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基伟次子去越南参战,临行前含泪辞行,秦基伟臭骂:这小仗算啥

秦基伟次子去越南参战,临行前含泪辞行,秦基伟臭骂:这小仗算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92 更新时间:2023/12/9 3:20:15

“忠孝义慈行方便,不须求我自然真。”

忠和孝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秀品德。但如韩愈在《送汴州监军俱文珍》中所言:“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20世纪中叶,一位名叫秦天的团长向自己的父亲跪别辞行,他眼含热泪,对自己的父亲秦基伟说:“爸,以后可能我就不能尽孝了。”

让秦天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真情流露并没有换来父亲的怜惜,反而迎接他的是父亲劈头盖脸的训斥。

秦基伟说:“你们这个小仗算什么?跟我们过去的战争年代能比吗?你一个当团长的怎么能有这种情绪?”

作为儿子的秦天不理解父亲训斥的缘由,因为他此次前去的地点是随时可能丧命的战场!有极大的可能,此次是与父亲的最后一面。

面对父亲的训斥,他也只能逆来顺受,尽管满腔疑问,但还是去了战场。

但很快他就想明白了,父亲是心口不一,虽然表面是训斥,但实则是对他的点拨。

“叛逆少年”摇身一变,成为人人喜爱的“红色少年”

如今的中国大地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大幅度上升。但在这之前的百年岁月里,战火纷飞仿佛是昨日时光,颠沛流离是人间常态。

不愿意被奴役的中国人民,不愿意屈服的中华儿女在当时时代的更迭点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顶着风雨,穿过荆棘,带着心中的红色信仰,祈求一个新的中国。

秦基伟将军就是其中之一。

秦基伟出生于湖北的一个中农家庭,幼时的家境还算得上可以。父母也对他寄予厚望,将他送入私塾读书。

但年少的秦基伟上树下山,无所不干,性子顽劣,难以管教,于是父母放弃了让他读书的念头,转头带他回家干农活。

然而,没过多久,这样平静的生活被打破:父母早逝,姐姐远嫁,只剩下年幼的秦基伟和哥哥相依为命。

农村出身的他幼年接连遭遇不幸,但这并没有使他挫败。艰苦的家庭环境培养出他不怕吃苦,坚强刚毅的性格。

秦基伟为了生存什么苦差事都做过,同时他还接触到了很多新思想、新观念。即使没有读过几天书,他从这些新思想,新观念上面仍然收到了巨大的发。

面对村里地主富人的剥削,也是他第一个跳出来反抗不公平。在13岁的年纪,参加了义勇队,被村里的乡亲亲切的誉为“红色少年。”

英姿少年的红色征程

年仅13岁的秦基伟,自主加入“打土豪”的队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即使手里没有枪,他还是义无反顾,拿起手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红缨枪冲上前。

即使最终的结局以失败告终,但他毫不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追随革命,追随共产党的决心。

1923年8月,他终于等到了正式的红色编队中国工农红军。

于是,1929年,为了追随信仰,他带领着几个小伙伴跑上大别山。秦基伟在军队经历了几个月的训练,就遇上了第一次战斗。

当看到身边的战友用枪射击敌人时,他非常羡慕,但当时红军资源十分拮据,实在没有多余的枪支弹药分给秦基伟这样刚入伍的“红小鬼”。

望着敌人的机枪大炮,聪明的秦基伟突然灵机一动:我没枪,敌人不是有枪吗?抢一把不就行了。

年轻的少年总是无所畏惧,为了一把趁手的枪支,他不顾生命危险,大喊着就朝敌人冲去。

这次战斗之后,秦基伟初露锋芒,在后来的作战中屡立奇功也不断被上级赏识和提拔。

在黄安战役中,作为徐向前的警卫员他恪守职责,保护上级领导,然而战场上刀枪无眼,徐向前不慎被敌军的子弹射中右臂,情况十分危急,与此同时,敌人抓住了这个机会不断向前进攻。

在一旁的秦基伟看到这副局面,双手并用,刀枪其上,口中大喊:“冲啊”,便率先向着敌人的队伍冲去。

全连的士兵都受到鼓舞,冲向敌人展开了拼死肉搏。

指挥员徐向前即使身体负伤,却还在指挥队伍抗敌,周边的友军也迅速赶来增援,所有的红军战士浴血奋战,最终在半日后夺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经此一战,秦基伟在队伍中的声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932年6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在这次战役中,作为连长的秦基伟不顾眼前飞舞的枪林弹雨,带领着自己所在的联队冲锋在前,即使被子弹划伤了胳膊,他也丝毫没有迟疑冲锋的脚步。

全军的战士看到他为了革命为了信仰不管生命冲锋的身影,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他的带领下,多次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同年10月,主力部队被迫转移,自此开始了长征之行。

