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被处死后,极为受宠的萧皇后为什么反而活了81岁?

隋炀帝被处死后,极为受宠的萧皇后为什么反而活了81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175 更新时间:2024/1/24 5:08:35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萧皇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隋炀帝杨广来到江都之后,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件是北方起义如火如荼;第二件则则是隋炀帝杨广面对如此汹涌的起义,竟然不思如何镇压,反而想干脆就不回北方,任由那些反贼闹去,而打算在江都定居下来,如此消耗完生下的皇帝生涯。但是隋炀帝杨广能实现自己这点愿望吗?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如此愿望想实现难度也不会太大,至少不会比隋炀帝杨广大。可是隋炀帝杨广想实现如此移民梦,却没那么容易。因为他不是一个人,或者说他是想一个人享受的余生,却要有许多人来痛苦地陪伴。这么以来,事情就不那么好办了。

不好办之处在哪里呢?主要有两拨人不想陪隋炀帝玩了,或者说他们不想定居在江都这潮湿的鬼地方,他们要回去,回到北方做寒风中的汉子,回到北方过自己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去,回到北方巩固自己的势力去。

这两拨人一拨为士兵,一拨为官员。但这士兵不是一般的士兵,乃是隋炀帝杨广的禁卫军,说白了就是保护皇帝安危的部队。如果连保护皇帝的部队都不愿意待在这里,那么隋炀帝杨广的情况有多糟糕就可想而知了。一个皇帝能够高高在上高枕无忧,除了大臣的忠诚可靠,更重要的则是这些禁卫军的保护。失去了禁卫军的保护,皇帝就成了“穿着新衣的皇帝”,光杆司令一个,谁还怕你呢?甚至可以说,失去保护的皇帝,就是死路一条。

不过比禁卫军问题更严重的是另一拨人,这一拨人由宇文化及三兄弟组成的一个朝臣联盟,实际上是关陇集团的利益联盟。他们代表的是关陇集团的利益,所以,他们是最不愿待在江都这地方的。在这里,他们的力量和利益,只会被隋炀帝杨广新培植的南方力量所消解。

于是,这两拨人为了各自不同的利益联合了起来,对付隋炀帝杨广。

贵为皇帝的杨广,面对突如其来的兵变,除了更绝望,也无他法,最终被叛军处死。可是在这里,有一个疑点,这个疑点跟一个人有关,即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皇后。隋炀帝被处死后,受宠长达35年的萧皇后为何不自杀?反活到81岁?

萧皇后出身很高贵,乃是南梁皇室之后,高祖父是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则是萧詧(cha),父亲是南梁孝明帝萧岿。一串下来,全是皇帝。如此出身,能不高贵?嫁给当时已封晋王的杨广,也算是门当户对。

更为关键的是,萧皇后和杨广属于有感情的那种夫妻,感情和睦,而且志同道合,是杨广非常得力的贤内助。比如杨广被杨坚派往江南,立了很多战功之后,杨广不再满足做一个晋王,而想做未来的皇帝。

这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大胆地要被杀头。但当杨广给萧皇后说出自己的雄心壮志之时,萧皇后不是劝勉老公踏踏实实工作老实实实做人,而是表示支持,并且付诸行动。

杨广能够做太子,最大的干预者为独孤皇后。为此,萧皇后想方设法讨好独孤皇后。这对加速废掉太子杨勇,和立杨广为太子,起了很多隐形作用,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萧皇后在独孤皇后身上下劲,独孤皇后也未必会那么过分偏爱杨广、和极度讨厌杨勇。在此事上,杨广应该是最清楚的。也正因此,杨广对萧皇后格外恩宠。比如,每次下江南,或外出巡游,必带萧皇后随行。

这一回,已经贵为皇帝的杨广来江都时,自然也是带着萧皇后的。可是问题是,在江都的时候,能干贤惠的萧皇后为何却没有像以前那样积极帮助杨广呢?反而表现出了极其反常的情况。

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杨广历来还是比较听萧皇后的劝勉的。可是这一次,杨广在江都,在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的时候,贪图享乐,消极懈怠,可是萧皇后为何不制止或劝说杨广呢?反而陪着杨广一块纵情酒乐,萧皇后到底在想什么?她为何对于老公这种自取灭亡式的样子听人不管呢?

