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出塞远嫁其实很不幸!昭君出塞的动机是什么

出塞远嫁其实很不幸!昭君出塞的动机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0 更新时间:2023/12/23 7:29:22

昭君出塞是西汉时期汉与匈奴两个民族之间表示团结友好的一个通婚事件。公元前三十三年,汉元帝以非常隆重的礼仪,把自请出塞的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族的首领呼韩邪单于为妻,以便促进两个民族之间的和睦共处和友好往来。昭君出塞后与呼韩邪单于生有一子。不久,呼韩邪单于病故,按照匈奴的习俗和礼仪,昭君又忍辱再嫁呼韩邪与前妻所生之子——新即位的单于。他们又生了两个女孩,此后昭君便在大漠毡帐之中抚育子女成人,直至生命结束。由此昭君出塞的故事便流传下来,成为历代诗词、戏曲、小说的一个娓娓动听,凄凄感人的题材。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唐代的《王昭君变文》、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近代尚小云主演的京剧《汉明妃》,乃至现代曹禺的新编历史剧《王昭君》所描述的都是这件事。总之,昭君出塞的故事,今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但是,对于昭君出塞人们也有一件事至今还困惑不解,这便是她为何自请出塞远嫁异域的问题。因为,在汉代女子看来,出塞原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汉高祖刘邦时,为了争取汉、匈关系的和平,曾打算把自己的女儿长公主鲁元嫁给冒顿单于以和亲。吕后日夜哭泣说:“妾维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汉武帝时,为了联络乌孙共击匈奴,曾把江都王刘健之女细君嫁给了乌孙王,细君过不惯异族生活便作歌悲泣。可见当时女子是把出塞远嫁视为不幸的,除非迫不得己,否则是不会去的。那么王昭君却为何与众不同,自请出塞远嫁异域呢?

最早记载昭君自愿出塞的是《后汉书·南匈奴传》,其文说:汉元帝准备以五名宫女踢给前来朝见的匈奴族首领呼韩邪单于,“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有人根据这段史料,认为“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便是她自愿出塞的动机。因为一个良家女子,迫于封建权威,被选进“掖庭”,听候“见御”,纵使获得百般恩宠,也不过是皇帝手中的一个玩物。

何况“入宫数岁,不得见御”,自然不能没有苦闷和愁思。但是昭君不是抱消极态度和用庸俗方法去对待这种苦闷和愁思的,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利用出塞的机会,摆脱这个“黄金的牢笼”。此外,还有线索表明,她出塞的动机,不仅限于狭隘的个人打算,还可能另有比较脱俗的见识。她虽然深居宫中,但对于汉匈两族的关系也不会全无所悉。两族关系的为敌为友,利害得失,在她的思想上不能没有感想和反映。所以当匈奴族首领呼韩邪单于来朝见汉帝,要求联姻时,她便挺身而出,慷慨应召,自愿扮演一个“和平使者”的角色,去肩负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友好关系的重大使命。这种认识也是她出塞动机的一部分。

也有人认为,比《后汉书·南匈奴传》还早三百多年的《汉书·元帝记》和《汉书·匈奴传》就没有记载昭君自请出塞,只记载了汉元帝把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的昭君自愿请行和亲之说,可能是该书作者范晔根据民间传说写入的,其可信程度自然不如《汉书》。王昭君离乡背景被选入深宫,与父母亲朋隔绝已是人生之大不幸了。她难道不会联想到了远在漠北,习俗殊异的匈奴宫廷会是什么样吗?她难道认为去匈奴配异族就摆脱了“牢笼”了吗?因此,恐怕不是她主动请行的。再说昭君的出身和她所处的时代没有滋生为民族团结而献身的思想基础,也就不可能产生为民族团结而献身的民族精神。所以昭君出塞并不是她个人的意志,而是皇帝的旨意。

近来还有人提出了一种新见解,认为王昭君是一位土家族姑娘。她的家乡在秭归香溪,此地历来是“蛮夷”杂居之地,有许多少数民族。而在王昭君身上,从她入宫后不愿巧言佞色,献媚邀宠,自愿和番等行动上,亦处处显出她野性、刚强性格的一面,这在当时受封建束缚较深的汉族女儿来说是不易办到的。此外,从她和番时“靓装”请行,唯恐不被选中这点来说,她是把出嫁匈奴单于作为美事,而非作为降低身份的“下嫁”的。

