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清悲情外交家许景澄大人,把朝廷的银子还了再赴死不迟

晚清悲情外交家许景澄大人,把朝廷的银子还了再赴死不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887 更新时间:2024/1/11 5:46:58

据说,在哈尔滨曾经有一条街叫许公路,在一曼街与景阳街交汇的三角地带,曾经树立过一座俄式四棱尖桩锥型体纪念碑,名叫许公纪念碑。对这些离我们稍远的历史遗迹,包括哈尔滨民众在内,怕是记忆中早已消失殆尽,这许公是何人,无人能记起了。

这里纪念的许公叫许景澄,这碑是当时中东铁路公司为纪念他而修建的,他不仅是位同哈尔滨有着密切联系的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和纪念的人物,他身上有着高洁的人品,是我们现代人不能丢失的。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字竹筠,同治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他曾留学过德国学过舰船驾驶等专业,学成归国后得到清廷的赏识,以后出任过法、俄、德、奥、荷五国的大使,被清政府授过光禄寺卿及补内阁学士、工部侍郎、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兼礼部侍郎、京师大学堂练习等职。

他在任驻俄公使期间,刻苦研究写出了《外国师船表》 建议清政府加强海防,1892年,沙俄出兵攻战我国新疆帕米尔地区,他曾作为中方代表,据理力争,还撰写《帕米尔图说》《西北边界地区考证》诣文,作为同俄国外交斗争的依据,上述照会后来还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文件》。他后来担任中东铁路的首任总办,为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权益进行过不屈的抗争。

甲午战后,国力衰竭,清政府决定结一强援而立,因而“联俄拒日”的外交方针由此而生。然而许景澄对沙俄的凶恶本性早有认识,并预见三国还辽以后,“俄人怀自便之谋,德人挟责报之意,从此事更多矣。” 不出所料,俄德充当了瓜分中国的先锋,先是俄国打着共同御日的旗号,向中国提出将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过吉林、黑龙江的“借地筑路”计划,后来德国强租胶州湾,俄又进一步租借旅顺、大连,把东北作为势力范围。这些要求虽均受到许景澄的抵制,但由于上峰李鸿章的同意,而违心签约。他深深痛惜于早年“外交救国”理想的破灭,于1898年请病假离职回国。

许景澄回到久别的故土嘉兴,原想好好在家休息养老,不料朝廷又立即将他召至北京,并委以重任。先后任总理衙门大臣,吏部左侍郎,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管学大臣,督办全国铁路。

要说他在所职任上做了哪些值得纪念的事,那可就多多,但说这些可能稍显枯燥,之所以今天要写这许景澄,是他作为被称“庚子被祸五大臣”之一,在被杀之前,做了一件令人景仰之事。

子之祸大家都知道是指义和团运动引起八国联军进京,后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但在当慈禧准备同十一国宣战之前,作为朝廷比较清醒的几位大臣,力阻慈禧这一疯狂的举动,这其中就包括许景澄,于是徐用仪、许景澄、袁昶等五大臣同时被慈禧处斩。

当得知朝廷已下令将他处死之时,许景澄没有选择如后来康有为那样的逃跑,他冷静地去了俄国银行,将存在里面的朝廷为修建中东铁路的四十万两白银取出,归还国库,然后慷慨赴死。因为这笔巨款是他经手办理的,他担心他死后,这俄国佬赖账,如果真那样的话,这笔钱很可能将不复归清廷所有了。

主战主和,历来是历代朝廷在对待外来侵略的态度分水岭,但在道德高度上, 主战派一直就高居正义之阵地;而主和派从来就被当作胆小,懦弱,甚至是卖国的代名词。其实无论是当时的南宋还是明末崇祯,作为决策者都有主和之愿望,审时度势以求保全国势,并无不妥,但在舆论上却总是不能说出口,最终导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直接造成亡国之恶果,作为清政府的最高决策者,慈禧应该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的。

