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背后往往都有一群人的助力。中国有句老话“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古人就知道这个自然法则,所以刘备才在诸葛亮张飞的帮助下建立了蜀汉,玄奘法师和几个徒弟齐心协力才从西天取回了真经,李世民正是有了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忠臣才开创了“贞观之治”。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成功也不例外,他能从一个小小的放牛娃,逆袭成为一代天子,一路上自然是离不开得力干将的扶持。在这些得力干将之中,就有和诸葛亮齐名的刘伯温。刘正是因为有了刘伯温这样神机妙算的人才替朱元璋开路,朱元璋才能坐稳天下。
诸葛亮最为著名的事迹便是便是草船借箭,而刘伯温流传于世的却是《烧饼歌》。这首听起来平平无奇的歌谣却预言了不少事情,其中“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就揭示了明朝的命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刘伯温,以及他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烧饼歌》。
刘伯温其人
刘伯温出生于元朝末年,是浙江青田人。他的父亲为他取名为刘基,希望他可以将来可以有大作为,闯荡出一番基业来。刘伯温自幼就表现了极高的天赋,父亲启蒙他读书时,他一遍就把字认得七七八八,在字认全后更是有了一目十行的能力。所以当别的孩童还在书塾里学最基本的四书五经时,12岁的刘伯温早就考中了秀才,成为了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
考中秀才后的刘伯温没有丝毫的懈怠,反而更加认真的读书学习。十四岁的他就读起了晦涩难懂的春秋经,老师每每提问其中要义,他总是能对答如流。俗话说学无止境,17岁的刘伯温不满足现状,又辗转多地,跟随郑复学习程朱理学和儒家经典。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让刘伯温变得博学多识,无所不精。
和许多古时候的青年人一样,刘伯温也有着一个入朝为官,忠君报国的志向。于是23岁的他奔赴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企图通过这样的手段入朝为官,完成自己忠君报国的梦想。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果然刘伯温一举便通过了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
初入仕途的他被封为了江西安高安县丞,负责辅佐县令处理大小事宜。初入仕途的刘伯温兴致满满,发誓要作出一番政绩来,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即使是小小的高安县,也免不了有官官相护,贪污受贿,官员独霸一方的情况。
刘伯温不忍黎民百姓如此受难,便开始暗地里私自调查,严惩恶势力,将贪污受贿的官吏一一查办,这样一来,高安县的风气变好了,可刘伯温却为自己引来了祸患。很快他便遭人排挤陷害,不得已辞官返乡。
重新回到青田的刘伯温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很快元朝腐败的统治便引起了百姓们的不满,民间四处都爆发了战争。刘伯温深知明哲保身的道理,便安安稳稳地待在青田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
在刘伯温怡然自得避世不出时,出身底层的朱元璋正在崛起,召集力量企图建立一个新的王朝。仅仅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想建立起一个王朝是不可能的,当然还需要各类能文能武人才的帮助。通过朱元璋身边将士的推荐,刘伯温很快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朱元璋自己没有读过几天书,对于读书人自然是尊敬不已。当他听说了刘伯温的事迹后,更是当即决定派人请他去应天,当自己的军师。
刘伯温神机妙算,自然早就算到了朱元璋有帝王之相,能够辅佐天子,他自然是求之不得。很快到了应天,刘伯温便向朱元璋提出了自己的对策:避免两线作战,逐个击破。凭借着刘伯温这个好军师,朱元璋很快就打败了劲敌陈友谅,张士诚,成为了起义军中最大的势力。
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也开始脱离小明王,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并有了自立为王的心思。的确,自己手下有这么多的能兵强将,还有刘伯温这个智慧囊,为什么还要给别人卖命呢?就这样,在刘伯温的帮助下,朱元璋很快便一扫天下,于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
当时的很多开国元勋都被朱元璋封做了大官,唯独只有刘伯温,朱元璋只让他做了御史中丞。可即使这样,刘伯温依然没有丝毫怨言。在开国之初,百废待兴的时候,也是刘伯温主动站出来帮朱元璋分忧,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稳定这个刚刚建立不久的国家。对于明朝,刘伯温有着不亚于朱元璋的特殊情感。
可随着明朝的逐步走向正轨,朱元璋对于这些老臣也有了忌惮之心。身在高位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有人意图谋反,将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国家毁于一旦。刘伯温既有谋略又有才华,朱元璋自然对他十分的不放心。一方面他要时刻提防着刘伯温,一方面却又不得不依靠刘伯温治理天下。
刘伯温何等聪明,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朱元璋对自己的提防呢?心痛的同时他也觉得无可奈何,为了不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只得借着生病的由头告老还乡。
暗藏玄机的《烧饼歌》
据说刘伯温和朱元璋在一次闲聊中,朱元璋就曾问过刘伯温明朝的命运。面对朱元璋的提问,刘伯温犯了难,这倒也不是他算不出来,而是他知道答案根本不敢说出来。谁敢当着皇帝的面说几百年后你的江山将被其他人侵占,这不是找死嘛?
思来想去,刘伯温便将答案编成了一首《烧饼歌》,让朱元璋自己猜测。其中“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一句,便揭示了明朝的命运。
让我们一起细细地解读一下这两句诗。“雨水草头真主出”其实就是一个字谜,将雨字做偏旁,草头做顶,在加上雨,就是一个“满”字,这便预言出了清朝的出现必将取代明朝,“路上行人一半僧”则是描述了新王朝的景象:大街上走的都是僧人模样的人,看过清宫影视剧的人都知道,满清贵族都喜欢剃光前面的头发,在后脑勺留一个长长的辫子。这样看来,刘伯温的预言都成真了。
结语
今天的我们或许不太能理解古人的占卜之术,也不太愿意去相信这些所谓的岐黄推演。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否认刘伯温出色的能力。
自古以来,对于人才我们总是尊敬的,以礼相待的。让我们感到不公平,甚至可惜的是,刘伯温作为历史上不逊色于诸葛亮的人物,却丝毫没有受到和他一样的礼遇,即使是一心为国为民,却还是因为帝王的猜忌不得已选择继续回到穷乡僻壤,安度晚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