但在此之前,秦基伟胳膊负伤,还没有恢复,甚至极度恶化,为了让他的伤口尽早好起来,首长将他安置在老乡家里养伤。

聪明的秦基伟很快就想到了首长这样安排的用意。在大部队转移之后,他偷偷跟上部队。在被首长发现后,他坚决不走,表明了自己愿意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决心斗志。

首长看到这样的他,即使担心他的伤势,也不得已将他留下。

负伤的秦基伟也没有拖后腿,凭借坚毅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和战友们一起爬雪山,过草地,一路坚强且幽默,给红军战士们带去精神上的慰藉。

皑皑的雪山没有击退他追随革命的赤子之心,茫茫的草地更加锻炼了他坚毅的品格,长征的艰难经历让他更加体会到革命的重要性。也坚定了他的革命信仰。

结束了漫漫的长征之旅,他又投身于抗日战争当中。

这时的秦基伟年纪虽不大,却早已打了不少硬战。

日寇大规模侵华,中华儿女奋不顾身

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暴露,虚伪的丑恶嘴脸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伟大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无论是学生,还是工人,齐齐抗日救国。

不少学生加入了秦基伟所在的共产党队伍,投身与革命事业。

当时在“学生兵”和“老粗兵”之间存在着一层薄薄的“屏障”。为了打破这种“屏障”,秦基伟作为一名“老粗兵”,带头主动学习知识,争取成为一名有知识的八路军。

也正是他良好的带头作用,打破了原本的厚屏障,使得整体队伍素质水平提高,更好地为革命事业做贡献。

很快,日军进攻太原,秦基伟带领着他的队伍“秦赖支队”运用游击战术,神出鬼没与日寇作战,痛击敌人,拆除日寇修建交通站点,为当时生活在日军统治下被残害的人民百姓报仇雪恨,一时间让当地的日伪军和日寇闻风丧胆。

优秀且成功的多次作战,让“秦赖支队”名声大噪的同时,乡亲们也知道了这支队伍领导人的名字秦基伟。他不断扩充队伍,壮大资源力量,护得一方百姓平安

让他一炮而红的,还是朝鲜战争时期的上甘岭战役,作为朝鲜战争最关键的一场战役,上甘岭战役备受关注。

在秦基伟的带领下,他手下的战士在上甘岭这个地方死守三天三夜,为赢得朝鲜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凭借自身优异的能力一路从红四方面军经理处监护连排长连升至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并参加了长征。

满是无知危险的沼泽、草地、雪山,没有击退他前进的意志,反而促使他产生更加强大的红色信念,为中国的未来奉献自我的精神。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太行军区第一军区司令员兼任中国地委书记,抗战的峥嵘岁月里,他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

有一次,他身穿便衣,腰间别着菜刀就闯进日寇根据地,就炸毁了日寇的炮楼。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晋豫鲁军区第九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军长。

别人只看到他光鲜亮丽的身份地位,往往忽略了他英勇无畏的征战生涯,艰难的长征和围剿,使得他差点丧命黄泉,九死一生才回到延安根据地。

在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下,伟大的新中国终于成立了。

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

20世纪越南在实现抗美结束、国内统一后,将矛头对准了中国,他们视中国为“头号敌人”越南站队苏联,与我国的关系逐渐交恶。

在中越边境,越南士兵不断挑起武装冲突,严重扰乱了中国边民的正常生活。

对于中方发出的严厉警告,越南也是置若罔闻。最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国迫不得已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虎父无犬子,当新中国再次面对越南的敌视,秦基伟的次子秦天作为团长上了越南战场,虽然看似严厉的秦老将军对儿子的告别加以训斥,但心里依然为即将上战场的儿子牵肠挂肚。

想象中父慈子孝的画面并没有出现,秦基伟反而板着脸,严厉批评了儿子一顿:“一个军人,怕这怕那怎么能打胜仗?再说了,我打了十几年的仗,你们这场小仗算什么!”。

这段话让秦天眼里噙着的泪始终没有落下,后来秦天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儿行千里母担忧,父亲也是一样。

秦基伟虽然不在儿子秦天身边,可一颗心还是为他提心吊胆。虽为中国的上将,可说到底他还是一个父亲。也怕刀枪无眼,伤了自己的孩子。

即使板着脸严厉的与孩子告别,可内心仍然牵挂无限。

好在秦天凯旋归来,秦基伟老将军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来。

即使告别时板着脸,训斥儿子,然而等儿子回来之后,却还是欣慰地拍拍儿子的肩膀,以他为骄傲。

结语: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萬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这是郭沫若先生对杨靖宇的评价。

密林深处,一个身材高大的人,临危不惧,对逼近的日伪军双手握枪,左右射击,他那方正刚毅的脸上显出坚定的神情,重眉下的大眼闪射着愤怒的火焰,他把满腔仇恨凝聚在枪口上,给敌人以有力地回击。

他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

“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

这是伟大革命先辈左权写给叔父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斥着他的爱国和报效国家之心。

在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壮烈殉国。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她是巾帼女英雄李林。

