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甲午海战清军装备 炮内装沙子并非腐败

揭秘甲午海战清军装备 炮内装沙子并非腐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219 更新时间:2023/12/12 10:05:42

经典影片《甲午风云》是1962年摄制的。片中,邓世昌命令致远舰上的水兵将弹头拔下,从炮弹中倒出的竟然是沙子。看到这一情节,每个中华儿女必然无比愤慨,没想到清廷的腐朽竟至于此。

然而,为什么大战在即,北洋海军的炮弹中却装满了沙子呢?原来,当时北洋海军各舰使用的炮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花弹,另一种则是实心弹。开花弹的弹头内填充的是火药或炸药,击中目标后会发生爆炸;而实心弹的弹头内则很少装药或不装药,更多时候是填充泥土、沙石来配重。实心弹击中目标后当然不会爆炸,其作战意图是凭借重力加速度击穿敌舰引起进水。

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实际上就是这种实心弹,它虽然不会爆炸、威力小,但却是北洋海军最用的炮弹。当时,中国的近代军工已经起步,最成规模的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但这两家厂主要是生产陆军用的小口径行营炮、步枪以及相关弹药,对中、大口径火炮所需的炮弹,只能制造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实心弹,而开花弹则要依赖进口。

据北洋海军总教习、德国人汉纳根在甲午海战后报告,北洋旗舰定远舰在战前只补充了 55颗国产普通开花弹,平均一门炮顶多分得十几枚。在海战中,仅一个半小时这类炮弹就打光了。剩的3个多小时里,定远舰的305毫米巨炮只能发射根本不会爆炸的实心弹。

而影片中邓世昌试图去撞沉的日本吉野舰,海战结束后尚剩余120毫米和150毫米炮弹1251发,各种机关炮弹6095发,弹药仍旧极其充足。并且,日本海军用的所有炮弹,均是开花弹。

北洋海军极为稀缺的开花弹,无论是外购还是自造,弹内填充的都是黑火药。这种中国古代方士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化学物质,主要成分是木炭和硫磺,其工作原理类似于过年时燃放的爆竹。用这种黑火药来充当炸药,只能通过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炸开的炮弹碎片来杀伤敌军、破坏敌舰,其威力极为有限。这也就是甲午海战之前的历次重大海战中,从来没有一艘军舰是被炮弹直接击沉的原因所在。

1891年,工程师下濑雅允成功配制出了以苦味酸为主要成分的烈性炸药,定名“下濑火药”。1893年1月28日,日本海军正式开始换装填充了下濑火药的炮弹。这种填充了下濑火药的炮弹威力极大。它灵敏度高,即便命中细小的绳索都能引发爆炸;爆炸后除形成冲击波和炮弹碎片外,还会伴随有中心温度高达上千度的大火,足以把钢铁点燃;爆炸形成的火焰会像汽油着火一般四散流动,就算在水中都能持续燃烧一段时间。

1894年9月17日午后,满载新式炮弹的12艘日舰与北洋海军主力在黄海大东沟遭遇,经过5小时鏖战,参战的12艘中国军舰4沉2逃,其余被重创以致难以修复。而中国军舰的炮弹命中率虽也不低,但却无法直接对日舰造成大的损坏,唯一明显的战果是镇远发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舰的弹药房,引起连环爆炸,形成大火,导致军舰重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甲午海战清朝战争

更多文章

  • 除了邓世昌 甲午中日战争殉国英烈你还知道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名将,甲午中日战争

    2014年是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甲午年,120年前的1894年同样是个甲午年。那一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最终丧权辱国,但是一些爱国将士奋起抵抗,誓死不屈,用鲜血维护着民族尊严,用生命扞卫着这个国家!还有不到60天就要离开甲午年,在此之际特撰写此文,以缅怀那些我们并不熟悉,

