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古代人喜欢佩戴玉

为什么古代人喜欢佩戴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68 更新时间:2024/2/16 3:42:20

在过去,不论男女只要有一定经济能力都会佩戴玉器在身上,老祖宗说戴玉器在身上就等于把运气带在身上,不管干什么都可以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但是老祖宗戴玉器可不仅是那么简单哦,这背后还有着什么秘密呢?

佩玉彰显有德

早在春秋时期,君子就“比德以玉”,更有管仲孔子相应提出“玉有九德”、“玉有十一德”,发展到汉朝最终形成了许慎所说的“玉有五德”。

从古至今,人们都给玉这种最质朴的自然物,赋予坚毅、温良、清丽、儒雅等品性,并以此比喻文人君子的道德与行为,把玉推崇至品德美的极高程度。

那么,既然玉被比喻为圣洁、完美之极,佩玉者也就是无比高尚的人,都是翩翩君子,因为他们已获得了如玉一般的道德品质。

儒家更是将佩玉与道德高尚与否相联系,进一步规定“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种社会道德观的形成千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言行举止,所以,佩玉风尚一直流行至今。

佩玉可以养生

玉的医疗保健功能早就被医药家和收藏家发现。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记有玉的药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记录了玉的十四种药效:“玉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除胃中热,喘息、烦懑、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

引别录: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面身瘢痕,可用真玉日日磨之,久之则自灭。”并附方剂:“小儿惊啼圣惠方、痃癖鬼气圣惠方,而身瘢痕圣济方。”古代文献一直都有记载,盘玉有健身功能,盘玉者每每希望把古玉的温润与光泽盘出来,故手指要多运动,有如柔软体操或甩手操一样,是轻柔舒适,而非剧烈。

其实,有些人以手摩挲寿山石,其理相通,好处则是舒筋活血,平心静气。根据国家级中医王琦先生研究证明,玉所以可强身健体、治病保健,基本原理有三点。

一是其常压低温的物理特性。某些玉石具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特性,于是不在复色光的照射下,其温度比人体常温低0.4℃,可以降低头温,稳定脑压。这正符合中国传统保健方法的精辟结论,即“头要凉脚要暖”。

老祖宗说,刚开始佩戴玉石的时候会有一段磨合期,很多人一开始佩戴玉石会发现自己的运气不好,甚至会有一些灾病。但是一旦玉石认主之后就会给主人改运,不仅能够趋吉避凶,甚至可以给佩戴者带来财运呢!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玉石碎掉了,那么一定是玉石帮你挡下来一次灾难,而你却平安无事,所以一定要善待自己的玉石!

戴玉石,佩戴的是一份健康

人养玉,玉养人,是因为玉石中含有很多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玉石在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时候,这样微量元素会通过摩擦渗透进人体内,从而被人体吸收,能够起到调节阴阳气血的作用,可以保健益寿。

佩玉可以避邪

相传盘古死后,他的呼吸变成风和云,他的肌肉化成土地,而骨髓就变成玉石和珍珠,因此玉器被视为吉祥物,具有驱邪避凶的魔力。

《山海经》亦有云“君子服之,以御不祥”就是说,君子若佩戴玉,可以抵御不祥之物的袭击,得到保护而平安无事。

《拾遗记•高辛》也记载有玉器的驱鬼防邪之事。“丹丘之地有夜叉驹跋之鬼,能以赤马瑙为瓶盂及乐器,皆精妙轻丽,中国人有用者,则魅不能逢之”。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古人真的一辈子不剪头发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

  • 古代人的出行工具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现在出门不是自己开车就是去做公交,如果要去远一点的地方就坐高铁或者是飞机。但是在古代如果要出门非常的不方便,因为古代交通工具非常少。如果要出远门更是要好几天的路程,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的几大交通工具。一、轿子在很多古装剧中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小姐夫人出门都是做轿子的,还有就是新娘结婚也是做轿子

  • 古代人打猎为啥就没有病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在人类文明诞生早期,人类依靠着捕猎以及采集生存。甚至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仍旧有文明延续着游牧生活,以打猎动物为生,既然如此,那他们为什么没有被病毒感染呢?病毒入侵科普界有一本非常有名的畅销书《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认为,人类文明的进程,是由钢炮、病菌与钢铁推动的。比如:大航海时期,欧洲

  • 古代打猎的工具都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有的氏族长期地一直从事狩猎活动,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主要手段。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和气候的不同,原始人狩猎的对象也不会完全一致,但是狩猎发展的基本规律到处则是一样的。人类的童年时代,凶猛残暴的野兽对人类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为了预防猛兽的突然袭击,人们不得不居住在树上。早期的人类还缺乏主动向猛兽进攻的能力,

  • 古代屠城是每个人都要找出来处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成吉思汗在攻破尼沙普然城之后,逢人便杀,遇屋就烧,男女老少,就连猫狗牛羊这些有生命的生物,一切都未能幸免。直接让很多地方都退回到了原始社会。所以就有很多网友疑问:古代屠城都是这样吗,杀的片甲不留?其实并不是这样,仔细分析还是有很多情况存在的。首先就拿蒙古大军来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破城之后往往第一选

  • 古代士兵可以退伍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首创作于汉魏时期的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15岁参军,80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

  • 古代打仗装死有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人类文明有记载以来,共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两万余次,可谓是兵锋年年有,狼烟岁岁烧。打仗冲锋的时候,士兵为何不装死倒下,然后等战争结束再爬起来,这样不就能避免死亡了么?在古代战场,真的可以装死存活么?真相让你绝望!第一,打扫战场要补刀首先假设敌军胜利了,自己这边的战友都死光了,自己很机智成

  •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不怕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众所周知,全世界各国的历史每个时间段都有相似之处,而我国作为亚洲辐射世界,往往很多理念都是比较先进的,比如古代打仗,为何要列阵,而列阵为何比散乱无章的又要强大,在靠人数拼命的时代,战争的时候第一排又是什么人的难道就不讲究吗,毕竟几千几万人,最早消耗的就是前排小兵,要是碰到骑兵就更可怜了,基本相当于给

  • 古代打仗士兵为什么不怕死敢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时,打仗都是使用冷兵器居多,直到明朝才渐渐产生了火器,可惜清朝后来又给热武器的源头给掐灭了,这才导致了华夏的渐渐落后,以至于最后被英国用坚船利炮给炸开了国门,从此大清王朝再无招架之力,以至于被迫瓦解。往事不提也罢,今天咱就古代冷兵器时期的战争来讨论一二。当初没有热武器的时候,那时候可

  • 《沉香如屑》剧版魔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一部作品是否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这不仅仅是跟演员选角有关,还有服道化和剧情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很多时候,剧情的好坏,对于观众来说,也是挺注重的,如果剧情不过关,那么观众也会毫不留情去吐槽。《沉香如屑》首发预告引热议众所周知,如今有很多由小说改编翻拍的电视剧,比如《沉香如屑》就是其中之一,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