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85年5月22日:维克多·雨果逝世

1885年5月22日:维克多·雨果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713 更新时间:2024/1/19 2:29:40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802年2月26日,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他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路易·菲利普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宣传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他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5月22日,雨果辞世,于德拉举行国葬。

雨果的创作历程长达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中称《船长》)。《“诺曼底”号遇难记》还被选入教材语文版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

创作特色

作品主题

雨果一生的创作时期长达六十年之久,是个多产的作家,也是个多产的诗人。他前期的创作,基本上是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上,同情人民疾苦,希望通过改良社会,解决矛盾。后期创作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因素。

创作主调:赞颂真、善、美,鞭挞黑暗、丑恶、残暴。

艺术手法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

雨果的早期创作先受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后来逐渐摆脱。雨果在1827年完成了思想上的质变——转了民主主义,并举起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大旗。

《〈克伦威尔〉序言》是雨果的创作进入第二时期的标志,他在这篇序言中正式与消极浪漫主义决裂。1830年七月革命前后,雨果的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增长着。另一方面,这种思想还具有不彻底性。三十年代后期,雨果的思想和创作开始发生危机,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危机才结束。

雨果的第三个创作时期,现实主义更加明显,也是作者的批判性达到最高峰的时期。

雨果的最后一个时期,创作仍然是以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导思想,一方面,它们在革命事业中起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消极性更为明显了。

诗作方面:有着瑰丽的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绝妙的音乐性,多方面的用字与巧妙的用韵法,达到优雅、精美、雄伟、朴实的非境界。

小说方面:多半写社会小说描写人生百态为主,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情节生动、结构离奇、感情澎湃、气势磅礴,震慑人心,脍炙人口。

剧作方面:打破希腊悲剧的三一律,创始了悲喜交杂的浪漫剧。运用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情绪、无边的气魄、美丽的诗词,造成一种强烈而矛盾的戏剧效果。

画作方面:作品包括名著插画、人物画、风景画。描绘作品中的情节,展现内心的思绪,而以水墨画西方山水。十九年流亡期间,海成了雨果绘画的主题。

雨果的作品冗长,在他巨大的作品中,有的是离题、重复、无用的发挥,例如《悲惨世界》预计写六卷,最终却写了十卷。全面兼顾也是他的特点。语言方面,形容语往往出人意外,或者雨果将具体的形容词与抽象的名词相结合,或者相反,或者形容词具有新含义,而是人则是这种含义的创造者。名词具有新的作用,他有损于动词的作用:抽象名词用来描绘;反过来,思想和概念通过比较和具体意象的中介表达出来。由此产生新的双字和闻所未闻的连接。这种词语由于构成作家的基本词汇并被反复运用而变得纠缠不休。

雨果在艺术手法上的一个特点:描写经过夸的、非凡的人物和非凡的情节。他的主人公或者是作出了极其英雄的行为,或者是做出了极其残暴、卑劣的行为。他们的性格特点都经过夸张。情节也是非凡的。矛盾一个紧接一个而来,又充分运用巧合、偶遇等手法,曲折有致,引人入胜。雨果的创作是他关于对比的美学见解的实践。他喜欢显著的对比。作品的环境描写就离不开这个原则。

雨果善于描写巨大的场景和巨大的事件,例如滑铁卢战役等。同时作者喜欢在作品中站出来书写自己的主观感受,他充满激情的表现自己的爱和憎,从而引发读者共鸣。

积极浪漫主义运用非凡话、夸张、强烈的对比构成情节,和消极浪漫主义有本质的不同。雨果的作品在非凡的形象和实践中再现典型的性格和现实现象的社会历史实质。它从本质上反映现实,反映作者的进步理想。

雨果善于巧妙地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方法。在他的浩瀚的浪漫主义巨著中,就有真实的典型人物,有时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方法塑造一个人物。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01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联合国大会于2000年12月20日,通过第55/201号决议,宣布每年5月22日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以增加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指定这一天为国际日是以此庆祝1992年5月22日内罗毕会议最后通过的决议《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发展历史联合国环境署于1988年11月召开生物多样性特设专家

  • 清末立宪运动失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清政府根据出国考察宪政的清宗室载泽、端方等五大臣的意见,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又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咨议局。各地立宪派政治团体,发表宣言,鼓吹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并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速开国会,颁布宪法,缩短预备立宪期限等。1908年,清政府又宣布“9年后实行立宪

  • 东南互保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台余联沅出面,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与清朝南方各省督

  •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号龙池,山西五台人,清末民国时期重要政治、军事人物,晋系军阀的首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中国同盟会会员。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

  • 王阳明格竹是怎样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王守仁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

  • 1917年5月23日:爱德华·罗伦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爱德华·诺顿·罗伦兹(英语:Edward Norton Lorenz,1917年5月23日—2008年4月16日),美国数学与气象学家,混沌理论之父,蝴蝶效应的发现者。他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人物生平1917年5月23日罗伦兹出生在美国康

  • 王阳明龙场悟道简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龙场悟道是指明朝时,王阳明在贵州龙场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某日半夜忽然顿悟的故事。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日夜反省,终于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在此期间他写了《训龙场诸生》。1508年,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

  • 1701年5月23日:基德船长因海盗罪判死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威廉·基德(William Kidd,1645年1月22日—1701年5月23日),出生于苏格兰敦提,苏格兰航海家、海盗、私掠者,被人们称为“基德船长”(Captain Kidd)。威廉·基德是格林诺克郡一位牧师的儿子,在1690年前后的英法战争期间他成功地维持了美国与英国之间的贸易航道。在大同盟战

  •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长期以来,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制度,其代表人物是达赖喇嘛等宗教上层人士。比欧洲中世纪的制度还要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延续了上千年。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挫败了美英等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并于1951年的5月

  • 王阳明平定藤峡盗乱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藤峡盗乱,是指明朝中期的一系列广西、广东瑶族、侗族民变。明朝政府曾三次派兵征讨平定叛乱,分别是成化元年的右佥都御史韩雍、嘉靖七年的新建伯兵部尚书王守仁、嘉靖十八年的兵部侍郎蔡经。生于1472年的王阳明,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儒将。父亲是出仕到陪都南京的高级文官,自己也在非常优渥的环境下成长。但他自己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