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人员伤亡总数,超过了二战吗?

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人员伤亡总数,超过了二战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931 更新时间:2023/12/29 12:43:32

发生在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世界战争。数据显示,6年内,共计有约1.3亿人在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中伤亡(死亡7000万人)。

不过,近期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指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造成的人员伤亡总数,超过了二战。因为根据清朝户部的统计,在太平天国爆发之前全国有4亿人口,而在太平天国被平定之后,全国人口锐减至2.4亿,锐减了1.6亿人口,岂不是比二战造成的伤亡还要多3千万人?

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

如果要统计战争造成的伤亡,不可能简单地统计战前、战后的人口之差而获得。因为,像太平天国运动这种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大型战争,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动。特别是在广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交战区域,一定有许多人口逃难。同时,也有许多人口主动参军或被动参军。

1860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英国传教士和著名汉学家艾约瑟,曾经接受太平天国忠秀成的邀请,前往江苏苏州与李秀成洪仁玕等人见面、交流。艾约瑟经过江苏宝堰时,曾经与太平天国治下的民众进行交谈。艾约瑟询问一位老百姓说:“在这一带,每100人中损失了多少人?”

这位老百姓回答:“15或20人被杀,30—40人被掳去参加了叛军。”

由此可见,直接死于战争中的人口,往往低于流动的人口(逃难或者参军)。

不仅如此,在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13年时间里,全国各地自然灾害连绵不断,低温、大旱、大涝、蝗虫、地震等层出不穷。以水灾为例,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改道,导致此后58年时间里,山东几乎年年发生水灾,平均每年有4.7次决口。从1859至1873年间,江淮地区连续15年发生洪灾。再以蝗灾为例,从1852年到1858年的7年时间里,直隶、广西、湖北、安徽、河南、陕西、江苏、山西、浙江、山东、湖南12个省,先后或长或短、或轻或重地遭遇过蝗灾。

由于吏治日趋腐败、国家经济实力日渐下降,这些自然灾害引起了一场场饥荒,导致人口锐减。这些因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数量减少,恐怕不能算到战争的头上吧?

受技术条件和客观情况的限制,统计流动的人口和因自然灾害减少的人口数量,具有巨大的难度。不管是清廷还是太平天国,都没有能力进行统计。假如简单地统计战前、战后的人口之差,就会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然而,这个数据是失真的,不足为据。

其实,中外历史学者对于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人口损失问题,一直有研究成果出来。

1844年,美国传教士哈巴安德来到了中国,并在中国居住了47年。哈巴安德遍游中国,见证了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1880年,哈巴安德写了一部书《中国纪事》,提出太平天国运动、陕甘云南回乱、北方五省大饥荒这3场浩劫,一共造成中国人口损失6100万人。1883年,哈巴安德对自己的数据进行了修正,更改为8300万人。

1960年,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魏斐德撰写了一部《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作为自己的博士论。这部书以两次鸦片战争为线索,研究22年间华南地区的社会动态,如官府、绅士、团练、农民等对待外国人的态度等。其中也提到了太平天国造成的人口损失,粗略估算为1000人—2000万人。

哈巴安德和魏斐德得出的结论,都是经过估算而获得,较为粗疏。魏斐德的数据尤其显得偏小。这与他没有接触到更广泛的史料有很大关系。

如今,随着统计方法的改进,统计太平天国造成的人口伤亡有了更加精确的结论。

2001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树基在他的书籍《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中提出: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7省共伤亡人口7330万人。

2015年第4期《经济学》刊物上发表了李楠、林矗撰写的《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影响的再估计:基于历史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论文。论文利用唯一的清代人口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倍差模型对太平天国战争与人口损失的因果关系进行考察,提出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人口伤亡在4693万—9511万之间。

综上而言,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人口伤亡不会超过1亿人,与二战造成的人口伤亡不可同日而语。

更多文章

  • 解读:“五大战区”的司令员分别是谁,谁的军衔最高?谁最年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大战区,五大战区的司令员是谁

    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有五大战区,那肯定会有很多疑问在我们的脑子里,比如说这五个战区的司令员都是谁,谁的军衔又是最高的呢,这里面谁最年轻呀之类的问题。其实五大战区演化到现在都已经变成了作战区域了,在我们国家划分战区一般都是根据它在的方位来划分和判断的,这里面的门道可不简单呢。 我们所熟悉的

