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融死前与曹操的交锋:虽输给了屠刀,但说对了人心

孔融死前与曹操的交锋:虽输给了屠刀,但说对了人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37 更新时间:2023/12/9 12:40:17

东汉末年的大军阀中,最先对孔融动杀心的是袁绍。《三国志》中说袁绍与“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过诛之”,这句话中“公”指的是曹操,袁绍看孔融不爽,想让曹操找个借口把他干掉。而当时曹操觉得天下不在自己手中,没必要杀此大名士败人品,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此后曹操与袁氏兄弟分道扬镳,他没有马上走另立或自立为帝的谋朝篡位之路,给了世人一种有别于董卓、袁绍、袁术的耳目一新之感。孔融也觉得这位尊立献帝的曹操,有能力保全汉室江山,但是需要盯紧他。所以,孔融此后给人的感觉是他反对曹操,是曹操的政敌。

但事情并非这样简单。如果单从表面看,你甚至可以说魏征是唐太宗的“政敌”,因为他很多做法甚至让唐太宗下不来台。但唐太宗为什么能容忍魏征呢?因为魏征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这样做的目的可以用杜甫的一句诗来概括:“致君舜上,再使风俗淳。”

孔融的目的当然是“再使风俗淳”,但不包括致曹操尧舜上。在他心里把曹操看作汉室复兴的操盘手,要想再使汉朝“风俗淳”,除了反对曹操的阴暗面,孔融别无选择。

官渡之战后,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不仅屠城而且还侵犯袁氏女眷,连袁熙之妻甄氏也被曹丕霸占。孔融知道这些事后,在给曹操的信中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讽刺曹操把朝廷统一天下的战争,弄成了乱搞女人的丑陋之战。

作为汉末拥护汉室朝廷的一面旗帜,孔融对曹操指挥征讨割据势力的战争是寄予厚望的。所以他不能容忍战争中的丑恶行径,玷污了王师的正义之名。

在追剿袁氏残余势力时,袁尚、袁熙逃亡到东北的乌桓,曹操于是决定北征。实际上东北方向对中原朝廷的威胁并不大,割据荆州的如果不是优柔寡断的刘表,北征所造成的空虚很可能使许都处境危险。

这次孔融写了一篇题为《与曹公书啁征乌桓》的文章,文中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氏不贡桔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意思是说你既然能为两个丧家之子远征乌桓,当年不进贡桔矢的肃慎、偷窃苏武牛羊的丁零也都在那附近,你不如一并把他们解决吧。

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曹操你不能不顾朝廷的利益,用国家的军队去报私仇旧仇。

当然了,孔融这两次说话的方式都相当无厘头,甚至让曹操读起来也颇为“不悟”,纳闷地去问“出何经典”。但我们今天读到这些不能把不理解,解读为孔融喜好出言不逊、口无遮拦和幼稚。

应该说,孔融是一位有眼光的政治家。例如,为了维护汉室皇权和限制曹操势力扩张,孔融提出恢复古王畿之制,建议在“颖川、南阳、陈留、上党三河近郡不封爵诸侯”。这次出手实实地打在了曹操的要害上,“操疑其所论建渐广,益惮之”,曹操担心他把这个建议推向更广的范围,非常忌惮。

作为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的内心无疑是理智的,也早早地看出“绍、操终图汉室”,他外在上不相称的表现,更多地是时代现实容不下个人理想的挣扎。

《三国志》中关于孔融的言论有两段耸人听闻的记载:“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若遭饥馑,而父不肖,宁赡活馀人。”

这就是著名的“亲子无亲论”和“母子寄物论”。孔融先说父亲是情欲冲动,又说母亲是寄物之瓶,还说父亲不好就该让他饿死。

东汉末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钻营之风席卷一切,亲情也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表演和利用的工具。就连曹操本人也把祭祀仪式不当一回事,不仅临祭就洗举止粗陋,还坐在椅子上给祖先送祭。

此情此景之下,孔融的言行等于是说:你们都别表演了,人和父母亲之间哪有什么亲情?捣鼓这些不存在的东西实在可笑!

