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尼布楚条约签约前的大清帝国前期地图介绍

尼布楚条约签约前的大清帝国前期地图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602 更新时间:2024/1/26 0:35:32

尼布楚条约签约前的大清帝国前期地图

唐努乌梁海

中国清代乌梁海三部之一,原来是外蒙古的一部份,但于外蒙古独立之时,被苏联侵吞。现时唐努乌梁海仍然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份,被并入西伯利亚联邦区域。以居住唐努山一带的乌梁海人而得名。地域东至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额赫河(今额金河)赛因诺颜部讷穆讷山,南界扎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及科布多所属杜尔伯特部牧地,西临科布多所属尔泰诺尔乌梁海,北接俄罗斯,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明代为西北兀良哈人所居,清代前期分属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乾隆中平定准部后,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统辖。设有五旗,共辖46佐领。从1727年开始,经过一系列条约,划定了与俄国的北部边界,并且树立了界碑。

但俄国从同治年间开始侵占唐努乌梁海。1864年俄国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西北10佐领。1911 年中部27佐领为俄国强占,东部9佐领为当时宣布“独立”的喀尔喀封建领主占领。俄国十月革命后,中东部36佐领一度由中国政府收复,并派专员驻扎其地。但不久又被迫撤退。东部9佐领之地今属蒙古国库苏古勒省。1924年中部为俄国强占的27佐领之地宣布成立“乌梁海共和国”,1926年改称“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被并入前苏联版图,称“图瓦自治共和国”,1948年又改为“图瓦自治州”。

唐努乌梁海被前苏联侵吞之后个瓜分为三个部分: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国的部分地区,以及蒙古的库苏古尔省。但由于后两部分事实上已没有了唐努乌梁海的痕迹,因此,通所指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实质上是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特别说明:

1、底图使用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嘉庆25年(1820年)清代疆域地图,试图说明1650年(顺治年间)左右属于中国的保守疆土范围;

2、如果用“1650年清代疆域”去规定,那么此图绝对谬误至极。此图冠名为“清前期中国地图”,而并非“大清疆域”,正如大理、西夏的地盘不属于代疆域,但属于中国无误。1650年是没有“中国”这个概念的,但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用现代的思维去套用历史了。这其实也是谭编制地图集时的思维。

地图具体细节编辑如下:

(1)将1689年《尼布楚条约》割让给俄国的贝湖以东的原土谢图汗辖地、蒙古茂名安等部地区纳入;

(2)把同样是《尼布楚条约》放弃的乌第河、阿扬地区纳入;

(3)把1727年《布连斯奇条约》割让给俄国的贝湖南岸地区纳入;

(4)把属于中国的里麻、茶山地区(江心坡)纳入;

(5)在天马关、南坎地区与公明山地区,往外均稍有扩大,为的是尽量符合历史事实;

(6)把一直在上世纪50年代尚在中国版图内的西藏门隅的墨拉萨丁地区纳入;

(7)唐努乌梁海与外西北的范围在底图上没有变动,仍旧使用了1758年中俄边界的画法。实际上,在1600~1720年这100多年间,俄国我边境渐次蚕食,逐步占领了唐努乌梁海以北、以西、鄂毕河上游、乃至贝湖以北原属准噶尔部、扎萨克图汗、土谢图汗等辖地的近百万土地。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惜的土地逐渐丢失的过程。

在本地图上,除唐努乌梁海以西(原准噶尔部)的部分土地是在18世纪被蚕食而在本图上未绘入外,本地图所示的时间(1650年)基本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控制范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为何没能恢复元朝的全部疆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灭亡之后,明朝其实也想过恢复元朝的全部疆域。但遗憾的是,后来因为明朝先后发生了靖难之役,以及后面的土木堡事变,直接让明朝错失了这个机会。说到底,明朝没能完成这个宏伟目标,全都怪老朱的子孙后代,太不给力了。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随着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明朝正式开国。在明朝开国的同时,朱元璋

  • 下宫之难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下宫之难,又称下宫之役、原屏之难、庄姬之乱、孟姬之乱,据《左传》、《史记·晋世家》是指前583年晋国赵氏家族原屏两支被灭,赵武一系夺回宗主的历史事件。 此事对赵氏打击不小,直到晋悼公时期赵武才让家族复兴。《史记·赵世家》《史记·韩世家》误记其事发生在前597

  • 后周世宗柴荣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周世宗柴荣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因此也叫郭荣,二人都是贫下中农出身,所以深知民间疾苦,一旦掌权,知道怎样做事才能让老百姓拥护。特别是柴荣,成为皇帝后,获得的评价很不错。司马光在拿他和五代时期另一个能力较强的帝王后唐庄宗相比时,说:“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hell

  • 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方经济为何开始落后与南方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后期因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与黄巢之乱的因素,使得北方战乱不堪,人口流移南方,田园荒芜。到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交迭频繁,北方战火始终未能平息,北方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持续大减。直至后周后期才逐渐恢复,但经济力始终不如南方。而南方则较为安定,持续吸收来自北方的流民,替南方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及先进的耕织技

  •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常,其制度比较混乱。朝廷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来得大,所以时常以宰相兼领枢密使。五代十国以“使”名官者很多,据《五代会要》记载有

  • 五代十国时期各地藩镇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

  • 唐朝有哪两位皇帝登基时时在洛阳而不是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国都是长安,洛阳仅仅是在武则天称帝期间作为武周的国都存在过,所以唐朝的皇帝绝大部分肯定是在长安登基,但在唐朝历史上,也曾经有两位皇帝是在洛阳登基。 这两位皇帝分别是唐中宗李显和唐哀帝李柷,因为他们都是在特殊情况下于洛阳继位,而且他们在唐朝历史上的存在感比较低,在位时间也比较短暂,所以被忽视了。

  • 五胡十六国慕容家族建立的四个燕国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南北朝时期在北中国又出现了四个燕国,不过,这些燕国有燕国之名,却是鲜卑人所建。鲜卑人一部发源于大兴安岭,为拓跋鲜卑,又称北部鲜卑,另一部分发源于位于今内蒙的鲜卑山,为东部鲜卑,包括慕容鲜卑,段鲜卑和宇文鲜卑。鲜卑人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传到曹魏时代,慕容鲜卑的酋长莫护跋,在魏国随司马懿攻打辽东公孙渊,

  • 奠定西晋王朝基础的“三司马”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一、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年),208年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

  • 中国古代柔然民族历史介绍 柔然汗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柔然”一词,有认为是“聪明、贤明”之意,或认为含有“礼义、法则”之义,或认为源于阿尔泰语的“异国人”或“艾草”等。柔然最盛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