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位皇太极的忠勇之臣,各自走向不归路

两位皇太极的忠勇之臣,各自走向不归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550 更新时间:2023/12/27 1:04:14

跟许多赶上看陈小春版《鹿鼎记》的朋友一样,我也是20年前看了这部金庸武侠剧,才知道的鳌拜这个人。巧的是我对多尔衮的最初认知,也是源于一部电视剧——潘迎紫、尔冬升、刘青云联袂主演的《一代皇后大玉儿》。

作为清朝初年的两大权臣,鳌拜和多尔衮的成长过程完全不同。比如,一出生就自带成功光环的多尔衮,可以说是步步都有登天的机会,而鳌拜则不同。

鳌拜的出身虽不能算差,但他要想称霸朝堂,难度就大的多了。《鹿鼎记》的开篇时间,是清初辅政体制开端的康熙即位之年,在这之前的鳌拜,刚刚经历过多尔衮对他长达七年的恶整。

而在更早之前,鳌拜长期从事的是打手和跟班的工作,是一个成色十足的小人物,他的成功是小人物的艰难逆袭。

以至于多年后,称霸朝堂的鳌拜虽然以飞扬跋扈之气,压制了骨子里跟班者的憨忠之气,但他与生俱来的打手心性,反倒因此锋芒更甚、展露更烈,把生活圈、朋友圈全搞成了厮杀的战场,养成了一种不杀人不办事、一办事必杀人的行事作风。

做人做到这种境界,就算是法院里专做死刑复核工作的法官,都不可能是像他这么横的风格。

在青年时期的打手生涯中,鳌拜跟洪承畴吴三桂李自成等人都交过手,据说“杀人魔王”张献忠就是死在他的刀下。那时候,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外出作战,鳌拜是他们最中意的打下手人选。

皇太极鉴于鳌拜的打手工作干得实在太出色,很早就授予他象征最高荣誉的“巴图鲁”勇士称号,这基本上就是满清打手界的终身成就奖了。

鳌拜有勇的一面,也有忠的一面,作为皇太极的忠实跟班,在后来多尔衮与豪格的皇位争夺中,他的表现非常抢眼。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鳌拜也常在作战中给他打下手,所以对这位少主人的上位问题,鳌拜很上心很用力。

银子缺口200万,国库赤字率50%,忽悠死魏忠贤的崇祯很快也被忽悠(点击阅读)

当时他的职位是镶黄旗护军统领,实力虽然有一些,但是位份太低,没有话语权。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他很难插上嘴,要想把支持豪格的态度表达出来,只能靠一种方式,那就是用行动。

选择用何种行动,是因人而异的,老实一点的人通常会用静坐、绝食来表达态度,比如印度的“圣雄甘地”就是一位绝食狂人,绝食几乎是他表达态度唯一有力的方式。

普通一点的人,一般会用示威、游行的方式表达态度,比如早几年泰国的红衫军、黄衫军,还有法国近来闹得正热烈的“黄马甲”,都属于这一类。如果决策层里菜鸟足够多,这样的做法没准能成功,法国总统马克龙不是已经招架不住了吗?这个号称文明国度的节操,在福利面前碎了一地。

鳌拜既不老实也不普通,他不可能绝食,也没兴趣搞游行,而是向护军营下达作战命令,让手下士兵做好一切战斗准备进入临战状态,这种行动传递出来的态度非常强烈——别高兴的太早,看你们吵吵管用,还是我动手管用!

好在多尔衮、大玉儿都是权谋高手,他们很快想出了令双方拥立派达成妥协的办法,把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推出来继承皇位,以阴柔之法平息了这场大危机。

于是,先前信誓旦旦的同伙见大戏唱完,纷纷各自回家吃饭去了,鳌拜这个打手中的高高手,瞬间没有了用武之地。

而后的清朝成为多尔衮的清朝,他以叔父摄政王的名位成为不坐龙椅的幕后皇帝,一个权臣操控的摄政体制时代到来了。

在这个时代里,多尔衮是跋扈的,鳌拜是悲惨的,他稀里糊涂地走进了人生死胡同,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差一点被权谋的软刀子,捅死在死胡同里。

