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印度人上厕所为什么不用卫生纸

印度人上厕所为什么不用卫生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72 更新时间:2024/2/29 9:55:37

在人类发展初期,是没有厕所的,随社会明的进步,才慢慢出现了厕所,人类历史最早的厕所就出现在印度河流域。而今天的印度,却在为一个小的厕所伤透脑筋。

印度人口总数占世界二,全国却有差不多一半的家庭是没有修建厕所的,去过印度的外国人,都对这种现象有很深的印象。

印度有没有厕所?

在印度,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能看到大小便的痕迹,对他们来说,厕所真的就是无处不在,就是在孟买,你都能看到在街边,路边情自然的在方便的印度人。

随处方便也给印度带来了不的影响,因为卫生问题,印度每年因用水卫生引起的疾病有15万人死亡,因为印度女人们到草丛里方便,这也是印度的犯罪率高的原因之一。

印度人不喜欢修建厕所的原因,是因为几千年来下一直都这样,大家对这种习惯已经习已为了,印度人觉得这样可以更好的与大自然亲近,还有一个迷信的说法,他们认为把厕所修建在家里很不利。

还有一个原因,是印度的共基础建设没有跟上,公用厕所不够,要改度他们的这一习惯,还需要用很时间。

另外,印度厕所都没有卫生纸,人们也不习惯自带卫生纸,全部是在桶旁备有一个水槽,是伸手可及的。大便过后,便用左手手指去擦肛门,然后马桶边水槽里的水冲洗左手。觉得用纸费事,而且费资源,还要花钱买卫生纸。

印度人认为,所有用纸清洁大便的人,都是不洗手的?!误会就是这么简单。跟印度人解释清了。他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些人用纸擦完以后,还要洗手的。但是问题马上来了,他们又开始不解了:你们用纸擦一遍,然后用水洗手,我们直用手,然后用水洗手。你们的方法还是费事啊。而且浪费资源,还要花钱买卫生纸。

在蹲厕旁边,一般都会放一桶水,还有些人上大号时则会带一杯水进去。上完厕所后,他们会用水将左手润湿,然后用手把屁屁擦干净,最后再用水把手冲干净。讲究一点的,出来后还会用洗手液再洗一次手。

简单来讲,原因有三个:

1、习惯难以改变。印度盆友们从小就是这样做的,全国人民都是这样的。这就跟我们用纸擦屁屁一样自然,根本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而且,他们的厕所根本就不会放纸,就算有,也是用来擦干洗干净之后的手的。

2、觉得用手擦更干净。你没有看错,他们就是这样觉得的。有印度盆友很不喜欢跟外国人握手,因为他们觉得,用纸擦完屁屁的人是不会洗手的。

3、减少痔疮发病率。印度人很少得痔疮,这跟他们不用纸擦屁屁有一定的关系。现在不是有智能的可以自动冲洗屁屁的马桶盖吗,同样可以减少痔疮的发病率,这就是同样的道理。

4、节约用纸,更环保。印度就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关键是,还省了大把买纸的费用。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印度骷髅湖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位于印度北边喜玛拉雅山上有着一座被蒙上神秘面纱的“骷髅湖”,这里被发现堆积了上百具的人骨。这座“骷髅湖”原名为Roopkund Lake,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期间,因为融雪的缘故,而被英国军人发现这堆被暴露了的人骨,自此后这座湖泊也闻名于世。在喜马拉雅山脉山底的一个浅湖,堆积着数百具上千年历

  • 2020年3月30日:郝柏村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郝柏村(1919年8月8日~2020年3月30日),字伯春,江苏盐城人。郝担任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1990~1993),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2期。2020年3月30日,郝柏村去世,享年102岁。人物故居郝柏村故居,盐都区尚庄镇郝荣村,地处里下河合陇圩,与兴化市的大邹镇隔河相望。这里地势低洼,

  • 1452年4月15日:达·芬奇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他涉及的领域:包括素描、绘画、雕塑、建筑、科学、音乐、数学、工程、文学、解剖学、地质学、天文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和制图学。他被人们称为古生物学、植物学和建筑学之父,被广泛认为是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 1865年4月15日:亚伯拉罕·林肯遇刺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战略家、第16任总统。林肯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任期间主导废除了美国黑人奴隶制。1834年8月,林肯作为辉格党人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1856年,林肯退出辉格党,参加新成立的共和党。1860年1

  • 1874年4月15日:约翰尼斯·斯塔克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约翰尼斯·斯塔克(Johannes Stark,1874年4月15日-1957年6月21日),男,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种族主义者,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塔克效应”的发现者。1874年4月15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希根霍夫。1957年6月21日卒于德国巴伐利亚的特劳恩施泰因。科学成就斯塔克以

  • 1843年4月15日:亨利·詹姆斯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年4月15日-1916年2月28日),美国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剧作家和散文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个美国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和《金碗》等。他的创作对20世纪崛起的现代派及后现代派文学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亨利·詹姆斯出身在纽约一位富

  • 1886年4月15日:古米廖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古米廖夫(1886年4月15日-1921年8月24日),杰出的俄罗斯诗人,现代主义流派阿克梅派(高峰派)宗师。出身贵族。他才华卓越,充满幻想,酷爱冒险和猎奇,曾留学法国,漫游英国、意大利等,并三次深入非洲探险。著有成名作《珍珠》,以及《浪漫之花》、《异国的天空》、《箭囊》、《火

  • 1765年4月15日:罗蒙诺索夫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年11月19日-1765年4月15日),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的雏形。出生于阿尔汉格尔斯克一个渔民家庭,罗蒙诺索夫是俄国科学院的第一个俄国籍院士,他还是瑞典科学院

  •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自杀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三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

  • 1889年4月16日:卓别林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