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真的一辈子不剪头发吗

古人真的一辈子不剪头发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26 更新时间:2024/1/19 8:10:28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

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自古就有“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就是说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那么古代人都不理发吗?

我国很久以前是没有“理发”一词的,故当时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理发与美容从远古就已产生了。传说伏羲时就已开始椎髻,不再散发。在发式上汉族已区别于少数民族的披发、断发、或编发。

《诗经·小雅·采绿》写女子采绿,想到丈夫要回来了,“予发曲局,薄言归沫”。意思是说,我的头发卷曲蓬松,快回家沫栉洗梳。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这说明古时贵族有专人为其梳理头发。记载了春秋时期关于理发的。

到了汉代,就有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

南北朝时代,南朝梁的贵族子弟都削发剃面,那时的理发业已经很发达,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理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

“理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

此时理发业已比较发达,有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那时,对理发师有个特殊的称呼叫“待诏”。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技艺,一个行业。宋代时,私家理发业已形成了规模。当时的理发匠不但有店铺,而且也有了行会,理发行会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洪迈《夷坚志乙》卷十二《成都镊工》:“政和初,成都有镊工,出行尘间,妻独居,一髯髻道人来求摘须毛,先与钱二百”。

宋张端义的《贵耳集》中,也记载秦桧曾唤一镊工为他栉发,以五千当二钱赏给镊工。

宋周密的《武林旧事·社会》就记载当时的临安(杭州)有“净发(梳剃)社”,

在元明两朝,人们理发更为普遍。到了清朝,满族贵族为了达到长久统治的需要,强制下令男子一律剃头梳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人们无奈去剃掉前额顶上的头发,理发业空前发展起来。当时,到处都有理发挑子,理发工手执铁夹沿街叫卖,给人理发。

由于各朝代对头发的清洁卫生处理方法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称呼,明代叫“篦头”,清代叫“剃头”,还有叫“剪头”、“推头”等。

我国创建的第一个理发店,是清顺治年间在奉天府建的。辛亥革命以后,许多在日本的中国理发师纷纷回国开设理发店。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古代人的出行工具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现在出门不是自己开车就是去做公交,如果要去远一点的地方就坐高铁或者是飞机。但是在古代如果要出门非常的不方便,因为古代交通工具非常少。如果要出远门更是要好几天的路程,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的几大交通工具。一、轿子在很多古装剧中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小姐夫人出门都是做轿子的,还有就是新娘结婚也是做轿子

  • 古代人打猎为啥就没有病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在人类文明诞生早期,人类依靠着捕猎以及采集生存。甚至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仍旧有文明延续着游牧生活,以打猎动物为生,既然如此,那他们为什么没有被病毒感染呢?病毒入侵科普界有一本非常有名的畅销书《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认为,人类文明的进程,是由钢炮、病菌与钢铁推动的。比如:大航海时期,欧洲

  • 古代打猎的工具都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有的氏族长期地一直从事狩猎活动,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主要手段。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和气候的不同,原始人狩猎的对象也不会完全一致,但是狩猎发展的基本规律到处则是一样的。人类的童年时代,凶猛残暴的野兽对人类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为了预防猛兽的突然袭击,人们不得不居住在树上。早期的人类还缺乏主动向猛兽进攻的能力,

  • 古代屠城是每个人都要找出来处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成吉思汗在攻破尼沙普然城之后,逢人便杀,遇屋就烧,男女老少,就连猫狗牛羊这些有生命的生物,一切都未能幸免。直接让很多地方都退回到了原始社会。所以就有很多网友疑问:古代屠城都是这样吗,杀的片甲不留?其实并不是这样,仔细分析还是有很多情况存在的。首先就拿蒙古大军来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破城之后往往第一选

  • 古代士兵可以退伍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首创作于汉魏时期的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15岁参军,80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

  • 古代打仗装死有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人类文明有记载以来,共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两万余次,可谓是兵锋年年有,狼烟岁岁烧。打仗冲锋的时候,士兵为何不装死倒下,然后等战争结束再爬起来,这样不就能避免死亡了么?在古代战场,真的可以装死存活么?真相让你绝望!第一,打扫战场要补刀首先假设敌军胜利了,自己这边的战友都死光了,自己很机智成

  •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不怕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众所周知,全世界各国的历史每个时间段都有相似之处,而我国作为亚洲辐射世界,往往很多理念都是比较先进的,比如古代打仗,为何要列阵,而列阵为何比散乱无章的又要强大,在靠人数拼命的时代,战争的时候第一排又是什么人的难道就不讲究吗,毕竟几千几万人,最早消耗的就是前排小兵,要是碰到骑兵就更可怜了,基本相当于给

  • 古代打仗士兵为什么不怕死敢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时,打仗都是使用冷兵器居多,直到明朝才渐渐产生了火器,可惜清朝后来又给热武器的源头给掐灭了,这才导致了华夏的渐渐落后,以至于最后被英国用坚船利炮给炸开了国门,从此大清王朝再无招架之力,以至于被迫瓦解。往事不提也罢,今天咱就古代冷兵器时期的战争来讨论一二。当初没有热武器的时候,那时候可

  • 《沉香如屑》剧版魔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一部作品是否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这不仅仅是跟演员选角有关,还有服道化和剧情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很多时候,剧情的好坏,对于观众来说,也是挺注重的,如果剧情不过关,那么观众也会毫不留情去吐槽。《沉香如屑》首发预告引热议众所周知,如今有很多由小说改编翻拍的电视剧,比如《沉香如屑》就是其中之一,对于

  • 卡迭石战役中拉美西斯为什么要挑衅赫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拉美西斯二世的军队一路兵不血刃,顺利通过迦南,来到一向态度摇摆的阿莫尔。此时面对埃及大军压境的阿莫尔首领班特史那和以往一样又一次屈膝投降。但埃及军队刚一离开阿莫尔,他又故技重演,急忙向老主子赫梯国王穆瓦塔利什解释他归降埃及实乃形势所迫,为权宜之计。为表达他对赫梯的忠心,他立即宣布绝不向埃及进贡。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