多尔衮捅鳌拜第一刀的时间是顺治二年,但惹事的是当时鳌拜的上司、多尔衮的胞兄——英亲王阿济格。

阿济格当初的态度是支持多尔衮继位,所以对福临当皇帝的结果非常不满,时常发牢骚说福临是个“孺子”,非常瞧不起这个小侄子,并经常拒绝执行以小皇帝名义发下来的命令。

后来事情闹得实在不像样子,多尔衮就用大事化小的办法,以朝廷的名义对阿济格发了一份通报批评,并命令谭泰和鳌拜来执行这个处分。

明朝并不是天子守国门,而是国门守天子,边防军承担着京防的重任(点击阅读)

谭泰当时是正黄旗旗主,鳌拜仍是镶黄旗护军统领,谭泰接到命令后对鳌拜说,这事关系到英亲王的脸面,咱们知道就行了,没必要向外通报。鳌拜听了也没多想,表示同意,然后就上战场砍人去了,他们当时正在陕西跟李自成的大顺军作战。

但是没过多久,在多尔衮的操作下,围绕这事以及一些附带的扯皮,鳌拜莫名其妙吃了个瓜落儿,不仅征讨李自成的战功被一笔抹掉,还连护军统领的官职也一度被论罪罢免。

这第一刀还只是一个试探,第二刀就是直击要害的连环刺了,时间是顺治五年。

当时,跟随豪格征讨张献忠得胜还朝的鳌拜,因为手下一个参领冒功邀赏,没被论功反被论罪,吃了一记闷亏,但这只是多尔衮的一个热身动作。

一个月后,豪格被多尔衮构陷,遭到削爵和幽禁。随即,鳌拜当年拥立豪格为帝的旧账,也被翻了出来。多尔衮趁着搞倒豪格的锐气,罗织罪名直接把鳌拜判成死罪。

但鳌拜当初参与的是阳谋而非阴谋,当时两黄旗支持皇太极长子豪格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所以多尔衮借这事安到鳌拜头上的罪名并不扎实。最后,鳌拜交了一笔“保命金”,以罚款赎了死罪。

又一个月后,幽禁之中的豪格不明不白地死了。多尔衮大概觉得这么一来,当初他的支持者该死心了吧,自己再作威福该没有阻力了吧,于是又搞出一个“擅发兵丁守门”的罪名,把鳌拜判成死刑。

但这也是一个不扎实的罪名,事情都过去五年了,算旧账是人所不齿的事情。同时,功成却身死的豪格,也为鳌拜博得了许多同情分。多尔衮扛不住压力,打算对鳌拜改死罪为革职,到最后连革职也做罢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到第三次捅刀的时候,多尔衮已经是强弩之末,时间是顺治七年。

这一年,多尔衮遇到健康危机,生病了。生病就需要探视,特别是领导的探视,多尔衮名义上的领导是小皇帝福临,但福临一开始并没有要去探视的意思,于是多尔衮便暗示锡翰去提醒一下。

锡翰去了,福临也来了,但多尔衮却翻脸了。

多尔衮以“违令渎请”把锡翰治罪,锡翰虽然是鳌拜的旧交,但这人当时已经投靠了多尔衮。就在旁人看的一头雾水的时候,多尔衮亲手揭开了谜底,鳌拜被从家中拉了出来,多尔衮以鳌拜包庇锡翰的罪名,又把他判成了死刑。

得亏鳌拜是干打手工作起家的,如果是个抗打击力差一点的人,即使能够逃过这三次死刑,估计也要吓破胆了。

倒在了恶整别人的路上

顺治七年十二月,39岁的多尔衮死在古北口外的喀喇城,结束了他擅作威福、任意黜陟的权臣生涯。

小皇帝福临随即亲政,并对摆弄了他七年的皇叔父展开了彻底清算。最终,在政敌的反击和盟友的倒戈下,多尔衮被追夺一切封典以及毁墓掘尸,这是历代权臣都逃脱不过的下场。

旧人去必有新人来,当年曾宣誓效忠幼主的索尼、鳌拜等人,则逐渐得到福临的重用。

从清朝皇帝的角度来说,在那之前的鳌拜主要展示了他的勇武,而在那之后的十年间,他又集中展示了自己的耿耿忠心和恭顺。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给鳌拜也写一句,也许可以这样写——鳌拜忠勇两朝臣。在皇太极和福临父子两朝中,鳌拜是一位无可置疑的忠勇之臣,但他的这个人设,一到康熙朝就自己崩了。

