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沈括一生成就有哪些,沈括为什么号梦溪丈人

沈括一生成就有哪些,沈括为什么号梦溪丈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921 更新时间:2024/1/22 3:53:15

沈括是北宋年间官员,他也被认为是当时少有的科学家。沈括一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着一定成就,虽然不能和现代科学相比,但在当时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者。不少朋友好奇沈括为什么号梦溪丈人,实际上这跟他晚年隐居于梦溪园有关,在那里沈括创作出了《梦溪笔谈》。这部作品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等内容,在国际上都享有一定的地位。那下面就来介绍下沈括的生平,想了解的朋友就别错过啦。

1、沈括是谁

公元1031年出生于杭州钱塘沈氏家族的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进士出身,父亲沈周还曾知明州(今浙江宁波)。

沈括幼年即随父亲宦游各地,增长了不少见识。只是,皇佑三年(1051年)父亲不幸去世,沈括便在家守孝。

三年后,24岁的沈括蒙父荫入仕,初任海州沐阳县主薄,由此步入仕途。

嘉祐八年,33岁的沈括参加科考"进士及第",不久转任扬州司理参军。之后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知宣州、知延州、筠州团练副使、秀州团练副使、朝散郎等职。

晚年归隐润州的梦溪园(即今天的江苏镇州),主修《梦溪笔谈》。绍圣二年(1095年)病逝,卒年65岁。

2、沈括一生成就

撇开起伏陡转的仕途不谈,沈括在科学、军事和文艺等方面就有着硕果累累的成就。尤其是他在科学上更有"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为纪念他,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于1979年还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2027,称"沈括星"。

科学方面,主要体现为:

天文历法上,沈括任司天监时就发现《大衍历》不够准确,便着手编《奉元历》,首倡"十二气历",这比类似的英国萧伯纳历早了800多年。还改进了浑仪,改良了圭表等天文观测仪器。

地质地理上,推出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的理论,用12年时间编著内容详尽、图例准确史无前例的《天下州县图》,还发明木刻立体地形图,比西方早700多年。

数学上,开创垛积术研究的先河,发明了"隙积术"、"会圆术",称为"中国算学的模范人物"。

化学上,发现炼铜、石油制墨的技术,在专著《延州》上最早提出"石油似洛阳尘",可用石油碳黑代替松烟制墨,并断言"此物必大行于世"。

物理上,最早发现磁偏角,指出指南针有些"偏东",并不一定全指向南方,比西方早400多年;提出的"应弦共振"现象,比西方早500多年。

光学上,用"焦点"概念指出光的直线传播,凸面镜成像规律,第一次记录了"红光验尸"的记录。

医学上,有《良方》、《灵苑方》等专著问世。

水利上,治理沭水,修筑芜湖万春圩,首创地高程测量法,疏浚汴河等等。

军事方面,沈括最亮眼的即是元丰三年(1080年)知延州兼鄜延路经略使期间,与副使种谔守边抵御西复,大力充实边防力量,打败蕃兵,击退西夏,还拿下浮图等地,取得"灵武之役"的大胜。

沈括也因这一军功,受嘉奖,升任龙图阁大学士。

文艺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沈括晚年归隐梦溪园,著《梦溪笔谈》,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详细记录其中,成为活字印刷术的推广第一人,为毕昇的这项发明流传下来做出了突出贡献。故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又称"沈存中法",以彰其功。

这一著作,还录有古代音阶音律的理论心得。沈括本人更是乐律行家,有《乐论》、《乐律》等多本专著。

沈括的其他成就还很多,如经济、法律、书画等等不胜枚举,不一一展示。管一窥豹,即可见沈括之才,的确是极广,且建树颇多,称他为"北宋第一全才"实至名归。

3、沈括的为人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却因致命的缺点而备受时人诟病和质疑。还被斥为"小人",视之为"科学上的巨人,道德上的矮子",真真是历史的遗憾。

沈括原本是宋神宗时期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成员,也深得王安石信任,得以担任三司使要职,负责管理全国的财政大权。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沈括开始对"户马法"提出异议,认为边境养马不一定具有战斗力,还增加财政负担;又指出"免役法"存在严重的弊端,应变更"所有人都需要上交财物"的规定……

沈括这些原本针砭时弊的主张却被蔡确吕惠卿等人不怀好意地中伤,说他这是"小人行径",是"墙头草",是为了取悦旧党而急于跳出来反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复相后,即对沈括开始不满,以为他倒向旧党,从此不再信任。

第二件事便是苏轼蒙冤的"乌台诗案"上,有人认为沈括才是"告密者"。起因是他曾奉旨去调查两浙农田水利工程。期间,他与好友苏轼多有诗文往来。沈括回京复职时,说是他最先将苏轼在诗文中讽喻时政的句子找了出来,专题报告给了宋神宗。

由此,引发"乌台诗案",御史台当即奉旨奔赴湖州抓捕苏轼。沈括也就更加坐实"小人"之名。

第三件事,则是沈括取得灵武之役的胜利后,向朝廷提出经营横山、构造城防抵御西复的建议。

宋神宗同意后,委派钦差大臣徐禧负责鄜延的防御事务。哪知,高高在上的徐禧一到边地,便无视沈括的主张,着力修筑边远的永乐城。

沈括为避免与徐禧正面冲突,没有阻止,任徐禧决断一切筑城事务。

元丰五年,西复抓住战机,一举攻陷永乐城,徐禧及宋军2万五千人被杀。沈括在增援无望之下,只得退守绥德。

宋神宗恼怒之下,将沈括撤职查办,贬为筠州团练副行使,随州安置。

1085年,宋哲宗继位后,大赦天下。沈括改到毗邻故乡的秀州任团练副使。后因整理《天下州县图》有功,于元祐四年任朝散郎。

由此,沈括获准得以归隐润州,安度晚年。

4、沈括的悲凉

沈括陡转直下的命运,其实也很悲凉。这位集大成的科学家,一代"科学巨匠",却被视为人品差的"道德矮子",从而被打入另册,人们不怎么看好,以致《宋史》也没有为他单独立传。

