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在,只要一开战就会伤亡,古代的医疗水平不够发达,他们的士兵很多都是救治不及时,当场就死在了战场上。
一场战争下来,少说会有上千的士兵躺在战场上,多则几十万的尸体,那么他们都是怎么处理那些战士的尸体的?
第一种就是挖坑掩埋,也是土葬,这种葬法是对战死的士兵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种方法。每次战争结束了,胜利的一方会对自己的战士和敌军的战士,进行一个“分种”掩埋。
像自己的士兵战死在了战场上,会得到还算体面的葬礼,不管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都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墓碑,或者送回老家。
而敌军的士兵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通常都是挖一个大长坑集体埋了。
遇到温柔点的人,在抛坑的时候,还会给你身体摆正在往里面扔,要是遇到个暴脾气的人,就是怎么开心怎么扔了,只管给你埋了就行。
但是,也有少数的敌军将军或者大将什么的,会有自己单独的土坑,并且还有自己的墓碑,因为这个是表示尊的的意思。
每一场战争都会死去很多的忠臣和战士,但打仗的也不一定都是坏人,往往有很多的大将军都是被形势所迫,为了国家不得不上战场。
所以,那些声名在外人,即使战死在了敌军战场上,也能获得敌军的尊重和有一块儿自己的墓碑,优秀的人从来不缺少机会,同时也理应受到尊重。
土葬之所以能从古代流传到至今,是因为可以有效地避免瘟疫,可以减少滋生细菌的机会,所以大家都喜欢采用土葬的方式处理尸体。
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土葬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后来很多朝代都出现了埋葬活人的现象。
那么第二种就是抛尸荒野了,每次打胜仗的那方只会埋葬自己的士兵,敌军的那么多的尸体根本不可能都给他们挖个坑。
侵占我们的国家,还想有个坑可以睡,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就算胜利方想给敌军一个坑,也没有那么地方可用,自己的士兵都埋不了,那么种情况就是直接扔在深山老林,成了野兽的食物。
第三种,将敌方士兵的尸体,都收集起来熬制灯油。北宋时期,“徽钦二帝”被金人抓去当俘虏,受尽折磨,其中宋徽宗就被金人先折磨死,练成了灯油。
从金人如此熟练的手法来看,很多的战死的士兵和俘虏,应该都被他用来炼制灯油了。
第四种就是筑京观,筑京观其实就是把敌军的尸体堆积起来,集中到一个地方,然后用一些泥巴或者石头把尸体遁牢固,最后形成一座山。
他们的这种做法,在历史上是也是很常见的,目的就是为了彰显军队的战功,一直持续到清朝才被废除。
第五种就是火葬了,古人都十分信奉鬼神,他们认为只有保持身体的完整,才对得起自己的祖宗和父母。
就算他们知道火葬可以避免身体带来的瘟疫,但古人一直将火葬认为是一种不道德做法,是惩罚人的刑罚,所以往往战死在战场上的敌军尸体,都被当场焚烧殆尽了。
最后一种,是最残忍、最恶心的一种做法,充当军粮。我们经常看电视都会看到,在古代一旦开战,就需要打上几年。走的时候妻子刚怀孕,回来的时候儿子就会读书写字。
这期间没有十年八年,也有四五年吧,并且打仗也都是需要足够的军粮,士兵吃不饱,自然也就没力气打仗,为了解决温饱的问题,很多的军队都会拿敌人的尸体充当军粮。
虽然恶心,但根据三国的记载,曹操当时带兵打仗,军粮断了,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些尸体当成军粮,并且还吃了整整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