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男子,为什么都很喜欢娶十三四的女子为妻呢?实情让人听来很感慨。

古代的男子,为什么都很喜欢娶十三四的女子为妻呢?实情让人听来很感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27 更新时间:2023/12/18 17:10:59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古代婚姻制度中,被称作“大女”的年龄竟然是十五岁。

很多朝代都规定女子到了十三四岁就可以谈婚论嫁,而且,这些女子过了15岁不嫁人就会祸及家人。

汉惠帝时曾这样要求:15-30岁的女性,若不嫁人,就必须缴纳5倍的人头税,约750钱,相当于普通家庭全家一年的吃喝用度。

西晋时更为离谱,他们规定若女子15岁不嫁,父母受罚。若女子17岁还没有出嫁,将由地方官员做主,将她强行嫁给当地的光棍。

事情一旦到了这种境地,不但女子的家人会被惩罚,这个女子所嫁之人也是非老即残,下场惨烈。为了不陷入被动,古代女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家人就会着急忙慌地为她们寻找婆家。

古代社会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历朝历代都需要人口。这些人口将会化作赋税,化作劳役,以及兵丁,维护一个国家的正运转。

比如,汉朝初期,因为连年战乱,全国人口仅有600万左右,民生凋敝,赋税不兴,在吕后的建议下,汉惠帝改变了婚姻制度之后,这种局面才日渐改善。

除了朝廷规定,民间男子也多喜欢挑选十三四岁的女子为妻。十三四岁的女子,上头压着15岁前出嫁的“红线”,又到了法定婚配年龄,是古代婚恋市场上的“主流”。

家中有男子的家庭,断然没有放着十三四岁的女子不选,反去等待“被挑剩下”的“大龄”女子。

更重要的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有能力投入更多人力的人家往往会得到更好的收益。

一个家族的人丁是否兴亡,也关乎着家族的命运,多子多福一直是古人所推崇的。相比娶一个20岁的女子,娶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子,将会让家族多繁衍一到两代。

在古人看来,娶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子进门,显然符合家族利益。

古人医学常识不多,《黄帝内经》认为,女子“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在他们看来,十三四岁的女子大多葵水已至,有了生育能力,是可以迎娶回家,为家中传宗接代。

且,古代女子平均寿命只有30岁,所以,一个女子能长到十三四岁,不管从那一方面来看,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大人,可以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抚育后代。

这些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思维大多没有定型,往往更温顺听话,到了夫家后,她们也会依照夫家要求接受各种束缚。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找一个更听话的媳妇,显然更符合男方需求。

且,十三四岁的女孩,自带青春光芒,正是美好的年纪,为此,古人还将女子的十三四岁夸赞为豆蔻年华,以赞美。

总而言之,古人娶妻首要目的就是生育后代,繁衍家族。因为种种原因,他们认为身处十三四岁的女子漂亮。温顺,且有利于生养。

可殊不知,造成古代人口数量少的原因,不仅仅是出生率不尽人意。

古代人寿命短,男子平均年龄仅有35岁,女子只有30岁。

在他们一生中,却经常会遇到灾荒、瘟疫甚至是战争。

人常说,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在动不动就会起纷乱的古代,手无寸铁的人常常是刀下鱼肉,任人宰割,很多人还没有长大,就死于各种各样的战乱。

古代百姓虽然肩负着维持国家运转的重任,可分配给他们的粮食等却少之又少。

很多人忍饥受饿,营养不良,且古人饮食卫生常不能达标,很容易罹患疾病。可得了病后,他们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治疗。

以往,医学水平很低,就算有一些名医存世,但他们的服务对象很少是普通百姓。

大多数百姓没有钱寻医问药,得了病全靠免疫力去支撑,病亡是一件很普遍的事。

且,喜好娶十三四岁的女孩,也是古代人口数量少的原因之一。

现代医学证明,十三四岁的女子正处于发育期,假若生育孩子,将会给身体带去很大伤害。

而且,她们生下的孩子,也大多免疫力脆弱,很容易造成难产。

这也是古代孩子夭折几率较高的原因。

就算这些孩子侥幸生还,但因为在母体发育时条件较差,很多人生来先天不足,反而影响了人口的质量。

新生儿夭折率高,人口质量参差不齐,许多时期的百姓不能安居乐业,生产水平低下,是古代人口少的重要原因。

可古人偏偏选择了迎娶十三四岁的女孩去解决此事,这舍本逐末的方式方法,自然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标签: 娶妻古代婚姻制度

更多文章

  • 造纸术发展的成熟有什么深远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造纸术

    造纸术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约在公元前105年至公元8年之间,据传说,当时一位名叫蔡伦的大臣在负责制造钱币的工作中发现,纸张的轻薄柔软、易于携带和书写,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于是他开始研究纸张的制造方法,最终成功地制成了第一批纸张。 在此之前,人们通常使用竹简、木牍、龟甲等材料来记录文字和图像,这

  • 隋唐时期河东道北部地区治边机构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隋唐时期,河东道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变化和发展。 其中,治边机构的演变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 我将从隋唐时期河东道北部地区治边机构的演变出发,分析其历史背景、制度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旨在为研究该时期治边机构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隋唐

  • 古代学子对老师有何看法?这种看法背后存在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学子

    在古代社会,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古代学子视老师为神圣和值得尊重的人物,其地位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不可动摇的。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古代学子对老师的看法,并分析这种看法的背后原因。 古代学子对老师的看法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姬姓诸侯国卫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秦始皇不灭卫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姬姓诸侯国,卫国

    秦始皇是中华帝国的开山始祖,他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统一了中国,将华夏九州通过郡县制连为一个整体,其统一文字、度量衡的历史功绩为汉民族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中国走向西欧那样的支离破碎。 实际上,秦始皇虽然建立了秦朝,灭掉六国,但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统一,仍然有一个姬姓诸侯国被&ldquo

  • 古代监察制度:浅析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监察体制、监察官员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在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方面所形成的相互制约与监督的制度。 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机关及其职权、

  • 从《孙子》看汉武帝对匈奴战争的战略得失(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子,汉武帝,汉匈战争

    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他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亦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正是他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政策,开创了一个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一个英雄时代,他一生的功绩最引以为傲也更让后人瞻仰的一点,就是他对匈奴的征战上。 从大多数人观点上认为,汉武帝的对匈作战非

  • 赵普第一次罢相是由于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普

    北宋时期人才辈出,有许多的人才,一个宰相接着一个宰相,每一位都有勇有谋,现在我们谈论到北宋开国宰相:赵普。他在北宋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赵匡胤的得力干将,他一共当了三次宰相,也被罢了三次。 一:他怎么当上宰相的? 赵普不是文人出身的,一开始是小吏,在转到赵匡胤的手下,他一步步脚踏实地,坐上了

  • 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蒙古文化,元朝历史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时期,元代汉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蒙古文化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来探讨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的情况。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外族政权,元朝政权的创立,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建国初期,以蒙

  • 古代经济的稳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经济

    古代经济的稳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层次的主题,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在这篇论文中,我将探讨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包括它们的起源、演变和重要因素。 古代经济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经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定居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通过打猎、采集、渔猎等方式获取食物。随着时间的推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历史时期是从960年至1279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历史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历史时期是从960年至1279年。在这个时期内,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宋朝的规章制度和文学思想是这个时期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都根据了哪些因素呢?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社会背景 宋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