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占星问卜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上至军国大事,下至百姓福祉,概莫能外,行事之前都要算一算,问问天意如何。
行军打仗也是如此,别看随军的占星师没什么实权,但是,却能决定三军的坐卧起行、攻防进退。
不仅如此,按照《淮南子·兵略》中的记载,在古代想要当个将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懂得山川地理、兵法谋略、治军操守,而且还需要能够看懂星象给予的种种暗示,只有这样的将军才能被称之为“良将”。
如果按照这样的要求来选将的话,那恐怕也只有《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最为合适了吧!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人如此推崇占星问卜,到底准不准呢?不如先来看一个故事。
《康熙帝国》里面有个经典的桥段,大清水师主将施琅率部收台的时候,把全体官兵集中在一起,声称康熙皇帝亲赐了五十枚铜钱,用来占卜此行的吉凶,如果大胜则全部阳面,如果大败则全部阴面,如果不败不胜则阴阳各半。
只见施琅双手捧着铜线,来回摇晃了几下,轻轻往桌案上一撒,最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五十枚铜钱竟然全部都是阳面。全体官兵看到这一吉卦之后,高兴得欢呼雀跃,因为有上天护佑,此战必胜。
这一幕连书呆子李光地都看呆了,感觉很不可思议,抓破头皮就想不明白。后来还是人精姚启圣,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因为铜钱的正反两面都是阳面!施琅用的这一招儿,还是他教的呢。
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施琅大获全胜,一举收复台澎金厦三十六岛。说白了,所谓的“问卜”,只不过是给出征的将士求了个心理安慰,究竟准不准,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也印证人们常说的那一句话:信则灵。
问卜如此,占星也是一样,本来是属于科学范畴的东西,硬要拿来对应事实,未免会有些牵强。
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刘裕亲率大军征伐南燕,麾下的占星师说夜观天象此行不利,建议推迟发兵。但刘裕不为所动,依旧率部出征,结果是瞅准了战机无往不利,不仅消灭了南燕,还生擒了慕容超母子。
但是不是所有的占星问卜都不准呢?从史料上来看,还真有准确的例子。
比如说还是魏晋南北朝的一个例子,后赵的国君石虎要率部征伐前燕,当时的太史令夜观星象,认为此行不吉利,不仅会无功而返,甚至搞不好还会深受其累。石虎不听劝谏,执意要率部出征,结果在白棘城下遭遇惨败,实力大为受损。
这样的例子在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同样都是不信占星问卜,但有的无往不利,有的却真的折羽而归了,而对占星问卜深信不疑的,最终得到的结果也是两极反差巨大。
所以,归根结底,古代的占星术到底准不准,这是一个没有办法断言的事情,反正是有人推崇有人摒弃,有准的也有不准的,总而言之是不太靠谱,关键就看站在什么角度来看这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