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藩之乱前期为什么康熙没有能将吴三桂围困在云南

三藩之乱前期为什么康熙没有能将吴三桂围困在云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91 更新时间:2024/1/30 6:47:14

康熙为什么没有能将吴三桂围困云南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清朝入关后,为得到一个暂时的平衡,曾将尚可喜、吴三桂、耿精忠三人分封在广东、云南、福建三地担任藩。三位藩王麾下各有军队人马,掌管辖区,气焰跋扈。尤其是吴三桂,他可以亲自任免委派官员,以至于当时朝廷中还有“西选官”的说法。但是这种平衡在清朝逐渐平定内患,稳固江山后已经无法维持。

朝廷不再把三位藩王当作镇守地方的有功之臣,而是势力过大足以威胁朝廷的新隐患。藩王也清楚自己情况不妙,所以暗中勾连,以待时变。

当康熙下令尽撤三藩,不留余地时,吴三桂等人起兵造反。那么,在这场大规模动乱初期,清朝是否有机会把吴三桂势力围困在云南呢?这个就要回到当时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分析。

康熙年间,清朝对地方管辖主要依靠总督、巡抚,以及驻守在各地的八旗军和绿营军。前者掌管军政事务,后者提供武力支持。三藩之乱以前,朝廷这些管辖手段在云南都没有奏效。云贵总督跟云南巡抚确实由皇帝直接任命,对朝廷也忠心耿耿,但是他们处于被架空的状态,手上无权。

总督、巡抚麾下有一支可以直接管辖的绿营军,如果得到朝廷许可,能够大规模调动军队作战,可是云南军队都是吴三桂亲兵,云贵总督跟云南巡抚根本无法调动。

顺治年间,朝廷又授予吴三桂节制云南内总督、巡抚的权力。无论从表面到实际,那些亲近朝廷的官员在云南都无权。所以,吴三桂在决定造反时,可以轻而易举杀掉他们。

朝廷也不可能指望绿营军,绿营军本是由明朝降军改编而来,云南地区的绿营军仍由吴三桂统领,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曾经的农民起义军,对清朝本就抱有一定的敌意。

八旗军倒是可以让朝廷放心,可是八旗军人数较少,都是驻扎在全国各地重要地区,据险而守。三藩之乱以前,云贵地区并未设立八旗军大规模驻扎的地方,即便是距离较近的广州、福州,也是在三藩之乱平定后,朝廷才设立广州驻防将军跟福州驻防将军,管辖八旗军。

三藩之乱初期,云南附近并未大规模驻扎八旗军,即便朝廷想要提前把吴三桂围歼在云南,也无兵可调。所以,在吴三桂打荆州的时候,康熙只能从其他地方调来三千满洲骑兵镇守。

这也是吴三桂前期打得非常顺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云南周围根本没有太多强劲的对手。不过,只靠着三千骑兵,康熙就把吴三桂挡在长江以南,再不能跨越半步。

不过,即便清朝在三藩之乱爆发以前就在云南驻扎重兵,也无法将吴三桂围困在云南。一方面吴三桂在当地经营多年,实力不可小觑。

另一面,吴三桂在造反以前,选了一个讨巧的做法,他搬出明朝皇族后裔,喊出“蓄发易服,兴明讨虏”的口号。这是一个很有煽动性的口号。

清朝入关后,虽有开科举的手段,但主要以武力维持,并不得民心。连年动荡,百姓并未从改朝换代中得到实际好处,反而屡遭欺压。

其实,以吴三桂的名声,号召力本来十分有限。吴三桂曾率军入缅甸抓回明朝永历皇帝,并公开杀死,换取清朝信任。

如果说昔日山海关造反,尚且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辞,那绞死永历皇帝则是很多人心中不可遗忘的仇恨。当初清朝愿意相信吴三桂,让他节制云南地区的总督、巡抚,也是认为做了这等丑事,吴三桂已经无路可退,只能效忠清朝。

谁也没想到,吴三桂还敢腆着老脸扯起兴复明朝的旗帜。当然,吴三桂不会只扯起自己的名号,他除了联系三藩外,还拉上台湾郑家,还有经营多年的外部力量。

他们未必都想要兴复大明,但肯定都对清朝不满。所以,在很短时间内,南到北,除三藩外,四川、青海、蒙古、陕西等地,先后有人起兵,大有一举推翻清朝之势。这种到处着火的局面,清朝不可能把主要力量集中起来对付云南。

