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号令就百万大军,动不动就杀敌几十万,这个是绝对不靠谱的。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唐宋时期最繁荣昌盛的时候,人口才五六百万而已。
如果再碰上自然灾害、兵荒马乱什么的,人口数量又会降低一大半。如果真的发生战争,打起来的话,再去掉一些老人、妇女、小孩,或者身体素质不符合当兵的人之外,并没有剩下多少壮丁可用。
至于,为什么很多史书中记载,在战乱年代还能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军队,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的,各种情况都有。
在古代,像撰写经书、史书之类,都是老头来完成的,越老越德高望重嘛,但是由那些老头来记载的话,老眼昏花记错了也是很正常的。
加上古代的通讯方式没有那么方便,就算是第一个经手战争资料的人,很多人也不是事情的经历者,那么从人家嘴里传出来的话,有多少水分相信大家都是深有体会的。
一传十、十传百,同样一句话,经过十个人嘴,那味道早就变味了,一点原话的影子都没有了,所以史册上记载那些数字,也确实存在失实的情况。
就算这件事不是道听途说,你亲身经历了,但也未必眼见就是事实。有句话不是说“事贵应机,兵不厌诈”,双方的作战将军,不管是为了迷惑敌人也好,还是鼓舞自己战士的士气也罢,故意夸大自己的作战能力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在开战之前,鼓舞一下战士也不是什么坏事,虽说只是一句话,但是开战之前你对手下的战士说:“弟兄们,我们现在要以一万大军,去攻打两万敌军。”这话一说,很多战士虽然嘴上不说,心里一定会犯怵,一万怎么跟人家两万拼呢。
但如果你对战士们说:“兄弟们,我们现在有20万大军,要去攻打对面2万敌军,将他们打的求爷爷告奶奶。”那士气绝对是像打了鸡血一样。就算只有两万的战士,人都站在一起,谁也不知道周围到底有多少人。
并且,在故意造假人数这方面,早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玩剩下的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孙膑兵法中,有一篇文章写了一个叫“玄襄阵”的阵法。
这个阵法既不能教你怎么攻击敌人,也不能教你怎么防守敌军侵入。它就是教你怎么用少数的人数,伪装成几千万大军的感觉,来迷惑对方。
因此,就算你参与了这场战争,是这场战争的经历者,眼见也不不一定为实。
另外,在古代真正上战场杀敌的战士,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像古人说的几十万、几百万的大军里面,还包含了很多的后勤人员。
也就是说,像做饭的、洗衣服的、运粮食的、大夫等人员,都包含在了这所谓的几十万大军里面。
如果将这些后勤人员都算进去,确实是一个很惊人的数目,但对于打仗本身没起到什么作用。
另外,像主帅大将军平时穿的铠甲,也是需要专业人员来保养。古代人穿的铠甲分量都不轻,将近达到60多斤重,要是一路从家穿到战场,还没等开战,人就已经被累死了,所以他们都是开战前,才穿戴好的。
除了在打仗人数这方面不靠谱之外,在其他方面,古代人对数字也是非常的迷惑。
古人对数字就是,能写多大就写多大,能让你觉得这个靠谱就行。另外就是,很多古书中会记载有很大的数字,是因为古人的计数单位和我们现代不同,这也就造成让我们误会的数字。
其实,我们大家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对数字很敏感,不管是古人还是我们现在,我们的数字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是随着我们受教育程度慢慢提高的。至于古书中记载的那些上千万的数字,我们不用太较真,保持自己的判断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