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志怪小说简介 该小说的内容分类及发展是什么样的

志怪小说简介 该小说的内容分类及发展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16 更新时间:2023/12/12 13:38:09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很多志怪小说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内容分类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托名东方朔《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葛洪的《神仙传》、托名陶潜的《后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也有另外一种分类类型:专记四方山川,动植异物,异人为主的地理博物体志怪。

志怪小说,指汉魏六朝时期带有神怪色彩的小说,它们多数来源于巫师和方士的奇谈怪论。

发展

汉代以后,儒教、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孔约的《孔氏志怪》,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志怪”一词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现代作家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就专门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这里指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是受了民间巫风、道教及佛教的刺激,而作者的态度,是将怪异传说视为事实来记载。作为一个基本的概括,鲁迅的总结是正确的。但也要注意到,志怪小说的来源和实际面貌比较复杂。着重于宣扬神道,还是倾心于怪异事迹,以及小说中表现人生情趣的多寡,其间的区别还是很大。

现存志怪小说中,有署名汉人之作,主要有题为班固作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题为郭宪作的《洞冥记》。

以前研究者多认为出于六朝人的伪托,但近来也有提出不同意见的,对此尚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本书中暂存疑。

更多文章

  • 清廷为什么能打败百万人的太平军,为什么打不过几万人的八国联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太平军,清朝,历史解密

    八国联军的人数,确实并不是很多,最多的时候,也不过3万人。相对于太平天国的上百万人,区区3万人,而且远道而来,确实应该不算什么。但问题是,太平天国撼动不了北京城,八国联军却把慈禧撵到仓皇出逃,远远地躲到了西安,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第一,八国联军入侵,是清朝军队最弱的时候。清朝为什

  • 清朝官员到达什么级别才会配师爷?一般人还真没这种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他们之间有一套极为严密的关系,或者师承,或者以血缘联系。有可能是一个家族,一个地方聚集。“绍兴师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些幕僚并非是印象中那些獐头鼠目的形象。过去幕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对诗词歌赋极为擅长,甚至还有一些懂得科学、治理黄河的本事。而且,幕僚为了传承,也为了把自己本事留下,还会撰写逐级。

  •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为什么会死在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韩非子,春秋,历史解密

    有了商鞅推行的秦法,秦国才真正有了灵魂,有了横扫六国的可能。战国七雄中法制最完备的,非秦莫属,那么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为何无法立足于秦国,最终身死他国呢?由商鞅到韩非,秦国有个怪现象:秦国因秦法越来越强,但推行秦法之人却大多不得善终。师从儒家,却成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师从当世大儒荀子,与李斯同门。荀

  • 清朝河道官员到底有多有钱 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官员,历史解密

    康熙年间,里河同知张灏请河道总督赵世显饮酒,在树林中挂了六千盏明灯,又让三百名兵丁持火点烛,用剪刀剔除烛花。半个月后,赵世显回请张灏。宴会上,灯有万盏之多,但点烛剪烛的不过十来人。可等到赵世显吩咐点灯,只听飒飒有声,万盏灯火一起点亮,不需要剪烛花且能通宵光亮。张灏不解其故,于是花重金收买了赵家奴仆,

  • 司马懿用五十年证明自己是个忠臣,为何最后还是造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司马懿,在曹操当丞相时任文学掾,主管教育,后又随曹操转战汉中,到曹丕执政,获得重用,曾为曹丕献五路伐蜀计谋,曹丕临终时受辅政之托,事曹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使离间计,让魏帝曹睿将司马懿罢官贬庶,后魏军接连败退,司马懿又临危受命,官复原职,担当抗击蜀军的大都督。曹丕好不容易继了位,却又增添了对他

  • 王莽篡汉,如何实现权利不流血过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莽,汉朝,历史解密

    话说王莽制造了“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的古代太平盛世之后,公元6年才14岁的汉平帝又适时地死了(病死或被王莽毒死),当时尽管有年长的汉宣帝曾孙,但王莽却别有用心地出台了一个“兄弟不能相互继承”的皇权承继规定,目的也就是防止成年皇孙误了他操纵帝国权柄的好事,一定要

  • 古代皇帝费尽了心思去设置各种机关来保护皇陵 为什么最后还是被盗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皇陵,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的地位都是非常的尊贵的,他们不仅掌管着天下的权力,而且还拥有着无尽的财富。他们在生前的时候享受的东西都是最好的,但是人都是有生老病死的,谁也逃不掉。因为皇帝也是人,所以也不例外。古代许多皇帝生前拥有着最珍贵的东西,因此他们想在自己死后也让这些东西陪葬。这不得不说皇帝们的占有欲都是非常强烈的,

  • 此人虽篡位,却让大明成了世界强国,来朝拜的国王就算死也要葬在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而自从朱元璋接受这个烂摊子后,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生产,国力渐渐强盛,而等到朱棣继位,大明帝国更是扶摇直上,威名远播。让我们回到永乐大帝的时代看看。朱棣虽然是篡位坐上了皇位,然而这位帝王的文治武功却可圈可点,他平定天下,迁都北京,修成大典,沟通南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压蒙古,大明在他的治理下,国力

  • 夷陵之战后,虚弱的蜀汉为何再度强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在刘备建立蜀汉时,东吴已经偷袭了荆州,并斩杀了关羽等将领。为了给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此战,东吴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 徐达真的是吃了朱元璋赐的蒸鹅才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关于徐达的死因,在历史上一直有一种说法,说他是被朱元璋给害死的。徐达因背上生疮不能吃鹅,朱元璋为加害他,赐给他蒸鹅吃,徐达含泪吃完后病发身亡。这种说法均出于野史,在正史中从无记载,属于道听途说,没有多少可信度。而在《明史》中却有这样的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徐达生背疽而死。朱元璋亲至葬礼,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