况且,相比云南,西北的局势更危险。毕竟靠近京城,一旦北京有失,康熙蒙难,清朝立刻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到那个时候,才真是个死局。所以,无论从哪种情况看,三藩之乱初期,清朝想把吴三桂提前围困在云南的想法,都无法实现。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三藩之乱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清廷在平叛战争结束后,没收藩产入官充当军饷,撤藩回京师。除吴三桂部调往边区站、台服役外,其余各部重新编入八旗。福州、广州、荆州派八旗兵驻防,广西、云南派绿营兵镇守,彻底消除了藩镇制。此外,这次平叛战争的胜利,意味着受“三藩”割据之害的人民的解放,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而

  • 《扫黑风暴》高开低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最近《扫黑风暴》正在热播当中,这部剧的播出可以说拯救了不少观众,有些剧不想看没意思,当这部剧官宣之后,许多网友都非常期待。该剧是由五百执导,孙红雷、张艺兴、刘奕君等人领衔主演,也是根据真实故事进行的改变,主要讲述的是“前刑警”李成阳、年轻刑警林浩在督导组的指导下,与专案组组长何勇,共同将黑势力的保护

  • 水门礼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水门礼是航空界最高的礼仪待遇。能享受这种礼遇的飞机,一般来说都是首飞成功,或是最后一次飞行,以及经历了重大事件的飞机,也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位飞行员退休。在欢迎新机之时就喜欢用这种水门礼。一般是用两辆消防车停在跑道两旁,待飞机驶过之时向其上空喷射水流。两支水流相遇,水花四溅,洒落在飞机顶部,看起来甚是美

  • 明朝火器那么强为什么打不过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明朝末期,清兵入关,但是在明朝时期,军事力量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明朝时期的火器,可以说是非常领先的,很多文献记载当中,明朝的火器都是很厉害的武器。不过为什么明朝既然有这么厉害的武器,却还是打不过武器落后的清兵?明朝输给清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武器吗?但是武器明明要更先进,为什么还是战败

  • 火器为什么打不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明朝是对火器最重视的一个。从明朝建立的初期,明朝军队就已经开始使用火器了。在与蒙古骑兵作战的过程中,明朝军队多次使用火器。随着历史的发展,明朝军队装备的火器越来越多。但是在明朝末期,拥有大量火器的明军,为何总是打不过清军的骑兵。其实不是清军过于强大,而是明朝自身出了问题。早在朱元璋

  • 中国火器为什么会落后西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有一段关于火药与焰火的记载:最后,我们应该谈淡硝石;这种东西相当多,但并不广泛用于制备黑色火药,因为中国人并不精于使用枪炮,很少用之于作战。然而,硝石却大量用于制造焰火,供群众性娱乐或节日时燃放。……我在南京时曾目睹为了庆祝元月而举行的焰火会,这是他们的盛大节日,在这一场合我估计

  • 中国的火器为什么没有能发展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在唐朝末年最先发明了火药,宋朝最早制造出管形射击武器,直至14世纪末期即明朝建立之初在火器方面还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明朝初期永乐大帝还专一的创新出了一支纯火器的队伍,那就是我们熟知的神机营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支全部装备火器作战的队伍,足足领先了世界各国百余年。也正是有了这支队伍才让永乐大帝一生中五

  • 农耕民族为什么打不过游牧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游牧民族是活跃在北方草原的一个庞大族群,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的劲敌。众所周知,游牧民族人口少、生产力落后,无论经济、文化还是科技都远远比不上农耕民族。但历史上,农耕民族在和游牧民族的斗争中往往处于下风,经常被游牧民族压着打。那么为何人口众多、生产力发达的农耕民族打不过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下面小编就为

  • 游牧民族为什么不种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对中国古代历史稍微了解的读者都知道,中国古代史,基本上可以被归类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角力史,古代中国的王朝也随着两种文明形态的更替兴衰,分别在农耕王朝和游牧王朝之间切换。在工业文明还未出现的时候,气候就是对农耕王朝政权影响最大的外在因素。大致看一下中国的古代史,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时候,中国古代的农耕

  • 为什么游牧民族战斗力都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游牧民族是活跃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庞大族群,历史上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游牧民族之所以那么让人头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游牧民族拥有强大的骑兵,游牧民族骑兵的战斗力杠杠的,满清和蒙古靠着十几万骑兵就得了天下。那么游牧民族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第一,马骑的好。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马背上,每个人都是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