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阉党专权误国

明朝阉党专权误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686 更新时间:2023/12/10 21:28:09

阉党,一般指明代依附于宦官权势的官僚所结成的政治派别。

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江南之后,鉴于之前历代的错误,使用宦官不到百人。直到洪武末年颁布《皇明祖训》,才设置内官共十二监和各司局。但是定制宦官不能兼任外廷大臣的文武官衔,不能穿外廷大臣的冠带朝服,任职的品级不能超过四品,每月俸禄一石大米,衣食都在内庭解决。太祖曾经派人雕刻铁牌放在宫门,上面写明宦官不准干预政事,违犯的人斩首示众。

到了明成祖朱棣手中,这一道铁的纪律起了一个微妙的变化,不但不再警惕宦官,而且开始把宦官视为心腹,当作控制外廷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又设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交由宦官主持。许多朝臣为一己之权益,往往结纳宦官,来排除异己。明朝宦官的出使、征伐、监军、镇守、刺探臣民隐私等很多大权都是从永乐年间开始的。

后世皇帝更加信任宦官,至明宣宗开始在宫内设内书堂,教宦官读书识字,由此埋下明代阉党专政的祸根。

从英宗开始,禁制废弛,历代皇帝多有宠信宦官,形成了明英宗幼年即位,宠信宦官王振,阉党势力开始形成。此后明宪宗时宦官汪直、明武宗时宦官刘瑾都曾广树党羽,专擅朝政;明熹宗天年间,大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势力达到历代顶峰。

以大太监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为首的几大阉党集团,他们利用庞大的网络朋比为奸,欺压良善,构陷冤狱,阻塞言路,为祸长达百年之久,致使朝政昏暗、民生凋敝,将大明王朝一步步拖向倾灭的悬崖。

明熹宗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加剧东林党争,明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贤趁机干预政治,拉拢齐楚浙党,号为阉党。1624年后,阉党把握朝政,魏忠贤擅权跋扈,爪牙遍布全国,形成了有明以来最大的阉党集团。整个社会处于阉党的黑暗统治之下,风气日益败坏,东林党人为了反对宦官专权,两个集团进行了残酷的党争。

天启四年(1624年),东林党人杨涟首先上疏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一时群僚响应,交章论魏忠贤不法。天启五年,魏忠贤大举反扑,逮东林党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下狱,乃借边事加以陷害,诬其曾受杨镐、熊廷弼贿。六人均死于狱中,时称为六君子。天启六年,魏忠贤又兴大狱,逮东林党高攀龙、周顺昌、周起元、缪昌期、李应异、周宗建、黄尊素七人。高攀龙投水死,其余六人死狱中,时称为后七君子。

魏忠贤党羽又撰《缙绅便览》、《点将录》、《同志录》,提供东林党人名单,按名捕杀斥逐。魏忠贤又命人编纂《三朝要典》,借“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为由,唆使其党羽伪造《东林党点将录》上报朝廷,颠倒三案是非,定东林党人王之案、孙慎行、杨涟为三案罪首。

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大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至此,东林党人被杀逐殆尽。魏忠贤总揽内外大权,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莫不遍置死党。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明代的阉党集团给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造成了不可挽救的颓势,甚至直接导致了覆国的厄运。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崇祯治乱算不算无用之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1627年明熹宗不慎落水病重,不久因霍维华之药而驾崩,信王朱由检继位,即崇祯帝,年号崇祯。崇祯即位后,锐意铲除阉党改革朝政。面对着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崇祯帝殷切地寻求治国良方,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与前两朝相比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朱由检一生操劳,旰食宵衣,每天夜以继日的批阅奏章,节俭自律,不近女色,

  • 清兵入关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清军入关(又称清兵入关、满清入关、清朝入关、入关战争),发生于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是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的战役。明朝自从嘉靖时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万历、天启以来,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满洲看到明朝内部的危机日

  • 清朝统一战争的过程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清朝统一战争是指来自满洲(今中国东北)的清朝政权进入山海关之后,为获得整个中国的统治权及取得更多疆域而发动的一系列战争。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向清朝投降。清朝势力正式入主中原,随后先后攻破各路农民军和南明政权的势力。削平三潘1662年,年仅八岁的康熙帝即位,

  • 南明抗清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是发生在清初(1644-1662年)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政权抵抗清兵。这年5月,他们拥立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在南京建立政权。福王政权一建立,就想联合清朝,镇压农民起义。但是,清

  • 南明是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明朝京师顺天府被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成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但由于清朝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立足未稳之时便着急诏修《明史》,以此宣告明朝已亡,不再承认南明朝廷的合法性。所以清朝官方即在南明君臣称呼上加“伪”加以区别“前明”;比如:“伪永历”、“伪晋王”,称

  • 明郑的兴盛与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明郑又称「郑氏时代」,为起始於中国明朝遗臣郑芝龙以太师之位,独揽南明朝政开始的家族政治势力;1653年,郑成功受封延平郡王,建厦门为思明州,宗永历为正朔,并自设知州及六官。而由中国南明大臣郑芝龙初创、郑成功发扬光大的明郑政权势力,除了支撑南明帝业外,最重要的贡献,为在台湾建立延平王国,并在台湾立下了

  • 郑成功抗清之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1648年(清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

  • 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永历十五年(1661)三月二十三日,在料罗湾集结大军的郑成功踏上了前往台湾的航程。此次前往台湾,是为了开辟抗清的海外根据地。因为随着清军的南下和郑成功收复南京战役的

  • 清统一台湾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清统一台湾之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澎湖海战是清朝为了消灭郑氏王朝所发动的战争,虽然郑军一度击退清军,最后仍然由清军获胜。澎湖被占领后,郑氏王朝已无力抵抗清军,只得投降,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

  • 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2005年1月6日是中国13亿人口日。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因此这一天被定为“中国13亿人口日”。基本信息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这一天也成为“中国13亿人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