在祖国繁荣昌盛的今天,我们不应该让他们的名字随着历史的尘埃灰暗下去,而是要始终铭记于心,并从当下开始立志报效国家。

而秦基伟将军戎马一生,对儿子的教育严厉中带着慈爱,苛刻中饱含深厚的父爱,也值得我们去铭记他赤诚的爱国和爱子之心。

更多文章

  • 没有查全性就没有高考,曾“直谏”邓小平,改变了中国考生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查全性,中国考生

    今年高考已经结束,这是中国学生改变命运的“快车道”,这场考试不仅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对于国家选拔人才也至关重要。从1966年至1977年,我国人才选拔出现畸形,导致各个大学中存在的学生甚至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在1977年,一位科学家“直谏”邓小平,改变

  • 二战日本,美化和宣传侵略战争的三大手段是什么?简直厚颜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二战,日本美化侵略战争

    二战期间,日本作为轴心国成员国之一,在挑起战争方面可谓是非常乐此不疲。其中,在发动对华侵略战争方面,其更是为了将中国收入囊中而施以一系列暴行。按理来说,日本作为二战中有罪的一国,合当受到世界各国的谴责。可事实上,日本政府层面不仅不承认己方在战争中犯下的种种罪行,坚决不对华表示歉意,甚至就连日本民众都

  • 作为春秋战国最精彩的战争,城濮之战完全将战争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作为,春秋战国,最,精彩,的,战争,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堪称春秋时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是齐桓公带领联军讨伐楚国,不过没真正打起来),战后晋国作为“国际社会”的盟主长达百年之久城濮之战不仅仅是军事的胜利,也是外交、内政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的全方位对抗,大名鼎鼎的“退避三舍”也只是其中一个战术性小环节

  •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十分严苛,为何明朝贪污的现象还如此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贪官污吏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对贪官污吏非常严苛,实施了一系列反贪腐的措施。然而,明朝贪污现象的严重程度却没有完全消除,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解释和分析。首先,明朝官员选拔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尽管朱元璋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选拔官员的公正性和能力,如科举制度和严格的考核评价,但这并没有

  • 什么原因导致曹操没能一统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统一三国

    曹操没有完成统一,主要的问题是他打败袁绍之后飘了。打败袁绍,一统北方,成了最大诸侯的曹操明显比以前飘了。曹操飘了的表现是,不再像以前那样能听进意见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礼贤下士了。具体表现在,赤壁之战关于东南风的事,程昱和荀攸就曾两次提醒他注意东南风,结果曹操都没当回事。事后赤壁惨败,曹操还大哭死去的

  • 最强风水局:你不知道的 “西藏魔女” 与 “十二镇魔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藏魔女,十二镇魔寺

    1991年,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在罗布林卡整理文物时,发现了两张唐卡。这两张唐卡上有着一样的图案,像是一张神秘的地图,地图上有一个仰卧的罗刹魔女,似乎被某种力量镇压住,表情愤怒、躯体僵硬。仔细观察地图的标注内容后,文物工作者发现这是一张极为珍贵的巨幅全藏地图,图中标注的寺庙,和今天的寺庙可以一一对应,不

  • 作为清宫中的重要现象,皇子抱养对清代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子抱养,清宫

    清代后宫的皇子抱养现象是清代出现的一种养育皇子的方式,刚出生或者还处于幼年时期的皇子不允许由生母抚养,而是交给他人抚养。这种现象首先出现在顺治朝,之后皇子抱养现象的类别不断增加,抱养皇子的人员成分也逐渐复杂,康熙年间,皇子抱养现象达到了繁荣期,被抱养的皇子的数量也达到了顶峰。乾隆时期皇子抱养现象开始

  • 上海的近代革命旧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近代革命

    上海作为近代城市的兴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后,上海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奋起抗争。今天在上海的一些街道和公园里,还保留了一些革命的遗址遗迹,供人瞻仰。一、豫园小刀会起义指挥部遗址位于上海市区南部的豫园,是个具有明清丙代建筑风格的古代园林。直到今天,它仍以

  • 看了鸨鸟怎么交配,才知道古代青楼的老板娘,为何叫“老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青楼老板娘,老鸨,鸨鸟

    小的时候,作为休闲娱乐,经常观看周星驰的电影。印象深刻的有一部叫做《九品芝麻官》的,对苑琼丹扮演的青楼老板娘记忆犹新。同时也在其中初步认识到了在中国古代,人们往往以“老鸨”称呼青楼的老板娘,以“龟公”称呼青楼的打杂人员。长大之后,又知道“老

  • 揭秘城濮之战性质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城濮,之战,性质,是什么,城濮,之战,性质,是什么,战

    城濮之战性质是什么城濮之战是战国时期,奴隶制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最终以晋国胜利而告终,晋文公从此当上了中原地区的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城濮之战的路线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在军事上也有“先发制人”的策略,意思都是主张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要运用“先发制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