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疆域最大时期是在什么时候?

清朝疆域最大时期是在什么时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156 更新时间:2024/1/16 22:48:14

1、领土范围

1760年,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清朝疆域达到极盛,东北与俄罗斯帝国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西南与印度莫卧儿帝国、尼泊尔、不丹等国分界喜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与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分界相近,但清朝尚获得缅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东与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与东海,与朝鲜朝沿图们江、鸭绿江分界;清朝还领有台湾、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诸岛(时称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

2、行政区划

清朝内地行政区划直隶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1884年(光绪十年)置新疆省1887年(光绪十三年)置福建台湾省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置江淮省后旋即撤裁

3、土司

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甘肃等省设有土司,分为宣慰司、宣抚司、招讨司、安抚司和长官司(长官为武职),与土府、土州、土县(长官为职)。土司的长官以当地各族头人充任,可以世袭,由朝廷或地方官府颁给印信,归所在地方之督抚、驻扎大臣管辖。宣慰等司的长官隶属于兵部、土知府、土知州等官隶属于吏部。雍正年间,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土司开始改行流官制,史称改土归流。光绪、宣统之际,赵尔丰出任川滇边务大臣,四川西部的藏人土司、西藏东部的宗也开始改土归流。

4、东北

东北为清朝龙兴之地。入关后,以驻防八旗留守盛京沈阳,并严禁内地汉人出关耕种。康熙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三个相当于行省的将军辖区: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之下设专城副都统分驻各城,并管理各城的临近地区。副都统下有总管统领各旗。在汉民聚居之处,置府、州、县、厅,如同内地。居于黑龙江、嫩江中上游的巴尔虎、达斡尔、索伦(鄂温克)、鄂伦春、锡伯等族,编入八旗,由布特哈总管、呼伦贝尔总管管辖。黑龙江、里江下游及库页岛的赫哲、费雅喀、库页、奇楞等渔猎部落则分设姓长、乡长,由三姓副都统管辖。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省。

5、藩属国

清朝藩属国最多时有19个,早在皇太极、康熙时期就有朝鲜与琉球国。到乾隆时期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南(越南)、南掌(今老挝)、缅甸、暹罗(今泰国)、柬埔寨、兰芳共和国(今加里曼丹岛西部)以及吕、苏禄(于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群岛后相继消失);南亚地区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与拉达克(归驻藏大臣管辖)等国;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与乾竺特等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军事构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1、八旗军清前期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二种。八旗制是努尔哈赤在女真牛录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旗设都统(固山额真),由中央八朴诩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政治权力集中于王公贵族,重大决策由贵族共同讨论决定,是为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后皇太极于天聪

  • 晋朝政治体制与行政架构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晋朝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晋朝的三省制,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 。司马氏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大权;司马炎建立晋朝后统一中国,施行的政策虽然造就了太康盛世的短暂和平繁荣,但没有彻底解决浮华奢侈的社会问题及贪污腐败的政治风气。由于施行偃武修文的国策以及诸王、

  • 府兵制的建立者是谁 4个朝代府兵制的特点与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府兵制自创立初期不断改善,发展到后期似乎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甚至还暴露出种种弊端。府兵制停废于唐朝,那么唐代府兵制是怎样的呢?唐代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施行的,均田制是基础。府兵是从分到田地的农民中征集,且规定分到国家田地的农民每年需要有一个月的服兵役时间,这期间所有的兵粮得自备。这项举措不仅巩固

  • 西魏是如何从最弱国变成最强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西魏是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对立。在整个西魏统治时期,一直都由权臣宇文泰控制着政权,在他努力下,任用苏绰等人改革,采用和北攻南策,使西魏进一步强盛。经济逐渐恢复,人民安居乐业,且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大军,奠定北周统一中国北方和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 仇池政权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仇池是东汉建安年间氐人杨腾率领部众迁入的定居地,他的后人在晋朝及南北朝时期在那里建立了氐族政权。杨氏家族本来是略阳清水氐人,在秦、汉时期一直定居陇右。[1]东汉建安年间,杨腾率领部众迁到仇池。三国时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操。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其余

  •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 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命其制定的制度。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九品中正制是由

  • 东晋算正统王朝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晋灭亡的前后,西晋宗室子弟司马睿在江南士族的支持下,在吴国故地重新开张,重建晋朝朝廷,历史上,将这个晋朝称之为东晋。东晋虽然偏安南方,但是却从来没有丢失掉自己的气节,也从来没有向异族低头俯首称臣。为华夏文明保留了最后一点血脉,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意义是巨大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被忽视和低估的王朝,它虽

  • 西晋军事制度与军事力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国祚51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西晋代魏后,灭刘蜀、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那么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军事力量如何? 晋朝的军事制度沿袭曹魏,采用世兵制。晋武帝颁布去州郡兵及封国制,并任众王都督诸州军事。东晋兵制袭用世兵制,并以募兵制补充兵力。由于中央衰落,军力外重

  • 东晋门阀政治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八王之乱后期,惠帝子孙全都死亡,惠帝兄弟成为其时司马皇统中血统最近的亲属。成都王颖抢得了皇位继承权,称皇太弟,居邺城遥制洛阳朝政。东海王越是八王之中最后参与乱事的藩王。按血统关系说,东海王越是司马懿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王司马泰之子,于武帝、惠帝皇统是疏而又疏,同成都王颖居于惠帝兄弟地位者大不一

  • 唐朝时期西边大国吐蕃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噶氏家族的专权与衰落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孙芒松芒赞(《新唐书》作乞黎拔布)继位,国事由大相噶·东赞代行,是为噶氏家族专权之始。噶·东赞当政期间,抚服边地,规定赋税,区分“桂”(武士),“庸”(奴隶)等级,清查户籍,促进了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