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元年,朱祐樘对内阁和六部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六部之中,最重要的当属吏部,负责为朝廷选拔官员,在成化年间,因为朱见深的怠政,吏部早已是乌烟瘴气,整顿吏部至关重要,而朱祐樘却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位七十三岁的老人王恕,他能整顿好腐败不堪的吏部吗?
提起王恕,官场上无人不知,无人不识,他是陕西人,正统十三年的进士,历任扬州知府,江西布政使,也在河南,云南等地任过职,他为官清廉正直,官声颇好,深受百姓爱戴,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这和“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形成鲜明对比,也能看出来,王恕是很有威望的。
王恕考中进士那年他33岁,他写的文章观点独到,很受主考官赏识,王恕就被留在了京城担任大理寺审案笔录。王恕是个正直的人,就职后,王恕很快就发现大理寺所审核的案件漏洞百出,简直是在草菅人命,践踏王法,他立刻奏报皇上,揭发大理寺种种不法之事,大理寺主审官,吏部尚书均被撤换,王恕名震朝野。
不过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也没有那哪衙门敢接收王恕了,王恕在吏部尚书的推荐下,被外放到扬州担任知府,扬州是大明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王恕被外放到这里,并不是因为吏部尚书照顾他,而是想要看王恕的笑话,你不是清高吗?扬州是盐税最多的府县之一,歌姬舞女名满天下,不少官员都认为王恕到了扬州,用不了多久就会堕落,到时候再来收拾他。
王恕就任后,立刻着手治理盐运中的贪腐行为,惩治了不少失职官员,之前的知府每年都会在扬州选几位美女送入宫中,王恕下令禁止向宫中选送美女,这让沉迷女色的朱见深十分不满,他本想惩处王恕,但在调查王恕就任后的政绩时,朱见深发现这一年来扬州上缴国库的税银翻了一倍,立刻消了火,把王恕调任到南阳,荆襄一带任职。
当时南阳,荆襄地区有不少流民聚集于此造反,王恕到任后,立刻查办了当地贪官污吏和地痞恶霸,短短月余就平息了民愤,经过这件事,朝廷看到了王恕的价值,接连把他调任往偏远,贫困的地区治乱,王恕从不推迟,每到一地,惩奸除恶,发展农业,兴办教育,把许多地方治理得欣欣向荣,王恕也因此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但王恕也很不幸,接连遇上了朱祁镇,朱见深这两昏君,三十多年任劳任怨的工作,王恕干出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绩,却始终得不到提拔,直到朱祐樘即位,弘治元年,朱祐樘提拔了七十三岁的王恕出任吏部尚书。
王恕虽然已经年迈,但品行风格是一点没变,回京后他立刻开始兢兢业业的工作,选拔了大批贤良的官员,罢免了很多成化朝的贪官污吏,朝廷处理政务的效率大幅提高,不少官员为了升迁,或是可以外放个肥缺,想方设法地贿赂王恕,王恕自知责任重大,从未接受过任何贿赂,始终保持着节俭朴素的作风,王恕重新给朝廷带来了清正廉洁的风气。
王恕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几年后,他要求要考察天下百官,被他贬退的官员不计其数,虽然王恕的初衷是好的,但也让朝廷上下怨声载道,王恕年事已高,和内阁大臣丘濬不和,便上奏请求致仕,朱祐樘准许了,王恕回乡后将精力投入到治学上,开辟了理学流派三原学派,正德三年,王恕病逝,享年九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