标签: 孔融曹操

更多文章

  • 雍正是怎样对待三个儿子的?整死一个,传位一个,废弃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雍正,雍正儿子

    雍正跟康熙相比子嗣稀少了很多,在他生前长大成年的儿子只有弘时、弘历、弘昼三人。这三兄弟从雍正那里所获得的父爱,可谓是天壤之别。除了留下弘历作为接班人外,弘时、弘昼哥俩都被雍正整的很惨。尤其是成年更早,而又性情直率的弘时,竟直接被整死了!雍正四年(1726年),25岁的弘时被父亲雍正抛弃。雍正在这年颁

  • 汉武帝打匈奴的钱是哪来的?汉武帝搞钱征匈奴的三大法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武帝,汉朝,征匈奴,刘彻

    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军力比拼,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分量比韩信重,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比徐达重。如果韩信、徐达是拳头,那么萧何、李善长就是供应血液的心脏,他们搞钱搞物的能力才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汉朝初期的疆土面积仅有200万平方公里左右,贫弱的汉政权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面对周边四夷的侵扰大多时候

  • 刘备摆了诸葛亮一道又一道,诸葛亮也阴了刘备一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诸葛亮

    君臣之道神似夫妻之道,要和谐就得要双方强弱分明,否则只能散伙换人。诸葛亮和刘备的结合,对诸葛亮而言,是找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对刘备而言,是找个人再赌一把,输了就回家接着编筐卖鞋。俩人的隆中谈话开了一个好头,瞎跑乱撞的刘备对自己的未来大饱眼福,割据蜀地做个土皇帝,他很开心。诸葛亮也很开心,三分天下的i

  • 两位皇太极的忠勇之臣,各自走向不归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太极,多尔衮

    跟许多赶上看陈小春版《鹿鼎记》的朋友一样,我也是20年前看了这部金庸武侠剧,才知道的鳌拜这个人。巧的是我对多尔衮的最初认知,也是源于一部电视剧——潘迎紫、尔冬升、刘青云联袂主演的《一代皇后大玉儿》。作为清朝初年的两大权臣,鳌拜和多尔衮的成长过程完全不同。比如,一出生就自带成功光环的多尔衮,可以说是步

  • 生活在古代,没有空调,古人是怎么降温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空调,古人降温

    北京的气候四季分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寒冬酷暑,如果没有相应的辅助设施,恐怕仅凭自身的素质是无法抵御严苛的自然条件的。因此,一些基本的防寒防暑的措施是必要的。北京虽地处北方,但夏季还是十分炎热的,人对于气候变化的感觉还是十分敏锐的,有时,即使是微小的气温变化都可能会导致不适,所以,盛夏之际,皇宫里

  • 刘备为什么没在关羽被杀后马上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关羽,刘备给关羽报仇

    后世有人评价刘备,说早在关羽被杀之时,他并没什么强烈反应,只是在登基称帝之后才挥师伐吴,这很奇怪。其实一点也不怪。概因战争这个东西,最是耗费社会资源,必须要把全社会组织起来,男人当牲口推上战场,女人当男人推下田地,各地官员都要做工作忽悠老百姓,但凡哪个老百姓明白事理,还得赶紧抓起来。这就是群臣劝谏,

  • 唐僧的头盖骨:揭秘大报恩寺地宫里最值钱的宝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僧,大报恩寺,大报恩寺地宫

    大报恩寺位于江苏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传说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其生母,在1412年到1431年期间兴建的一组规模庞大,有如宫殿般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其中有一座我国惟一被史料记载的琉璃宝塔,因为美丽和荣耀,被世人称作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这座南京最古老的皇家寺庙,历经沧桑,见证了数

  • 大宋朝是怎么被一次蝗虫之灾改变了政局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蝗灾

    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四月,寇准第四次下课后,宋真宗对朝廷的官员进行了一番升调,重新调整了各方的势力。在这番升调中,宋真宗重新起用王钦若,让他成为了帝国的副相,变成了帝国第三号人物。得此高位后,王钦若势力倍增,理应不可一世了吧。然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伴随着三个人的先后出事,王钦若的势力

  • 历史上真实的“西游记”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游记

    贞观三年(629年)秋八月,玄奘法师由长安出发了。 在《西游记》中,玄奘出长安可是个无比盛大的场面。比如说,唐太宗封他为“御弟”,给通关文牒,赐千里良驹、盘缠、随从,在文武百官和长安人民的簇拥下,玄奘风风光光出了长安。 但实际上,历史上的玄奘其实是个偷渡客。别的不说,他是护照也没

  • 史上最荒唐的聪明皇帝,嘉靖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嘉靖,明朝,明朝历史,宫女

    宫女在古代社会的地位非常低下,历来都是些逆来顺受的可怜人。但是明朝嘉靖年间,这些柔弱的宫女却引发了历史上罕见的壬寅宫变,嘉靖皇帝差一点就死在了她们手里。嘉靖皇帝晚年迷信道士,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大量征召13,14岁的少女进宫。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炼制所谓的仙丹。每次到了采血的时候,宫女们都要被强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