这是沈括的不幸。当然,也是他致命的缺点造成的。

沈括最大的缺点就是个性懦弱,遇事妥协。兼之他在仕途上缺乏圆润的处世艺术,不愿"斗争",习惯于秉持"老好人"思想。

他原本得到王安石的看重,这也算知遇之恩。可惜,沈括偏偏选择在王安石罢相后,提出不同的变法主张。

这明显不合时宜。其实有不同的观点,并没关系,变法前前提出多好。

可沈括却担心那时提出不同的看法,会与恩相王安石起正面冲突,抹不开情面之下,从而放弃了指出早已发现的变法中的问题。

沈括选择在王安石罢相后提出,这在尔我诈的宦海极有可能是为自己挖坑,授人以柄而被逐出圈外。

在后来的钦差大臣徐禧筑永乐城一事上,沈括仍没吸取教训,还是遇事妥协,不敢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

典型的"老好人"思想害了他。

沈括明知应修筑古乌延城防御,面对徐禧坚持要修永乐城时,却担心与他起正面冲突,便没阻止,听之任之。

怎能不在损失惨重的"永乐城事件"中受牵连?

就是苏轼蒙冤的"乌台诗案"中,沈括其实也不是始作俑者,他是被御史李定、舒亶等人找到了由头有意栽赃所致。沈括只能"背锅",成为不折不扣地整治陷害朋友的"小人",留下千古骂名。

沈括的悲凉说明:

一个人,不能埋头于科研之中,还得在意脚下的路,需直面人生时,要敢于"亮剑",不能懦弱示好,失去底线地"和稀泥",一味当"老好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无原则的妥协,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到头来,自己还会被"反噬",从而遗臭万年。

这样的代价并不会"双赢",其实是"双输",是为鉴。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曹操败走华容道为何不杀,关羽华容道捉放曹操错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随后准备从华容道撤离。诸葛亮已经算到了这一步,于是提前让关羽前去拦截,关羽虽然碰见了曹操,但他既没有杀他,也没有将他拿下,而是为了报恩将曹操给放走。关羽义薄云天,这天下人皆知,不过就这样放走曹操是不是也有点太草率了?其实刘备、诸葛亮早就猜到关羽会做出如此决定,才会让他去完成此事。曹

  • 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干什么用,秦始皇12金人下落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趣事

    说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大一统君王,同时也是第一位统一华夏的君王。关于秦始皇的传奇也是非常多的,就比如说文字的统一、修筑万里长城、度量衡等等,他给自己所建造的陵墓至今也无法让人探索。今天要提到的是他的又一个建树十二金人,这十二金人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铸造它的目的是什

  • 杨玉环没有生育能力吗,杨玉环为什么会没有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杨玉环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不过杨玉环从来都没有为李隆基生过孩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是因为杨玉环没有生育能力,这倒是也有可能,毕竟古代也会有不孕不育症,而且以哪个时候的医术估计也很难治愈好。而且当时杨玉环体态偏胖,多多少少也会产生一点影响,但是这些也不妨碍杨玉环成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毕竟有颜就够

  • 武则天是哪里人,武则天出生地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趣事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史书对她的出生地、享年皆语焉不详,甚至连她的真实姓名都不曾记载。由于历史文献对武则天出生地记载的不统一,学界对其出生地的讨论也存在多种不同说法。那么对武则天出生地近年来的研究是否有新的进展,其出生地又有没有明确的界定呢?学界对于武则天出生地的争论存

  • 武则天当了几年的皇帝,武则天多少岁当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一代女皇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名武曌,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那么武则天是多少岁当的皇帝呢?又当了几年的皇帝?武则天

  • 武则天的继承人是谁,武则天之后的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趣事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开历史先河。武则天从一名才人,经过血腥的宫廷斗争一步步的爬上了至尊的位子,对于权力的欲望是常人难以比肩的。武则天的继承人是谁?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

  • 曹操的儿子分别是谁,曹操一共有多少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曹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除了早夭的几个和过继出去的曹均,在曹丕当国之时只有曹茂一人没有封王。 史书中说的很明白,“茂性泬佷,少无宠於太祖。”公侯之家,一个性格倨傲而缺乏教养的人是很难赢得别人好感的,曹茂就是典型。下面一起来看下曹操的儿子分别是谁?曹昂:曹操长子,刘氏所生,但生

  • 曹操多少岁死的,三国曹操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

  •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曹操割发代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曹操是三国时期人。他虽然野心很大,但却在自己统领的军队中留下了诚信的美名。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他是奉皇上旨意出兵讨伐逆贼为民除害的。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

  • 三国庞德真实实力如何,庞德的战绩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庞德是曹魏名将,他原先是马超部将,后来投奔张鲁,等曹操平定汉中后,加入曹魏。演义中,庞德领命支援曹仁,结果被关羽上演了一出水淹七军,他和于禁统统全军覆没,最后庞德宁死不降,被关羽斩杀。庞德一生的高光时刻,可能就是一箭射中关羽前额,然后就成了关羽的刀下魂。其实庞德的实力也没那么不济,他在曹魏阵营到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