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姬姓诸侯国卫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秦始皇不灭卫国的原因?

姬姓诸侯国卫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秦始皇不灭卫国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212 更新时间:2023/12/23 6:10:33

秦始皇是中华帝国的开山始祖,他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统一了中国,将华夏九州通过郡县制连为一个整体,其统一文字、度量衡的历史功绩为汉民族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中国走向西欧那样的支离破碎。

实际上,秦始皇虽然建立了秦朝,灭掉六国,但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统一,仍然有一个姬姓诸侯国被“法外开恩”,苟延残喘到了秦二世时代,这个诸侯国就是卫国。

那么,同样是姬姓诸侯国,卫国有什么特殊能让秦始皇手下留情,成为秦朝的国中之国呢?

祖坟所在,先祖战死之地

秦国之秦,得名于如今甘肃天水一带的秦地,是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而获得的首块封地。秦人在此基础上,凭借自己独特的养马御车技术,在春秋时期为周王室发光发热,最终独领整个关中盆地,打下万世基业。

但在秦非子之前的二百多年里,秦始皇一脉的嬴姓家族却一直是奴隶身份,要不是同姓的赵人庇护,可能早就在奴隶买卖和各种战争、祭祀之间被灭族了。

至于秦人先祖为什么混沦为奴隶,还要从武王伐纣说起。

在小说《封神演义》当中,商纣王身边有着两个“奸臣”,一个叫飞廉,一个叫恶来

在民间传说中,这对父子可谓坏事做尽,其中成语“助纣为虐”说的就是这两个人。

但实际上,飞廉和恶来都是商纣王手下的得力干将,站在商朝的立场上是不折不扣的忠臣良将;而恶来,就是秦始皇一脉的直系先祖。

在周武王灭商的关键一战牧野之战当中,力大无穷的恶来以一当十,死守朝歌城,浴血沙场。

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恶来在战斗中被周武王一箭射中嘴巴,穿喉而过,血洒当场。

最终商朝落败,商纣王自绝,作为战败者的恶来遗体最终也无人收尸,和万千奴隶一同掩埋进了朝歌城外的乱葬岗之中。

周武王灭商之后,如何接手这个庞大的部落联盟,也是一件难事。

为了安抚商朝遗民,同时也沿袭华夏文明“三恪两王”的传统,周武王也将商王后代继续分封。

但在周武王死后,武庚趁周王室宫斗危机,联合不服王位继承结果的“三监”发动了“三监之乱”,最终被周公旦平定。

为了避免类似的商朝遗民叛乱发生,周公旦对商朝遗民采取不同的方法,让一部分人留在原地,建立后来的卫国。

而另一部分人则驱赶到宋国,再派专人看管。

卫国的领土范围,就是如今的河南濮阳、鹤壁、新乡北部一带,秦人先祖恶来的遗体,也就在鹤壁淇县的朝歌城外。

虽然卫国成为了姬姓诸侯国,但几百年的商文化毕竟要比刚发家不久的周人文化要高上一个等级,殷商遗风也被卫国传承了下来。

直到二百多年后西周末期的周厉王时代,周厉王为了防止国人妄议改革措施(厉王止谤),还专门从卫国请来殷人巫师来监视惩罚国人,可见殷商文化在卫国传承之久。

所以,不论是在殷商文化的传承上,还是祖先恶来的长眠之地,秦人都和卫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卫国是秦氏嬴姓一族的祖地,一点也不为过。

改革先锋商鞅祖地

商鞅变法,不论是语文课本还是历史教材上都有所提及,商鞅在秦国的改革可以说是中华封建史的开端,也是秦国由弱转强的开始。

没有商鞅的改革,秦国很有可能就被魏国强大的魏武卒消灭掉了,可以说没有商鞅,就没有后来强大的秦国,更没有秦朝了。

而我们的商鞅,就是卫国人,是上面所说的卫国姬姓诸侯康叔封的后代,名鞅,是卫国公子的儿子,在本国被称为公孙鞅。(嫡长子继承制,诸侯嫡子为太子,庶子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就是公孙,每个诸侯国都有各自的公孙氏)