但当时的慈禧老佛爷应该是疯了,完全不管不顾地一味排外,梦想着依靠一群乌合之众的义和团消灭所有的洋人,对所有进谏主和之人全部以投降卖国视之,严惩不贷,统统诛杀。

《辛丑条约》的内容我们大致都知道,它被视作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起点,但条约中有一条并不为人所知,那就是为被诛杀的五大臣平反。

条约的签订也经过一个很激烈的争论过程,除了赔款外,最初还有杀掉慈禧,让光绪给八国联军道歉,再有就是为主和派平反。结果前两条改为惩治主战派,将主战派定为“祸首”论罪。就这样,除了皇室几个成员被流放、永久拘禁或赐自尽,还有几个外省官员在当地被就地正法外,北京菜市口,126名在京的主战高官人头落地。

而对给主和派平反的问题,条约第二款特别注明,要求清廷给他们平反,此内容最先由外国公使提出来。清廷迫于压力,最终颁布上谕同意昭雪。

在外国势力的干涉下被平反,这是中国的耻辱,也是这五位大臣的悲哀,他们对清廷,对中华民族来说,到底是忠还是奸,乃至反对慈禧与八国联军为敌是对还是错,题目太大,在此就不评说了。我只是按原样,将许景澄能作个大致介绍,就很不容易了哈。

许景澄曾任驻法、德、奥、荷、俄五国公使。是当时少有的,具备国际眼光的有识之士,他首先认为义和团攻击大使馆为不妥,有违国际法准则;对慈禧的对外宣战,他是极力反对。他上书慈禧太后说:“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为此,慈禧太后大为震怒,以“任意妄奏,语多离间”罪将其处斩,于是,一位晚清杰出外交家的一生,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据说许景澄被杀时,一句话都没有说,默默被斩,时年55岁。

忠奸我是说不清楚的,我实在是敬佩他在赴死之前,能将那一大笔巨款先归还朝廷,就这点来说,他是忠臣无疑。但这忠臣二字,却是在外国列强的干预下,硬性逼清廷给加封的,所以,又感觉这忠臣很是异样,我想,这也许就是现在很少有人写文涉及他的缘故吧。

前几年再次去杭州旅游时,又做了一下功课,从历史书上知道他是同袁昶和徐用仪三人,在西湖的孤山南麓葬在了一起,名为三忠祠。本来还想去看看,但网上查了半天也无结果,因为西湖的三忠一般是指岳飞于谦张苍水,而浙江三忠祠又是指定海抗英战争中阵亡的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所以,带着一头的雾水,只好作罢。

哈尔滨的许公路早已不复存在,许公纪念碑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也被拆掉。现在的许景澄早已被人遗忘,但我想,不管他是忠臣还是卖国的奸臣,就凭他赴死前,将那四十万两白银完归朝廷,我觉得他也是我们值得纪念和敬佩之人。

标签: 许景澄晚清外交家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员跪拜皇帝之前,为何要拍两下袖子?究竟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官员跪拜,拍两下袖子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入关之后,由于是满族建国,因此很多礼仪与汉文化格格不入,所以很多读书人也相当鄙视清朝,后来清朝文化被汉文化所熏陶,渐渐被汉文化所融合,很多礼仪被去除,但是有一项礼仪却始终保留了下来,这项礼仪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看到的每次大臣们觐见皇帝的时候,都会拍几下马蹄袖

  • 历史上突然消失的四个名人,至今去向成谜!他们究竟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突然消失的,老子,徐福,朱允炆,李自成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圣人,伟人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下面这四位名人却突然消失,至今仍是迷雾重重。老子西去对于老子,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学识卓越,成为孔子的老师。尤其是他创立的道家学说影响华夏几千年,那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名句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而且

  • 清朝末年明码标价买官卖官,腐败不堪,那么最高能买到什么官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买官卖官