  • 名将吉星文在卢沟桥事变中立下何等汗马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吉星文

    吉星文,抗日名将,河南扶沟人,少年时期立下大志,一心效仿族叔吉鸿昌的为人,决定投身军营,报效国家。青年时期从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毕业,1933年,年仅26岁的他参加了长城要塞喜峰口的对日作战,时任37师109旅219团营长的他奉命袭击敌后,在他的指挥下,经过与日军进行数小时的战斗,攻占了王家

  • 90岁老兵讲述百团大战:辣椒面炮弹满天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百团大战,民国

    “在八路炮兵团里,我们是耳目,我们是口鼻,我们的同志勇无比。剪形镜、经纬仪、小平板、测远机……”,时至今日再次唱起《观测队队歌》时,90岁炮兵出身的张欣老人,情绪亦如当年般饱满激昂。 8月26日,沈河区盛华苑小区,张老在女儿家中与我们慢慢忆起

  • 揭秘:淞沪会战蒋介石究竟损失了多少人力物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均爆发于1937年,淞沪会战是高潮,南京之战是尾声,若非城破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骇人听闻,这场有如鸡肋的战役可能早就被湮没于历史云烟中,被人淡漠遗忘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掀开全面侵华的序幕,虽然蒋介石鉴于国力孱弱的实际状况,并顽固坚持

  • 蒋介石认为淞沪抗战全面抵抗是“义和团救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淞沪抗战,淞沪会战,民国

    “九一八”后,占领东三省的日本人更猖狂了,竟然在1931年10月初把军舰开进了长江。 看到日本人在自己眼皮底下挑衅,蒋介石气炸了,当即命令淞沪军区长官严为防御,必要时与日本人干,他表示:“决心与倭一战” [1] ,命上海市市长张群:“

  • 辽沈战役轶事:廖耀湘被包围急得用粤语下令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辽沈战役,民国,廖耀湘

    锦州像是一根扁担,一头担着东北,一头担着华北。拔掉了锦州这个钉子,扁担一折两段,敌军一片慌乱。蒋介石认为,解放军攻锦之后至少要休整1个月,野司首长决定连续作战,“乘胜回头围歼沈阳西援之敌,同时以一部围歼长春可能突围之敌”。 此时,久困于长春的敌军出现变化。10月15日,

  • 松锦大战影响:一个王朝的灭亡另一个王朝的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松锦大战,明朝战争

    松锦大战,这一场让明朝最终灭亡的关键战斗,到底是谁发动的呢?对于松锦大战是谁发动的的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清朝皇太极多尔衮率先发动的。 在这一场战役当中,多尔衮可以说是做足了准备。一开始就在松山以及锦州之间专门修建了道路,道路修建好了之后,马上又开始命令锦州城附近的农民们不许耕田,开始

  • 平津路抗日游击队:颠覆日军军列配合正规军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平津战役,民国

    在1939年1月14日《新华日报》的第二版,曾刊有“廊房等地我游击队活跃”的通讯稿。内容如下: (中央社香港十三日电)津讯:由北平直达釜山之列车,于十一日晚在平津段张庄以北地方,因路轨被毁,全部列车均倾覆。此项列车,系最近由敌方新增添之联运车,由釜山开来,搭成者以日人为

  • 四平攻坚战林彪因为何事“败”走麦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林彪,四平攻坚战

    夏季攻势第二阶段,我军集中力量进行四平攻坚战。四平守敌为国民党71军的87、88师,第13军54师,第53军的榴炮营以及71军直属特种分队,还有辽宁保安1团、辽北保安司令部2团、东北保安52团、第12保安区17团、步兵独立4团、装甲车第60团等,总兵力为3.5万人,由第71军军长陈明仁统一指挥。

  • 明朝的正规军,为何斗不过业余的农民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正规军,农民军,明朝战争

    崇祯八年(1635年),大队农民军兵临桐城,百姓箪食壶浆,以迎“义师”挣扎于死路的平民,以为这回看到了活路。一个老农拦住几名兵士,向他们倾诉自己的苦难,民军一个小头目说:“哎呀既然那么苦,何必活在世间?”顺手一刀,把老农杀了。置民于活路,又置民于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