在其他诸侯国,因为商鞅出自卫国,所以被称为卫鞅。

后来商鞅因改革有功,收复了河西之地,所以秦孝公封赏他作为“商於十五邑”的领主,所以他又以封地“商”为氏,号为商鞅。

卫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列强环伺,缺乏战略纵深,稍微吞并个小邦都会被周边国家所迁怒,毫无发展空间,难以称霸于诸侯。

但卫国因殷商遗风滋养出了独领风骚的文化氛围,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不少人才。

变法先锋商鞅、吴起,孔门十哲的子路、端木赐(儒商鼻祖),著名刺客荆轲,都是卫国人,发动著名“李悝变法”的李悝,也是在被魏国吞并的卫国领土上出生的。

卫国虽然没有称霸,但卫国独特的文化土壤,却先后为鲁国、楚国、魏国、秦国等国家输送了重要的改革人才,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成功,也是在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的成功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升级。

所以说,卫鞅对秦国有再造之恩,卫鞅的祖国卫国,自然也是后来六世秦人所感恩的对象。

卫国能成为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应当也有商鞅的一份功劳。

仲父吕不韦祖国

吕不韦是姜子牙之后,卫国大商人。上面说卫国有着独特的文化土壤,其中商业土壤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的商人、商业等词汇当中的“商”,就是来源于商朝。因为商朝人爱做生意,从而被周边各方国、部落将商人作为贸易之人的代名词。

卫国因为保有大量殷商遗民,所以经商氛围浓厚,上面所说的儒商鼻祖端木赐就是在卫国的经商氛围之下成长起来,吕不韦也是如此。

吕不韦在早年间经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他毕竟早已不在王公贵族之列,一腔抱负难以越过官场、血缘等层层壁垒。

就在吕不韦前往邯郸做生意之时,他遇见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梯秦国公子异人。

异人是秦孝文王安国君的庶子,早早地就被安国君派到赵国做人质,很不受赵国人待见。

按理说不管怎么着也轮不到他继承王位,但吕不韦确认为异人是“奇货可居”,不仅给异人大量金钱资助,还将自己的爱妾献给异人,帮助异人出谋划策。

最终,在吕不韦的一番运作之下,公子异人不仅逃脱了赵人的追杀,还在华阳夫人的帮助下顺利被立为太子,在当了三天秦王的秦孝文王驾崩之后,顺利登基,是为秦庄襄王。

异人三十三岁登基,三十五岁就驾崩了,十三岁的长子嬴政在赵国做质子之时被接回继承王位,吕不韦辅政治国,嬴政拜吕不韦为仲父。

由于赵姬的关系,所以秦始皇一直被认为可能是吕不韦的亲生儿子。

但吕不韦献赵姬给秦庄襄王的时间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秦庄襄王想必自己也不是傻子,怀胎十月的时间应当也是能算的准的,如果嬴政是吕不韦的孩子,为了血统纯正性,秦庄襄王大概率是不会让嬴政活下来的。

即使不是亲生儿子,吕不韦对秦庄襄王的知遇之恩,对秦始皇的辅佐、教育之恩都不可磨灭,在秦国的超然地位也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后来没有得到善终,但吕不韦作为秦始皇的仲父,作为秦国的功臣,都足以让秦始皇所铭记。

所以,吕不韦加上改革先锋商鞅,两个对秦国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卫国人加在一起的分量,也足以让秦始皇对卫国有着特殊感情了。

结语:

以上只是列举了秦国和卫国之间的渊源,至于秦始皇当时在保留卫国的议案之上有没有考虑到这两大功臣,都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实际上还有着比较官方的说法,秦始皇保留姬姓诸侯国卫国,可能也是在继承这种“灭国不绝祀”的传统。

