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为什么失败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为什么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056 更新时间:2024/2/16 0:03:06

东汉末年,因为汉桓帝、汉灵帝的昏庸无道,爆发了十常侍之乱。为了诛灭独霸大权的宦官集团,发展外戚势力,大将军何进暗中策划了扫清宦官的行动。因为计划败露,何进被诱骗入宫遭到杀害。但是,何进的党羽却趁机进入宫中,将宦官们几乎屠戮殆尽。这是一次两败俱伤的宫斗,而历史的流向转向何方,当时充满了变数。

这时候,在河西势力强大的董卓很快很快凭兵马上的而绝对优势,占据了京城,把持了朝政,让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手握大权后,董卓不但放纵享乐、骄奢淫逸,过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还图谋废立皇帝之事。作为军阀,董卓烧杀抢夺百姓,盗掘先帝坟墓。惹得天怒人怨,各地诸侯纷纷联手,起来讨伐董卓,形成了一支看似强大的攻董联军。

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诸侯的数量定为十八路。从绝对数量上比较,十八路诸侯实力强悍;而董卓手下值得依赖的只有吕布这样的猛将。那么,几十万之众的十八路军为何最终还是败给了仅有五万人马的董卓呢?

作为三国第一猛将,吕布成为十八路军的拦路虎。当诸侯们的联军浩浩荡荡开到了虎牢关外,神勇的吕布大军犹如天降,阻挡了他们的步伐。虎牢关前,吕布接连斩杀数位联军武将。即使在张飞、关羽的夹击下,吕布依旧神勇杀敌,保持不败,直接挫败了联军的锐气。诸侯们不但“逡巡不敢进”,几乎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前方,吕布大获全胜。后方,董卓依旧花样生活。这也为日后董卓烧毁洛阳、逃往长安做了铺垫。

诸侯们内部没有形成合力,犹如散沙。为了讨伐董卓,大家达成了一致,但他们都怀揣不同的心思,以致于矛盾交织如麻。比如盟主的袁绍很有名望,但是他和弟弟袁术心隔肚皮。同是司空袁逢的儿子,身后站着汉末大族汝南袁氏。但袁术是嫡子,袁绍则是庶子。兄弟俩都心高气傲,谁也不服谁。

比如有“江东之虎”美誉的孙坚冲锋在前,而袁术为了他削弱的力量,拒绝给他发放军粮。比如袁绍和曹操本是一同长大的好友,后来汉室衰落,袁绍主张另立明君,曹操则认为不能随意废立,二人因为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他们因为讨伐董卓而联手,又因为各怀心思而掣肘。

诸侯们讨伐董卓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汉朝末年,不堪朝廷重负,农民们纷纷起义,张角建立起了“黄巾军”。为了让地方诸侯有效剿除义军,朝廷下令各地可以自己组建军队,地方势力逐步座大,形成绝对权威。当董卓的铁蹄踏破汉室的时候,诸侯们才能够带着各自的兵马,前来讨伐,这正是东汉朝廷日渐式微的表现。

当黄巾起义被平定之后,各地诸侯正沉浸在手握兵权的快感之中,他们不可能也不愿意解散兵马。如果讨伐董卓成功,汉献帝重新掌权,天下大势必然会朝着不利于诸侯的方向发展。如今董卓虽然乱政,也正是诸侯们肆意发展自己势力的战略机遇期。

讨伐董卓成功后自己会失权,还不如不将董卓赶尽杀绝,趁着乱世成就自己。十八路诸侯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后者。正因为讨伐董卓不符合自己的长远利益,诸侯们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诸侯们本就没有讨董的想法和意愿。当诸侯联军集结时,他们名义上是为了兴复汉室、铲除国贼,但其实说到底,大部分诸侯实际上并不是为此而来。袁术在讨董的数年后便自立为帝,可见其心中根本没有汉室。本来就没有汉室当回事,他参加联军,真正目的不是讨伐董卓,而是为自己赢得名誉上的积累。

