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很看重贞洁,所以古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而古代社会,医界也流传着一句名言:“宁医十男不治一女”!可如果男大夫真的遇到了女患者,又该怎么办呢?
古代医界流传这句话,并不是大夫们矫情,而是无奈地有感而发。其实从医者的角度来说,眼前没有男女之分,只有被病痛折磨的病患。
但是古代社会,封建礼教硬是在男女之间竖起了一道栅栏,食不连器、坐不连席、授受不亲,连最基本的言谈交流、接人待物,都会被视为不遵礼仪的廉耻行为。
大夫看病需要望、闻、问、切,跟病患接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有找出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可是封建礼教不管这个,在礼教里只有男女之分,根本没有医患之别。
也就是说,古代的大夫与男患者之间,可以没有任何障碍的交流沟通,顺利完成诊治过程。
但是遇到女患者那就头疼坏了,连说话都被视为不遵礼仪,更别说肌肤接触,扣着手腕切脉了。
如此一来,大夫连最基本的诊断都做不了,怎么能对病人症下药呢?所以说,宁医十男不治一女,还真不是矫情的话,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的确是很无奈。
不过,俗话说:医者父母心!如果真的遇到了女患者,大夫也不能袖手旁观呀,那该怎么办呢?
不得不说,艰难的环境,还真是激发创意的动力。古代的大夫为了给女患者看病,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大致有这么三种方法:
第一种,就是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的“悬丝诊脉”。
根据史料中的记载,清光绪年间,一位御医奉命给慈禧看病的时候,就创造性地让宫女将一根丝线,缠在了慈禧的手腕上。
然后,他牵着丝线的另一端找出了病因,用几服汤药治好了慈禧的病。因此,悬丝诊脉名声大噪,被人们视为中医的上乘绝技。
实际上,只要仔细想一想,就知道这东西根本不靠谱,扣着手腕切脉都还不一定能切准呢,靠一根丝线就能切出来了?那这名御医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很简单,他贿赂了慈禧身边的宫女和太监,通过这些人口中的描述,根据经验开出了药方,那根丝线只不过做了做样子而已。
通过对女患者身边人的描述了解症状,也是古代大夫最常用的手段。
说白了,所谓的“悬丝诊脉”,其实就是大夫安慰患者和家属,包装自己医术高明的障眼法,询问患者身边的人才是关键。
第二种,就是借助模型沟通法。
这种方法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最出名的就是唐代的名医昝殷。他专门做了一个人体模型,给女患者看病的时候,就会让家属把模型交给患者,哪里不舒服、有什么症状,由家属在中间传话。
昝殷则根据家属的描述,以及患者指出的病灶部位,根据经验诊断病因并开具药方。
第三种,就是借助工具诊断。
相对来说,这种方法还是比较靠谱的,就是大夫在给女患者看病的时候,用一块手帕或者是衣角,垫在患者的手腕上切脉。
这种方法看上去,虽然大夫的手指和患者的手腕隔了一层布,脉象不一定能够切得准确。
但是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夫可以直接跟患者交流,比中间人传递的信息,准确率要高很多。
不管怎么说,封建礼教害死人,在古代当个大夫也真的是很难,理解万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