强,因为有了“花雕”的叫法还不够,如果埋的“女儿红”太多,除了宴请宾客,剩的会当作女儿的嫁妆送到夫家,如果继续埋在地下,等到丈夫的妹妹出嫁时取出,这就叫做“大花雕”。而如果保存到女儿的女儿出嫁时,那就叫“太雕”,因为这种酒保存时间更长,所以算得上是“女儿红”中的极品了。

按照绍兴老规矩,从坛中舀出的头三碗酒,要分别呈献给女儿婆家的公公、亲生父亲以及自己的丈夫,寓意祈盼人寿安康,家运昌盛,夫妻之间也和和美美,恩爱一生。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失传的酒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酒,从古至今,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的身影。现代生活中酒类饮品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是很多人很多酒友在喝酒的时候都愿意和一些名酒、好酒,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茅台、五粮液、洋河等等一些名酒,那么在古代古人喝酒时怎样的呢?他们那个时候的名酒都有什么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在现代基本已经失传

  • 为什么古代人喜欢佩戴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在过去,不论男女只要有一定经济能力都会佩戴玉器在身上,老祖宗说戴玉器在身上就等于把运气带在身上,不管干什么都可以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但是老祖宗戴玉器可不仅是那么简单哦,这背后还有着什么秘密呢?佩玉彰显有德早在春秋时期,君子就“比德以玉”,更有管仲、孔子相应提出“玉有九德”、“玉有十一德”,发展到汉朝

  • 古人真的一辈子不剪头发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

  • 古代人的出行工具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现在出门不是自己开车就是去做公交,如果要去远一点的地方就坐高铁或者是飞机。但是在古代如果要出门非常的不方便,因为古代交通工具非常少。如果要出远门更是要好几天的路程,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的几大交通工具。一、轿子在很多古装剧中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小姐夫人出门都是做轿子的,还有就是新娘结婚也是做轿子

  • 古代人打猎为啥就没有病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在人类文明诞生早期,人类依靠着捕猎以及采集生存。甚至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仍旧有文明延续着游牧生活,以打猎动物为生,既然如此,那他们为什么没有被病毒感染呢?病毒入侵科普界有一本非常有名的畅销书《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认为,人类文明的进程,是由钢炮、病菌与钢铁推动的。比如:大航海时期,欧洲

  • 古代打猎的工具都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有的氏族长期地一直从事狩猎活动,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主要手段。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和气候的不同,原始人狩猎的对象也不会完全一致,但是狩猎发展的基本规律到处则是一样的。人类的童年时代,凶猛残暴的野兽对人类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为了预防猛兽的突然袭击,人们不得不居住在树上。早期的人类还缺乏主动向猛兽进攻的能力,

  • 古代屠城是每个人都要找出来处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成吉思汗在攻破尼沙普然城之后,逢人便杀,遇屋就烧,男女老少,就连猫狗牛羊这些有生命的生物,一切都未能幸免。直接让很多地方都退回到了原始社会。所以就有很多网友疑问:古代屠城都是这样吗,杀的片甲不留?其实并不是这样,仔细分析还是有很多情况存在的。首先就拿蒙古大军来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破城之后往往第一选

  • 古代士兵可以退伍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首创作于汉魏时期的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15岁参军,80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

  • 古代打仗装死有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人类文明有记载以来,共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两万余次,可谓是兵锋年年有,狼烟岁岁烧。打仗冲锋的时候,士兵为何不装死倒下,然后等战争结束再爬起来,这样不就能避免死亡了么?在古代战场,真的可以装死存活么?真相让你绝望!第一,打扫战场要补刀首先假设敌军胜利了,自己这边的战友都死光了,自己很机智成

  •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不怕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众所周知,全世界各国的历史每个时间段都有相似之处,而我国作为亚洲辐射世界,往往很多理念都是比较先进的,比如古代打仗,为何要列阵,而列阵为何比散乱无章的又要强大,在靠人数拼命的时代,战争的时候第一排又是什么人的难道就不讲究吗,毕竟几千几万人,最早消耗的就是前排小兵,要是碰到骑兵就更可怜了,基本相当于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