  • 赵光义如何戏谑小周后?当众强幸小周后,让画师躲起来画下临幸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光义,小周后,赵光义如何戏谑小周后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华的一个朝代,但是尽管营造了太平的盛世,一个时代也不会永远的辉煌下去,于是这个时候就有很多的新生力量,在当时动荡的时候出现许多的乱。唐朝时期也没有幸免,所以到了晚唐就走向了没落。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煜从一出生就已经有不可逆转的命运,虽然一直都是将自己的思想寄托于山水之中无意对皇权富贵

  • 安禄山为何会虏获杨贵妃的芳心呢,他们是什么关系,野史怎么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禄山,杨贵妃,野史,安禄山和杨贵妃是什么关系

    今天让我们来谈谈唐朝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伟大的诗人李白写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但他都没有和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擦出火花。说到杨贵妃我们会想到两个人,唐玄宗李隆基和安禄山。杨玉环和安陆山之间是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安禄山是靠阿谀奉承,很快就青云直上了。名义上他是杨玉环的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不抛弃不放弃,感动三国六大瞬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感动三国瞬间,张辽,赵云,曹仁,甘宁,凌统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著名的爱国诗篇,它是秦人抗击西戎入侵的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百姓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虽未从军,但我也会去想象战友之间的感情会是什么样的程度。但是也无法完全用词语表达,可能只能用心

  • 王羲之发妻才女郗璿为何被称为女中笔仙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王羲之,郗璿,女中笔仙,晋朝艺术

    中国历史上关于东晋书法家郗璿简介的内容,多半被收录在《晋书》以及她的夫婿书圣王羲之的生平资料中。 据郗璿简介描述,郗璿家境十分显赫,娘家世代书香,父亲郗鉴是东晋初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书法家,在当时的书法界很有影响力。郗璿自幼耳濡目染,经常与父兄切磋,因而也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郗

  • 没想到,清朝的皇帝起名方式,居然还是学了明朝老朱家的方法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起名,清朝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皇帝朱元璋给自己儿子起名很有意思。朱元璋是史上很有名的一个皇帝,他白手起家一手成立一个朝代,但他自己却有一个很不雅的原名,朱重八。他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是八月初八生的,生辰中重复了两个“八”,所以叫“重八”。 对于这名字,朱

  • 唢呐在传统音乐界有特殊地位,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需要扬弃吸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唢呐,音乐界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王磐的一阕《朝天子·咏喇叭》,刻画出了唢呐在乐器界的特殊地位,同时作者也写出了对底层军民的同情。 但谁能知道,就是这“声音一响,不是升天,就是拜堂”的民间传统乐器唢呐,竟然也是一件舶

  • 老话说“人老两年坎,迈过得福寿”,是指哪两年?怎样才能跨过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命百岁,安享晚年

    虽然人人都向往长命百岁,甚至是长生不老,古往今来,也有不少人为此付出过很多努力。但事实是,没有人能够越过生死,甚至连自己死亡的时间,都没有办法选择。帝王权贵不行,平民草芥也无奈。 即便如此人们还是希望把如蜉蝣一般的生活,过的洒脱精彩一些。只不过人生数十年,没有谁能够活的一帆风顺和自在如意。既然

  • 端午被称作“毒日”,毒在哪?有多毒?老祖宗留下经验之谈:香囊戴得好,五毒不侵扰!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端午,香囊,毒日

    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的来历,大多数人认可是为了纪念投江殉国的屈原,也有人说是与东汉有名的孝女曹娥相关,还有人说是为了纪念舍生忘死的伍子胥。 端午最常见的纪念方式是吃粽子、划龙舟,但端午在民间其实还有“毒日”的说法,人们普遍认

  • 什么是君子?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君子,贵族阶层,肉食者

    君子在先秦,字面理解就是君王的儿子,之后就泛指贵族。所以先秦的史书中记载的君子,是特指贵族阶层的,也就是那些“肉食者”们,到秦汉以后才泛指道德高尚的人。 那小人是什么呢,小人在先秦还不是特指平民百姓的,小人特指的是居住在诸侯国国都或者士大夫采邑附近的居民,其他住在荒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