    清朝末年官场贪污腐败,清朝晚清的时候出了一位尽人皆知的大贪官,此人还是朝廷的权臣,这人就是和珅。和珅在巅峰时期要比清朝的国库还富有。乾隆帝万万想不到和珅会如此的腐败。让乾隆帝更想不到的是在他之后,清朝会变得更腐败。封建王朝出了很多贪官,这些贪官主要靠买官卖官来发财,这种情况古代其实不少见。靠买官卖官

  • 长孙无忌帮李治谋夺太子之位,李治为何要杀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孙无忌,李治,太子

    话说武媚娘一登上后座,立马成了一架永不停息的行政机器,加上唐高宗李治的“甩手掌柜”性格,武后更是如鱼得水,处处在大唐政界留下她的印记,史载“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不用过多解释就知道武后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主,有呼风唤雨的本事,叫谁生就生叫谁死必死。在她“登基”后的最初五年(也就是李治没有完全“病休”

  • 清朝穷人没钱娶不起老婆,应该怎么传宗接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穷人,娶不起老婆,传宗接代

    满人入关,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他们建立了大清王朝。清朝也是离我们最近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古代,人们的思想都很封建和守旧。女性的地位很低,他们很多时候都得不到重视,尤其是在婚姻方面,没有自由可言,他们就是生育的工具。在古代,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一直遗留着许多陋习,其中有一项最让人不可思议,这个陋习

  • 中国五千年历代首富沉浮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代首富,范蠡,吕不韦,沈万三,白圭

    我们从古代大量的富豪中,遴选出12个朝代的首富。因为整个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从春秋战国至明国时期),所以很难作金钱上的绝对统计。故而我们更关注两点:首先,他们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富豪,他们的求富之旅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次,他们有着很强的个性和风格,他们的理财得与失都值得今天的人去学习和揣摩。范蠡:精

  • 汉光武帝刘秀,童年时代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光武帝,刘秀,刘秀童年,农民

    相传刘秀出生的时候,突然就有红光迸发,把他们家的房子照耀得金光闪闪,也预示了他那金光闪闪的前程,神迹也。而更加神奇的是,刘秀出生的当年,居然稻禾(嘉禾)就能创纪录地“一茎九穗”,亩产过万斤不是梦也。遍地秀禾飘香,丰收在望,而正是因为有如此难得一见的农田景象,他也因此得名一个秀字(“秀穗”),禾秀于田

  • 为武媚娘封后,李治与长孙无忌翻脸,弄倒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媚娘,李治,长孙无忌

    李义府首倡拥立武媚娘为后之后,李治终于干净利落扭转了处处挨打的政治局面,于是曾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长孙无忌不得不蔫了下来,耷拉着脑袋找李治论理去。一进门,长孙无忌还没有想好如何说服铁了心立武媚娘为后的宝贝外甥,李治却先开口了,说王皇后没儿子而武昭仪有子,这就是我立武昭仪为后的理由,你们赶紧表个态吧,

  • 晚清帝国的财政收入多少?为什么出现财政困难?钱都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晚清帝国,晚清财政

    自始至终,清政府都没有动员起全部力量,征用到足够的钱款。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作为一个领土广袤,资源富足的庞大帝国,清帝国的灭亡与以往的封建王朝相比,也蕴藏着更深层次的经济原因。在王朝末期,新的经济因素不断出现,激增的财政收入如同一剂美味的毒药,既加速了近代化进程,也刺激着军阀政客的野心,为清朝的

  • 被誉为历史上穿越第一人的王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莽,王莽怎么死得

    据史载,正因为王莽自我陶醉、自我膨胀式的拍脑袋改制,不仅把自己装了进去,还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成了政坛流星,死得也特别惨烈,始料不及。史料显示,尽管王莽曾给当时和各阶层尤其是知识分子和贫民以实际利益,受到很多人的拥戴,甚至于他被汉哀帝雪藏之时,还有很多人上街游行要求他复出,不过当时反对他的也不少,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