我甚至怀疑,多尔衮很可能是鳌拜内心深处倾慕的对象,在遭受多尔衮连年恶整的过程中,他或许很羡慕对方整人时的肆意任为。因为打手和整人之间有着太多的关联,鳌拜对此应该具有换位思考的职业本能。

他之所以没有在三度遭遇死刑的情况下垮掉,也或许正是从被整中获取了另类的精神享受,并在进入康熙朝之时,决定追求实际的快感。

除此之外,很难找到办法将这位两朝忠勇之臣,与成为三朝元老后霸凌小康熙的权臣联系起来,因为他从忠臣到权臣的转变,几乎没有一丁点过渡。

福临去世前指定鳌拜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小康熙玄烨。小媳妇上花轿还要扭捏一下,但鳌拜成为辅臣后丝毫没有装样子做姿态,仿佛是一夜之间换了心囊,瞬间丧失对皇帝、皇权和良心的敬畏。

在康熙初年主导圈换土地的事件中,鳌拜不但违反顺治时期颁布的圈地禁止令,还将负责经办的户部尚书、直隶总督和保定巡抚全部抄家处死,其他很多官员也都遭到株连和整治。

在整人方面,连顺治宠妃董鄂氏的弟弟费扬古也没能幸免。费扬古在康熙身边担任侍卫的儿子倭赫,以及另外两个儿子尼侃、萨哈连,全都遭到鳌拜的杀害,费扬古自己也几乎被杀。

对待姻亲和同为辅臣的苏克萨哈,鳌拜亲手为他编造了二十四大罪状,将他和他的七子一孙全部处死,苏克萨哈本人及其长子更是惨遭分尸,小康熙在这件事情中也遭到了霸凌。

康熙不同意处死苏克萨哈,但鳌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用硬手逼他同意。陈小春版《鹿鼎记》中,鳌拜走到龙案前,从盒子里拿出玉玺放到康熙手边,逼他盖印下旨的情节设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小康熙的窘况。

当时的鳌拜,基本已经跋扈到没朋友的地步,即使是迫于淫威党附于他的人,也同样惶恐于他不讲套路的肆意任为。

这个从多尔衮恶整中挺过来的人,最终倒在了恶整别人的路上。

踩在他头上的人终究会离去,但他自己也一样。丧失敬畏后,最危险的行为莫过于放飞心性,鳌拜在他人生巅峰的尽头,归向了属于他的深渊。

这世上如果真有因果循环,那极可能是性格的循环,他尝到了多尔衮尝过的快感,也付出了多尔衮付出的代价。

标签: 皇太极多尔衮

更多文章

  • 生活在古代,没有空调,古人是怎么降温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空调,古人降温

    北京的气候四季分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寒冬酷暑,如果没有相应的辅助设施,恐怕仅凭自身的素质是无法抵御严苛的自然条件的。因此,一些基本的防寒防暑的措施是必要的。北京虽地处北方,但夏季还是十分炎热的,人对于气候变化的感觉还是十分敏锐的,有时,即使是微小的气温变化都可能会导致不适,所以,盛夏之际,皇宫里

  • 刘备为什么没在关羽被杀后马上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关羽,刘备给关羽报仇

    后世有人评价刘备,说早在关羽被杀之时,他并没什么强烈反应,只是在登基称帝之后才挥师伐吴,这很奇怪。其实一点也不怪。概因战争这个东西,最是耗费社会资源,必须要把全社会组织起来,男人当牲口推上战场,女人当男人推下田地,各地官员都要做工作忽悠老百姓,但凡哪个老百姓明白事理,还得赶紧抓起来。这就是群臣劝谏,

