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人才辈出,有许多的人才,一个宰相接着一个宰相,每一位都有勇有谋,现在我们谈论到北宋开国宰相:赵普。他在北宋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赵匡胤的得力干将,他一共当了三次宰相,也被罢了三次。
一:他怎么当上宰相的?
赵普不是文人出身的,一开始是小吏,在转到赵匡胤的手下,他一步步脚踏实地,坐上了宰相位,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参与了陈桥兵变的全过程,协助赵匡胤军事战平了军事,出谋了杯酒释兵权,所有的事都被他化险为夷,渐渐的赵匡胤对他有了信任,每次遇到困难会找他出谋划策,而他也能次次解决好,后来赵匡胤筹功,便让他当上了宰相。
二:赵普第一次被罢相的原因
(一)坐位十年,遭朝廷官员嫉妒
赵普这第一当任就是十年,在朝廷上有着巨大的贡献,大小事赵匡胤都过问他,难免会遭到大臣们的嫉妒,他在朝廷上勇于进言,有一次,赵匡胤在朝廷上问:“你们觉得世界上最大的是什么?”大臣们一一回答:“孝顺、皇帝、权力。”
赵匡胤没有听到他想要的回答,等到赵普说:是道理。于是他受到了赵匡胤的夸奖。赵匡胤曾说过:当宰相须有学问。而他出身平民,没有学识,还当上了宰相,大臣们当然是不待见他,不仅如此,还因为他嚣张跋扈的性格,在北宋初期可以强势,直断,但在稳定时期,他做事和发言还太过强势。
(二)流言蜚语,证实赵普谋私
赵匡胤经常听到赵普的流言蜚语,听闻他谋利钱财,有许多朝廷官员给他送礼,他没有退还都收下。赵匡胤最怕官员贪污受贿,随意使用权力。
有次赵匡胤上门拜访赵普,看见了大堂桌子上的“海产”,询问赵普这是什么?
赵普说:“吴越送来的海产。”
赵匡胤便说:“既然是吴越送来的,那一定是好东西,一起打开看看吧!”
打开后,大家都惊呆了,一时半会不知道说什么了,坛子里居然是一块块金子,顿时赵匡胤的脸就黑了,赵普紧张起来,满头的大汗看着赵匡胤,结结巴巴的说:我没有看信,我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我以为是海产。
自此赵匡胤对赵普心生芥蒂了,后来,又有官员向赵匡胤举报赵普私自贩运木材,当时是不允许贩卖木材的,他之前为自己的宅子运过木材,而他的手下借此机会运过木材到东京去贩卖。这事彻底让赵匡胤对赵普失望,罢免了他的宰相。
(三)为人太直,遭皇帝罢相
他的性子是直来直去,他得以被赵匡胤信任重用也是因为他的直性子,敢进真言,但同时这也是罢相的原因之一,我们都听说过文言文阅读中的赵普,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三次请奏章,引荐一位人才当官,但是这个人才赵匡胤很讨厌。他请求赵匡胤批准。
第一次,赵匡胤没有批准,第二次,赵普仍不放弃,继续进谏,这次赵匡胤不仅没有批准这事,还大发脾气,把奏章撕碎了, 赵普见了赶紧跪着出去了。第三次,过了一段时间,赵普把奏章粘好了又送上去给赵匡胤看,这时,赵匡胤的气已经消的差不多了,他反思了自己不能有私心,引进人才是必要的,最后同意了请求。这是赵普勇于进谏的优点,他不会因为人才是赵匡胤讨厌的,而害怕不去进谏。
毁于他的也是这点,在北宋稳定时期,他还是太过强势了,他反对赵匡胤继位给弟弟赵匡义,他俩也就成了敌人。众所周知,皇帝都讨厌大臣讨论官家事,这也成了罢免他宰相的原因之一。
(三)他怎么又当上第二次宰相的?
赵匡胤去世后,按道理继位是父传子,而在当时是兄传弟,弟弟赵匡义继位后,为了稳固皇帝地位和政权,请出了赵普,因为赵普是前任宰相是赵匡胤的得力干将,他拿出了赵匡胤去世前的遗愿是希望赵匡义成为皇帝的证明。
于是赵匡义名正言顺的继位成功,并且让赵普重新担任宰相。这次赵普和赵匡义一拍即合,想把皇位继承给儿子,赵普便处置了其兄弟赵延美,导致赵匡义长子的讨厌。而且这些年赵匡义对赵普当年的事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借此机会罢相。这次赵普只担任了六年。
结语:在我们的电视剧中也能看到,在古代皇帝总是有得力的干将,在不稳定的时期,重用他一人,给予他好大权利,做出了许多伟事,到后面,皇帝看他势力越来越大就开始担心,最后渐渐罢免职务,这种事比比皆是。
在上文中,可以知道赵普上任三次,罢相三次,总有他的短处,而他最大的短处就是不懂人性的变化,收敛锋芒,他毕竟是臣,赵匡胤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