第二个方面是,禁卫军的头领司马德戡等人密谋要逃亡、后来变成造反的时候,实际上并不是多成功的,因为密谋的信息很快就泄露了出来,一个小宫女赶紧把这情报第一时间报到了杨广那里。但是结果令人瞠目结舌,杨广把那个送信的小宫女给斩杀了。杨广为何如此行事,史载的原因是杨广说小宫女不该过问国家大事,但是实际上可能是在杨广看来,一个小宫女的价值不足以和禁军头领司马德戡相比,再有他甚至也有可能以此来安定司马德戡的叛心。

不管怎样,小宫女被杀后,送信的通道基本被封死了,原因是谁都怕被杀头啊。不过还是有忠于皇室的仆人或宫人,他们知道禁军要叛乱,不敢把信息直接送达皇帝杨广,却曲线救国送到了萧皇后这里。

他们的目的很明显,皇帝敢杀他们,但不会杀萧皇后的,因此,他们是希望萧皇后能够把这个可怕的消息送达皇帝,早做准备和决断。但是他们得到的结果却令人大为丧气,萧皇后说:“天下事已难收拾,何苦再让皇帝徒增烦恼。”

萧何这个态度真是令人不解,但有一点很肯定,皇帝这里的信息通道从此就算被锁死了。隋炀帝杨广成了一个聋子皇帝,难怪禁军和骁果军叛乱的时候,他表示了很大的惊讶。可是,那时已经晚了。

第三个方面是,隋炀帝杨广被杀的时候,萧皇后的态度也颇为耐人寻味。她没有站出来阻止叛军逼杀老公杨广,更没有在隋炀帝杨广被杀之后以自杀的方式追随丈夫而去。她甚至连为丈夫要求一个好一点的葬礼都没有,而是带着小宫女用床板做了个无比简陋的棺材把丈夫杨广安葬。对于皇帝而言,杨广这个安葬未免太寒酸了。但同时,也说明萧皇后这个老婆当得不怎么样。

在讲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古代,一个女人最优秀的品质就是对丈夫的始终如一,坚贞不屈,尤其是作为皇帝的老婆,如果能在丈夫自杀的时候,也随之自杀,则是忠贞品质的最佳证明。但萧皇后为何没有自杀?如果切合实际一点来看,只能有两种理由:其一是她对杨广的感情已经淡化,淡化到不足以以死追随;其二是萧皇后是一个非常惜命的女人,在生死面前,感情和节义远没有活着重要。

从这一系列事件中,虽然是隋炀帝杨广的灭亡过程,但同时也是检验萧皇后的一个试金石。杨广败亡,萧皇后是有责任的。除了不在关键时刻进行积极劝勉引起杨广的警惕,最重要的是杨广被杀之前的种种预兆都那么明显,但身为六宫之主的萧皇后却是知情不报不管不问,这完全就是一副见死不救的样子,甚至是任由自己的老公杨广走向死亡。

可是反看萧皇后此后的情况,却令人感到颇为意外。在隋炀帝杨广被杀之后,萧皇后却安然无恙,不管是叛乱的御林军还是后来的造反军阀窦建德,甚至是突厥人、乃至以后的李世民,都对萧皇后尊重有加。难道说叛军尊重保护萧皇后的原因是她促使了杨广之死吗?这不过是一个没有结论的伪命题,具体是什么原因,史书也没有具体的记载。

有关杨广死后萧皇后的情况,在后世的诸多演义小说中更是,比如《隋唐演义》《唐史通俗演义》《说唐》等小说中,甚至虚构了很多萧皇后的乱世情事,和李世民关系暧昧等等。但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构之言,甚至是离谱不行地无稽之谈,是当真不得的。

按照正史的情况来看,萧皇后16岁左右嫁给杨广,与杨广做了35年左右的夫妻(一说36年),在江都兵变时,萧皇后已经是51或52岁的年纪。对于一个女人而言,这已经是老太太了。这大概也是她没有遭到叛军凌辱的一个原因吧。几经挫折,等萧皇后从突厥那里再次回到长安时,已经是十多年后,年过六旬。

如此老迈之龄,怎么可能会与李世民发生暧昧关系,李世民再口不择食,他也断不会对60多岁的萧皇后产生什么想法的。更何况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珍惜名声如生命呢!