  • 唐僧的头盖骨:揭秘大报恩寺地宫里最值钱的宝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僧,大报恩寺,大报恩寺地宫

    大报恩寺位于江苏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传说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其生母,在1412年到1431年期间兴建的一组规模庞大,有如宫殿般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其中有一座我国惟一被史料记载的琉璃宝塔,因为美丽和荣耀,被世人称作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这座南京最古老的皇家寺庙,历经沧桑,见证了数

  • 大宋朝是怎么被一次蝗虫之灾改变了政局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蝗灾

    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四月,寇准第四次下课后,宋真宗对朝廷的官员进行了一番升调,重新调整了各方的势力。在这番升调中,宋真宗重新起用王钦若,让他成为了帝国的副相,变成了帝国第三号人物。得此高位后,王钦若势力倍增,理应不可一世了吧。然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伴随着三个人的先后出事,王钦若的势力

  • 历史上真实的“西游记”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游记

    贞观三年(629年)秋八月,玄奘法师由长安出发了。 在《西游记》中,玄奘出长安可是个无比盛大的场面。比如说,唐太宗封他为“御弟”,给通关文牒,赐千里良驹、盘缠、随从,在文武百官和长安人民的簇拥下,玄奘风风光光出了长安。 但实际上,历史上的玄奘其实是个偷渡客。别的不说,他是护照也没

  • 史上最荒唐的聪明皇帝,嘉靖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嘉靖,明朝,明朝历史,宫女

    宫女在古代社会的地位非常低下,历来都是些逆来顺受的可怜人。但是明朝嘉靖年间,这些柔弱的宫女却引发了历史上罕见的壬寅宫变,嘉靖皇帝差一点就死在了她们手里。嘉靖皇帝晚年迷信道士,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大量征召13,14岁的少女进宫。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炼制所谓的仙丹。每次到了采血的时候,宫女们都要被强制性的

  • 乾隆驾崩之后,嘉庆送给了和珅一个神秘礼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嘉庆,和珅

    正当和珅的亲信吴省门蹲在嘉庆身边挑错的时候,嘉庆突然获知了一个绝对的利好消息:乾隆老头咽气了!是真的咽气了,老头这口气,咽的太是时候了,要是晚咽几天,说不定那吴省门真的会挑出什么毛病来……当下嘉庆欣喜狂奔,飞奔进了皇宫,先照乾隆老头尸体上“哐哐哐”狠踹几脚,然后立即封锁消息,并传和珅进宫。

  • 末代皇帝溥仪到底从故宫中偷出了多少宝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溥仪,末代皇帝,故宫

    1924 年11 月5 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而这一天对已经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来说却极不普通,他完全没有料到这是自己在紫禁城里度过的最后一天。退位13 年来,溥仪从未离开过这里,他依然拥有内廷的一切,包括这里收藏着的所有文物,那是2000 年来封建帝王们历代搜集而来的最终积累,几乎囊括了中

  • 蒙古铁骑横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为攻破这座南宋小城却花了36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蒙古,南宋,蒙古铁骑

    13世纪蒙古势力靠着机动性强大的铁骑迅速崛起,灭西夏,破金军,征讨俄罗斯。蒙军所过之处号角震天,历经几十年东征西战逐渐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巨无霸,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九世曾把蒙古铁骑称为"罚罪之鞭"对其敬畏有加。金灭亡不久,曾经的攻守同盟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蒙军毫不犹豫的撕碎了盟约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苟

  • 郑成功39岁猝死,临终前为何要杀妻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成功,郑成功杀妻儿

    郑成功能够以民族英雄的身份载入史册,最主要的事迹应该是他在1661年12月20日打跑了侵占台湾的荷兰人。郑成功对民族的贡献毋庸置疑,可在当时他掌握军队力求反清复明,仍然是清朝掌权者的眼中钉肉中刺。康熙刚登基不久,鳌拜采纳郑氏降将黄梧提出的"平贼五策",先迁移走了沿海的居民,毁掉了船只,然后在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