标签: 昭君出塞王昭君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二三事:后宫美女众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平天国,洪秀全,后宫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他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来详细说说。一:先讲一讲天王洪秀全的生平吧!洪秀全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都在童生试中的广州院试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了,受此打击

  • 管仲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官妓之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管仲,妓院

    管仲是谁?你可能没什么概念,但其实管仲很屌哦!他担任齐国宰相40年,把齐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偏远小国,建设成一个富甲一方、实力强劲的大国,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被称为“千古第一相”,连诸葛亮都视其为偶像。 在他的带领下,齐国首都临淄繁荣至极。据核算,当时临淄的居民人数多达30万,而当时以

  • 中国古代皇帝驾崩后,新君如何处置后宫佳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帝,后宫

    中国古代的皇帝,几乎都有一个庞大的后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还是虚指,实际上,有的皇帝的后宫远远不止三千人。但一旦老皇帝驾崩了,他曾经拥有的后宫佳丽将会被新皇帝如何处置呢?一般情况下,皇上驾崩后,都会有几个妃子去陪葬,但实际上在不同朝代,“后宫

  • 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的元凶,因身份特殊,累累罪行却逃脱审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的元凶

    12月13日是我国国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了南京城,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沧桑古城,在日本人40多天的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杀戮之中,30余万同胞罹难。而作为后来人,我们要做的便是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而在这段历史之中,有一个名字当为更多人知,作为南京大屠杀的

  •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有多厉害?凭一己之力左右三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纵横家

    话说战国时期,秦军攻打韩国宜阳,周君虽然为天子,但是管不了,也只能招来大臣各自发表一下看法,周君问赵累对这场战争有什么看法。赵累说宜阳肯定会被攻破的,周君不解,因为宜阳方圆八里,却有着十万虎狼之师,粮草也很充足。况且附近有韩国二十万大军,以及楚国大将景翠在山上驻扎,居高临下等待时机。所以周君认为,宜

  • 清朝文坛最大疑案,龚自珍和王妃的桃色绯闻,最后害死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龚自珍,清朝疑案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亦是保守改良主义的先行者。他是非常支持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并且建议林则徐做好后续的准备工作,例如加强军备建设,做好抵抗英国的准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惊醒无数世人沉梦。 中国古代很多诗人都有一种放荡不羁

  • 清朝“一无所有”的短命帝王,在位十三年亲政仅一年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帝王,同治皇帝

    随着最后一缕残照洒在人间,冬日的太阳落山了,大清帝国的京师显现出末日前的余晖。夕阳西下,阵阵霜风刮过,将御道上的黄土漫天掀起,卷起的黄尘遮天蔽日,使渐渐黑暗的天空更增添了一层浑浊,这天空仿佛清国的前途一样,暗淡而不明朗。霜风从御道刮向宫殿,将宫殿内的大钟吹得左右晃动,发出沉郁厚重的金属撞击声

  •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地位怎么样,为什么诸侯几乎都言听计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纵横家,诸侯,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有一年东周和西周发生战争。这里的东西周并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两个朝代,而是战国时期,周王室分裂成为的两个国家,西周都城在洛邑,东周都城在巩。此时的周王室已经毫无地位,经常要讨好周围的强国,如秦国这种强大的诸侯,经常还向西周和东周征收赋税和人口,尽管如此,东西周还经常互相攻打,同室操戈。这场战争

  • 忽必烈一生的遗憾,三征此小国皆大败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忽必烈,忽必烈一生的遗憾

    蒙古骑兵可以说是古代冷兵器时代最强的军队,打遍天下无敌手,短短几十年,不仅征服中亚,消灭花刺子模,打到欧洲、中东,成为上帝之鞭。同时入主中原,消灭金朝、南宋、西夏,建立起四大帝国。可以说气势何其恢弘,但是,如此强大的蒙古骑兵却在这个小国翻了跟头,三次征伐都大败而回,也成为忽必烈一生的遗憾。第一次,3

  • "大文豪"苏东坡滥情,将怀孕小妾送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苏东坡

    读了江晓梅、范立舟的《从苏词看苏轼的妇女观》,总觉得论述不够全面。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妇女观,显然不能单纯从他的词着手,还要看他的人,看他对妻妾的不同态度。仅凭几首词,特别是仅凭《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来看一个人的妇女观,就由此断言其代表了当时士大夫的一种进步的妇女观,似乎有些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