恰恰相反,李世民尊重安顿萧皇后,反而是维护自己好名声的一种方式,如此萧皇后方可在虽然落寞但依然富贵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萧皇后在贞观二十一年去世时,年81岁,被李世民以皇后之礼安葬,算是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至少比他老公杨广也好多了。

不过李世民给萧皇后追谥了一个谥号颇为耐人寻味,叫愍皇后。在《说文》中的意思为:愍,痛也。即指忧患或痛心的事。此外还有怜悯或哀怜的意思。不知道是李世民在这里到底要表达的是几层意思,如果说是单纯同情萧皇后的个人遭遇,显然是太表面化了。具体潜在意思是什么?各位看官大概必有高见吧。

标签: 萧皇后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是管仲造成齐桓公悲惨结局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管仲,春秋,历史解密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地处山东海滨的齐桓公,首先成为春秋首任霸主,主要因为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要知道,管仲本来是跟他有一箭之仇的,但是齐桓公放下一切恩怨后,全面信任管仲,而管仲也全心全意为齐桓公服务,就这样,一干就是40年,在管仲的打理下,齐国40年雄霸天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齐桓公归根结底,就像

  • 三国时期的才女辛宪英:活了79岁,还预言了曹魏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辛宪英,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可是并非只有男子才有这样的才智,女子也同样有。只不过在古代,女子的地位并不高,即便是有这样的才智,很可能因为性别原因被埋没。在三国期间,有一个女子,她被称之为女版的诸葛亮,曾预测过曹魏的亡国。这样的奇女子,却很少有人了解她的故事。曹操病逝,曹丕掌权,他立即强迫刘协禅位于他,就

  • 杨露禅到底有多厉害?获得清朝皇室的一致追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露禅,清朝,历史解密

    据史书上记载,杨露禅之所以名声大噪,是因为他多与人打擂,且“出手必见红,一响必成功”,因此备受推崇,并得美名“杨无敌”。那么,他究竟有多厉害呢?杨露禅生于嘉庆四年,直隶广平府人,由于家境贫困,年少时便在广平府的“太和堂”中药铺做僮仆。“太和堂”的老板叫陈德瑚,是河南温县人。他见杨露禅勤快善良,便让他

  • 戈尔巴乔夫改革简介 改革的背景和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联,戈尔巴乔夫,历史解密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该改革以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苏联共产党的法定执政党地位和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有效控制,造成苏联党和国家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和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为

  • 包拯死后,陪伴左右的展昭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包拯,宋朝,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的清官,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就是包拯,因为他实在是太过深入人心,几乎都成"青天大老爷"的代名词了。关于他的事迹,不仅在正史中有所记载,历朝历代的戏剧、评书、小说、演义中都大量充斥着他的身影,甚至在三侠五义这样的小说中都能见到。当然在这本书中,大家还对他身边的那个贴身保镖展昭,留下了很深

  • 济南机场现乘客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的情况,航班在延误2小时,当事旅客被送公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济南机场,飞机,历史解密

    3月11日,有网友爆料称,3月10日晚,祥鹏航空一飞机在济南机场过站上客时,现乘客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的情况。11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祥鹏航空处了解到, 3月10日,祥鹏航空8L9616济南至成都航班在济南过站登机时,乘务员发现有旅客向廊桥外扔硬币,当事旅客随即被移交机场公安。随后,该航班安全员经

  • 伪满洲国缔造者之一的熙洽,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熙洽,清朝,历史解密

    熙洽是伪满洲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原是清室后裔,后来在东北随张作霖发迹,做到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处长等职。张作霖死后,追随张作相,成为其手下第一人,可是他内心深处仍时候忠于大清,也时刻牢记自己是大清皇室人员,复辟大清是他毕生追求。熙洽为复辟大清,沦为卖国贼都在所不惜。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吉林,他放弃抵抗,

  • 中国古代冷兵器的三个阶段,一直延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冷兵器,历史解密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和化学推进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狭义上冷兵器是指不带有火药、炸药或其他燃烧物,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冷兵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

  • 赵云和张苞谁的地位更高?张苞之死为什么能让诸葛亮吐血昏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张苞,赵云,历史解密

    赵云和张苞谁的地位更高?张苞之死为什么能让诸葛亮吐血昏迷?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云在很多人心中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他的一切都让人欣赏,赵云的确是武艺高强,但是却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即便是死后,诸葛亮听闻也只是象征性的哭了一下,这一定让很多人感到心里不舒服吧。但是在张苞死后,

  • 嘉庆整顿八旗子弟后来为什么放弃了 原因在于这个方面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嘉庆,清朝,历史解密

    为了惩治腐败,嘉庆上任不久,就将著名的贪官和珅拿下。为了扭转整个社会奢靡腐朽的风气,他率先拿八旗子弟开刀,妄图凭一己之力恢复大清国的运势。然而雄心勃勃的嘉庆却在这场针对大清贵族的整风运动中败下阵来,整顿八旗子弟的运动没过多久便偃旗息鼓了。清兵入关后,特别是入主中原之后,将旗人尊为高于汉人的群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