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当天早晨,上海市民走出家门时,发现道路两旁,睡满了解放军士兵。
他们和衣而眠,躺在满是泥泞潮湿的地上。看着眼前的一幕,上海市民们倍感意外,颇为感动。
其实,早在解放上海前,陈毅就为上海的接管工作作了妥善安排,并组织了干部培训。
虽然很多问题,都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上海的水电设施等基础设施都是完好的,可以正常使用。
然而唯一令陈毅担心的是经济问题。当初蒋介石储备了巨额的外汇资源,原本以为这雄厚的实力,完全可以抵御内战的消耗。
没想到我们的军队越战越强,他们的资源消耗很快。
后来法币大量进入市场,单张面额已达500万。
随着法币的泛滥,物价飞涨。
一个烧饼能卖到3万元,一石米可以卖到5800万,工人的工资,需要用麻袋扛回家。
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国民银行发行了金圆券。
要求老百姓必须把手里的法币和金银,兑换成金圆券。
20亿元的金圆券,已经是法币的10倍,完全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能力。
老百姓掏空家底换来的金圆券,最后都变成了废纸一张。
虽然期间,也曾经派蒋经国负责币制改革。
但是,面对资产阶级的买办势力,蒋经国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币制改革以彻底失败告终。
我们的解放军进驻上海的时候,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5月底,上海市军管会宣布,人民币是唯一的货币。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0万金圆券,并且不允许金圆券在市面流通。
老百姓吃够了金圆券的苦,对人民币还不是很信任。基本上到手的人民币,马上就兑换成了银元。
于是很多人开始了投机倒把的工作,这导致银元的价格上涨得更厉害了。从5月27日1块银元兑换100元人民币,到6月7日,1块银元能兑换1800元人民币。
这时,陈毅请示中央后,决定采取行动,干掉地下买卖银元的交易地,彻底粉碎投机商的美梦。
6月10日,军队和便衣们,迅速封锁了上海当地最大的银元交易市场,不许进出。当场押走了250多名投机主犯,没收数十万银元。这场突击仗干得相当漂亮,老百姓纷纷对共产党竖起大拇指,连称“厉害!”
第2天,银元就从2000跌到1200,米价油价全部下跌,逐步趋于正常水平。
然而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1949年6月,蒋介石军队在长江口外布防。外面的粮食和棉纱运不进来,里面的投机商趁机哄抬物价。
当时主管经济的陈云,在充分分析了局势之后,迅速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陈云调集了全国半数以上的棉纱,突破重重阻碍运进上海。
投机者们不出意外又是大量囤积,准备适时高价抛售。
奇怪的是,他们发现,这次的棉纱怎么买也买不完。
等到时机成熟时,陈云下令,所有的国营店,全面低价抛售棉纱。
那些高价囤积棉纱的投机者们亏得血本无归,有的甚至跳了黄浦江。
后来,中央又以相似的手段,稳定了粮食和煤炭的供应,逐步切断了投机商的后路。
上海持续多年的通货膨胀,终于在1950年趋于稳定。
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实际上并不比一场真枪实弹的交锋容易。
在老百姓看不到的地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用智慧和心血赢来一场又一场的胜利。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历史,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