诸侯们没有竭尽全力。不仅仅是畏惧吕布、畏惧董卓的西凉铁骑,诸侯们还相互提防,担心被同盟军背后捅上一刀。你在前方打仗,我在后方占地。你在疆场驰骋,我在背后算计。诸侯们大部分都有给自己留有空间。袁绍看到华雄时,感叹大将颜良文丑,把自己的心思明明白白地摆了出来。

讨董联军的失败完全在意料之中。诸侯们外防董卓剿灭,内防友军加害。他们既要有忠君爱国的姿态,又要保证自己不受董卓制约,还能趁机发展自己。一个草台班子,看起来人们浩浩荡荡,其实根本就经不住吕布一打。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成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东汉末年,董卓进京,祸乱朝纲,由此拉开天下大乱的序幕。《三国演义》第五回中说到:曹操“发矫诏诸镇”号召天下兴义师讨伐董卓,于是“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很快就召集了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至于十八路诸侯的兵力,《三国演义》中说“多少不等,有三万者,至有一二万者”,《三国志》说“众各数万”,算下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真实历史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所谓“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事件,当然,也不是完全虚构的事件。基本上,七分为真,三分为假。通常认为,在东汉末年时,由于汉室衰微,导致诸侯割据,天下战乱纷争。在此期间,荒蛮之地的董卓趁乱举兵入京,一举篡夺了军政大权,开始令人发指的恐怖统治。初平元年(190年),各地诸侯共计十八路集结,以剿

  • 三国有哪些高危职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唐诗宋词当中有大量三国内容,而三国事迹也成为戏剧和民间文学作品的常见话题,但凡懂点历史的都知道三国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然而,三国时期也出现了一批相当危险的职位,基本上是谁碰谁死,不由得你不信,今天就来看看这些高危职业有哪些!东吴大都督1、这第二个高危职业就

  • 2021国庆档电影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马上就要到十月一国庆节了,对于影视圈来说,国庆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档期,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今天就跟大家聊聊,2021国庆档电影有哪些?从目前来看,大概有十几部电影会在国庆档期间播出,包含剧情、动作、爱情、青春等题材,较受关注的影片有《峰爆》《我的青春有个你》《关于我妈的一切》等。相比于中秋档,十几天

  • 黄巢起义带来了什么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在中国古代史中,始终都少不了农民起义的影子。自古以来,汉末、唐末、元末等等,莫不是如此。而伴随着农民起义的,往往是一个王朝的覆灭,唐朝便是如此。历史上的“黄巢起义”对于唐朝的历史来讲,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影响。这是因为,在起义军征战的过程中,唐朝的统治基础遭到了极大地破坏,而这最终也导致了唐朝的灭亡。以

  • 黄巢起义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黄巢起义,指的是唐朝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

  • 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755-763年,平原太守颜真卿成为了战争中的中流砥柱!那为何与一百年后的黄巢起义有关系呢?黄巢起义发生于唐朝878-884年,私盐贩子黄巢自河南濮阳响应王仙芝造反!那黄巢身为一个私盐贩子竟然有这么大的势力?背景此时,要从一百年前说起,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身为范阳、平卢、河东三地节

  • 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哪个在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在唐朝,有两次事件非常出名:一是由安禄山领导的安史之乱,它发生在唐朝中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二是由黄巢领导的黄巢起义,它发生在唐朝末期,是唐朝灭亡的开始。以时间来算,安史之乱发生在前,黄巢起义发生在后。一、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谁前谁后唐朝建立于公元618年,灭亡于公元907年,在这200多年里发

  • 黄巢起义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唐朝末年,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其中,黄巢王仙芝起义是声势最大的一支起义部队,鼎盛时期,总人数多达五十万大军。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黄巢的造反,完全属于那种“想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类型。他们从起兵到败死,一直没有彻底推翻唐王朝的想法。黄巢甚至在打进长安的两年多中间,也并

  • 黄巢起义为什么会对世家门阀造成伤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黄巢是唐末时期的人,出自商贾之家,善于骑射通晓文理,是一个满怀诗意的有才之人。但其实他本人相当自负,认为自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实际上他屡次名落孙山。这与他后面的起义有很大的关系,他一生狂妄自大,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这个社会对于他来说不公平,屡次的名落孙山也严重地打击了他的自尊心。正因为如此,黄巢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