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副将韩延年战死沙场,李陵身为主帅却贪生怕死投降匈奴。
传令下去,将李陵一族无论老幼全部处死!说罢,大臣纷纷赞同,唯独司马迁在大殿上摇了摇头。
接下来司马迁的一番话,更是让朝堂上所有人感到意外,汉武帝听了更是大为光火。
司马迁说道:“李陵以区区数千步兵,迎战近十万匈奴铁骑,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斩敌军上万,最终在弹尽粮绝之下,不得已选择投降,还望陛下多多体谅。”
这番话说出来,顿时之间就让朝堂热闹起来,汉武帝严厉地说道:“我汉家男儿出征塞外,还没有出现投降的将军,李陵自动投降,难道还是我冤枉了他?”
于是,汉武帝立刻将妖言惑众的司马迁赶出宫外并处以宫刑。
李陵本是飞将军李广之后,无论是骑马还是射箭,以及行军布阵样样精通。
汉武帝为了能够将李陵培养成第二个霍去病,特意拨给800骑兵由他率领。李陵曾经还率领军队深入匈奴腹地侦察敌情并顺利返回。
公元前99年,汉匈之间再一次爆发战争。为避免河西之地被匈奴占据,汉武帝特意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军率领数万军队迎战匈奴。
李陵作为年轻将领在本次作战行动中并没有担任突击先锋,反而负责押运粮草。
显然这样的安排让他非常不满,于是便请求汉武帝让他上战场带兵打仗。汉朝在经过多年战争以后,此时国内战马奇缺,并没有多余战马划拨给李陵,以步兵迎战骑兵本身就不具备任何优势。
然而李陵却说:“我所带的5000人马全部都是来自荆楚勇士,个个力大无穷,射术精湛。”
此时的汉武帝也非常为难,与匈奴多年作战,他深知骑兵的机动性。然而,既然李陵保证能够实现以少胜多,于是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接下来,汉武帝又给出了新的指示,应当随时观察敌情,在9月发兵。如果没有异常现象,就需要沿着赵破奴曾经走过的路线,抵达受降城。
此时的李陵率领大军极速前往目的地,由于孤军深入,他们早已被匈奴的探子所发现。
在匈奴单于了解李陵的真正实力后,匈奴率领了近6万骑兵,决定对这支汉军来一次“包饺子”行动。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哪怕匈奴连续数日不断发动进攻,死伤也近6000人。
李陵率领军队且战且退,向着大汉的边界不断靠近。匈奴右贤王告诉大单于:汉朝这一次作战很有可能是以这5000士兵为诱饵,吸引我大军主力。
正当匈奴高层在踌躇莫展之际,此时汉军中一位下级军官因不堪上级凌辱,悄悄选择了投降匈奴。
此人在投降之后,将汉军的所有情况全部透露出来,并说到此次李陵是孤军深入,根本就没有任何援军,就连弓箭也支撑不了几天。
在了解这些消息以后,匈奴大单于大笑起来,他必须要将这5000汉军全部吃掉!
形势对汉军越来越不利,随着韩延年战死军队死伤过半,就连弓箭都已经用完。此时的李陵决定下马投降,剩余下来的士兵选择突围,最后成功回到大汉仅有不到400人。
然而当他们回到大汉时,也让很多人感觉诧异。自元朔二年以来,对匈作战基本都是以汉军取得大胜而结束。
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灰头土脸士气低落的士兵,在朝廷上众多大臣都以为李陵已经为国捐躯,就连汉武帝也召见他的母亲和家人进行慰问。
哪知道,根据这些回来的士兵透露,李陵已经选择了投降匈奴。
显然,曾经被汉武帝寄予厚望的新一代军事将领李陵已经投降了,这样的结局对于汉武帝而言心中根本无法接受,犹如一记耳光打在他的脸上。于是,就出现了上文开头的一幕。
在冷静下来之后,汉武帝也意识到,五千步兵对战数万匈奴铁骑,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斩杀对方士兵过万,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于是,他派遣使者接李陵回大汉,希望能够继续为国效力。
可是,当李陵见到使者以后,却说到:“选择投降并非我本意,而是孤立无援,没想到陛下不分没有弄清事情缘由,居然杀了我全家。”
所以后来,李陵就拒绝选择回到大汉,毕竟家已经没了。
在汉昭帝时期霍光主政,又派出使者出使匈奴,想要让李陵重新回归大汉。可是当李陵与使者见面时,无奈地说道:“吾已胡服矣。”
公元前74年,已经在匈奴生活了20多年的李陵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