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古代著名的医生,可能大家会想起不少名字,但要是说谁长寿,那一定是传说中活了140多岁的孙思邈莫属了。
对于这位长寿神医的具体年龄早已无法考究,但从古至今的种种说法里,却都是说他是年过百岁,一位百岁老人的身份是跑不了了。
而除了养生有方以外,孙思邈的行医、用药的水平也相当之高,甚至有了一个“药王”的称号。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即将怀胎十月,却因为身患重病而无法分娩,不论太医院如何医治都不见好转,而在这时,朝中大臣便向太宗推荐了在民间行医的孙思邈。
在那个年代,由于封建礼制,孙思邈面对皇后就不能像以前那样进行“望闻问切”了,而他的办法,就是请宫女在皇后手腕缠上丝线,自己在帘子的另一端,依靠丝线的传动进行“悬丝诊脉”,而且还立即开出了能够药到病除的方子。
而在这次治病结束以后,孙思邈拒绝了太宗皇帝请他留在太医院的请求,继续回到民间进行救治。
在这段时间里,孙思邈把他在民间行医所开出的药方进行汇总,这些药方的目的都是治病救人,千金难换,所以这部汇总而成的医学著作,便叫做《千金方》。
可这样一本集合了孙思邈一生治病经验的宝书,却被孙思邈本人在晚年时反复要求销毁其中的一张药方,他还说,一旦这个药方流落民间,就会贻害无穷。
而这个药方,可能不少朋友也有所耳闻,那便是“五石散”。
五石散这个东西,早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服食了,在当时,吃这种药的,可都不是病人,而是一群想要消极避世的“失路之人”。
由于处在乱世,儒学开始受到玄学的冲击,而主流风气,也变成了追求成仙或者是延年益寿,而五石散这样能够发热助阳的“神药”,自然就成了他们青睐的对象。
五石散是由石钟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组成,这些药都是温燥的矿物药,因此在服用以后,就会全身发热,精神狂躁,对于服用者来说,这可以带给他们飘飘欲仙的感觉,所以在那个年代,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会服用五石散来进行消遣。
可是,五石散可并不是什么成仙的神药,五石散不仅会导致背部生疮溃烂,还会让人神经错乱,彻底成为一个癫狂之人,而当服用者发现这些危害的时候,也早已为时晚矣,因为五石散还具有成瘾性。
而身为医生,孙思邈自然也知道五石散的危害,所以他一直致力于减小五石散的副作用,让这副药方能够成为一个普通的生热驱寒之药。
可经过了改进,五石散的五种原料依然没有被改变,即使添加再多的辅料,依然不足以抹平五石散所带来的危害。
于是在临终之前,孙思邈便反复叮嘱弟子们销毁五石散的药方,千万不能让五石散再次在民间盛行,再现魏晋时期的疯狂。
而在一代代医学家的努力下,人们也逐渐明白了五石散的危害,这样的服石之风,也终于在盛行了300年后逐渐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