毕竟作为真正的周王室,西周国和东周国在秦始皇祖爷爷的时候就被秦国灭掉了,卫国在后期作为秦国的附庸,也实在是没有灭掉的必要。

甚至由于卫国极为微小的存在感,秦始皇在南巡北征,日理万机之中忘记了也说不定。

除了秦国的因素,卫国自己也是求生欲极强。

上面所说的李悝出生于卫国,就是魏国攻打卫之时投降的,当时的战国七雄,不论是谁攻打卫国,卫都是承受不起的。所以一被攻打,卫国就马上俯首称臣,这就叫有着自知之明。

标签: 秦始皇姬姓诸侯国卫国

更多文章

  • 古代监察制度:浅析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监察体制、监察官员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在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方面所形成的相互制约与监督的制度。 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机关及其职权、

  • 从《孙子》看汉武帝对匈奴战争的战略得失(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子,汉武帝,汉匈战争

    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他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亦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正是他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政策,开创了一个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一个英雄时代,他一生的功绩最引以为傲也更让后人瞻仰的一点,就是他对匈奴的征战上。 从大多数人观点上认为,汉武帝的对匈作战非

  • 赵普第一次罢相是由于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普

    北宋时期人才辈出,有许多的人才,一个宰相接着一个宰相,每一位都有勇有谋,现在我们谈论到北宋开国宰相:赵普。他在北宋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赵匡胤的得力干将,他一共当了三次宰相,也被罢了三次。 一:他怎么当上宰相的? 赵普不是文人出身的,一开始是小吏,在转到赵匡胤的手下,他一步步脚踏实地,坐上了

  • 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蒙古文化,元朝历史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时期,元代汉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蒙古文化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来探讨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的情况。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外族政权,元朝政权的创立,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建国初期,以蒙

  • 古代经济的稳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经济

    古代经济的稳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层次的主题,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在这篇论文中,我将探讨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包括它们的起源、演变和重要因素。 古代经济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经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定居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通过打猎、采集、渔猎等方式获取食物。随着时间的推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历史时期是从960年至1279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历史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历史时期是从960年至1279年。在这个时期内,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宋朝的规章制度和文学思想是这个时期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都根据了哪些因素呢?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社会背景 宋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动荡

  • 对待北方的草原民族,哪朝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草原民族

    古代统一的汉人王朝在兴起时,北方都会存在一个强大的政权 ,都会出现双雄并峙的现象。但各朝表现不一。 秦汉是反击最艰辛的,北方有匈奴,汉强时恰恰也是匈奴最强盛的时候。两汉四百年余年打击匈奴的结果是:匈奴远遁或融入,后期也不是汉朝的主要威胁。。有趣的是,匈奴人刘渊自称是刘汉后裔,故国号为汉。 唐

  • 北宋灭亡竟全因募兵制?全民皆兵征兵制和掌钱买命募兵制谁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灭亡,募兵制,征兵制

    在古代,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经常是战争不断。因此,军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老百姓服役的重要一环。都知道在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男性不仅是生产劳动力,还是军队的战斗力。 为了能够保证军队运行,如何管理军队往往都是统治者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北宋的时候,基于前朝教训,北宋采取

  • 为什么古代很少出现强奸案?其实和男人没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强奸案

    明宪宗曾经下过一道很特殊的圣旨,内容大致是要凌迟处死一个名为桑冲的男人,这个人既不是贪官污吏,也没有企图篡位,但他10年里强奸了182个良家妇女。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桑冲的行为引起百姓的口诛笔伐,但纵观史书,关于强奸案的记载寥寥,被凌迟的人也不多,难道桑冲这样的是个例吗? 众所周知,古

  • 原石雕刻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约2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原石雕刻,艺术形式,旧石器时代

    在此之后,原石雕刻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并消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原石雕刻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开始发展抽象思维和创造性的表达能力。最早的原石雕刻往往是为了祭祀、纪念、装饰和交流目的而创作的。 它们通常描绘了野兽、狩猎场景、神秘符号和神话传说等内容,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