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13年1月24日:邓正来逝世

2013年1月24日:邓正来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797 更新时间:2024/1/25 0:26:17

2013年1月24日,邓正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逝世,享年56岁。邓正来(1956年2月-2013年1月24日),男,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杰出的社会科学学术组织者、翻译家。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辑刊》主编,《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主编,《复旦政治哲学评论》主编,《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知识社会学,侧重法律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研究。

邓正来是中国社会科学,特别是法学和政治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他被公认是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1990年代初期)、中国学术规范化和社会科学自主性运动(1990年代中期)、哈耶克自由主义研究(1990年代晚期)及“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大讨论(2000年代中期)的主要引领者和推动者。

他于1992年发表的《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开了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先河。他与美国杰弗里·亚历山大联合主编的《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迄今仍是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必备参考书之一。他是中国研究哈耶克思想的标志性学者。他所撰写的《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哈耶克社会理论》、《哈耶克法律哲学》等论著,被公认代表着汉语世界哈耶克研究的先进水平。

他是当代中国著名法学家。其法学代表作《中国法学处去》于2005年发表后,仅发表在CSSCI刊源上的评论章就有近百篇,开创了中国“自民国以降法学界集中评论一位学者某部著作的最大盛况”。该书还被日本法学家全文译为日文出版,是当代中国法学界极少数被译为日文出版的学术专著。

邓正来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研究,为建立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中国社会科学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早在1990年代中期,邓正来就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研究,并最终提出了中国社会科学要自主于西方社会科学“文化霸权”的著名主

为此,邓正来既从一般性的学理层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也以中国法学为个案提出了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著名主张,还从全球主义(全球化话语)与全球化进程的互动、世界秩序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转型”、“生存性智慧”等多个视角系统论证了“根据中国、走向世界”的学术命题,并以Series onDeveloping China和Fudan Journal of the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等英文出版物为平台,极力推动中国社会科学走向世界,赢得了国际学界的广泛尊重。

邓正来是中国青年学术人才培养的不懈探索者。他秉承“走向学术本身”的理念,通过西学原典精读、读书小组、大师思想Seminar、暑期讲习班、暑期翻译班等独特方式,全心致力于青年学术人才的培养。

无论是作为民间学者,还是作为大学研究生和博士生导师,邓正来均以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批判、辩驳方式及源于自身治学实践的“研究性翻译”、“个殊化路径”和“以中国为思想根据”等治学理念,引领青年学者培养学术批判的精神、学术对话的品格、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根据中国的关怀。

邓正来的一生是献身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发展事业的一生。“为了中国学术”,这一《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的创刊理念是邓正来学术生涯的真实写照。他的英年早逝,既是复旦大学和上海学术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社会科学界的重大损失。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的战争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兵败城毁

  • 长平之战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军越过韩国进攻赵国,被赵将赵奢击败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这时,魏人范雎入秦,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秦昭王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攻魏,然后转向韩国。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

  • 长平之战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那么长平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时代背景战国时期,范雎觐见秦昭襄王阐述其秦一统天下的战略。范雎认为,只有做到"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才能真正消化所取得

  • 宋金和战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金朝在灭辽朝后,即有意南下灭宋朝。金太宗以宋收留平州之变中的辽将张觉违反宋金双方前议为由,于1125年发动金灭宋之战。他派勃极烈完颜斜也为都元帅,分兵两路从山西、河北南下,最后会师北宋首都开封。在宋将李纲死守开封的情况下,双方宣布议和。1126年金太宗再以宋廷毁约为由,再派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兵分二路

  • 出河店之战:大金立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出河店之战是女真建国前与辽的一次战争。辽天祚帝天庆四年(1114)﹐女真部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同年十月,攻克宁江州。辽天祚帝命都统萧嗣先﹑副都统萧挞不也统兵七千进攻女真﹐集结于鸭子河北。11月﹐阿骨打率三千七百甲士迎敌。阿骨打乘大风骤起,尘埃蔽天,纵兵进击,大败辽兵,追辽军于斡论泺,斩俘辽兵及缴

  • 陉城之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陉城之战发生于前264年,战国时代秦国攻打韩国的一场战争。魏国人范雎因受魏国相国魏齐迫害而逃往秦国。到了秦国,范雎以客卿身份向秦昭襄王进言,针对穰侯魏冉屡次带领秦军跨越韩、魏两国进攻齐国,劳师动众却又收获很小的缺点,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即是以恩威并用的办法亲近魏、韩两国,威胁楚、赵

  • 鄢郢之战的战争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鄢郢之战是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夺取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一带)的大片土地的战役。此战过后,楚国国力大损,此后一蹶不振。在战争中,秦将白起选择最佳出兵时机和进军路线,取得攻楚的战略主动。秦

  • 金灭北宋之战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金灭北宋之战是金天会三年至五年(宋宣和七年至靖康二年,1125~1127),金军南下攻灭北宋的战争。金国建立后,其周围先后并立着宋、辽、西夏等政权。多民族政权的盘踞错节让当时的局势错综复杂。天会三年(1125),辽国灭亡。女真族长期遭受的奴役、盘剥从此结束。金国权倾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然而,这对于金

  • 鄢郢之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鄢郢之战是秦国将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夺取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

  • 海上之盟:北宋灭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宋徽宗在其皇帝“任内”,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弄得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这两次农民起义,渡过了农民起义带来的一场统治危机,但是东北地区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