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廷为什么能打败百万人的太平军,为什么打不过几万人的八国联军?

清廷为什么能打败百万人的太平军,为什么打不过几万人的八国联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16 更新时间:2023/12/24 9:16:09

八国联军的人数,确实并不是很多,最多的时候,也不过3万人。相对于太平天国的上百万人,区区3万人,而且远道而来,确实应该不算什么。但问题是,太平天国撼动不了北京城,八国联军却把慈禧撵到仓皇出逃,远远地躲到了西安,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八国联军入侵,是清朝军队最弱的时候。

清朝为什么能够消灭太平天国?不是靠正统的清朝八旗军,而是靠地主武装。在天平天国起义之前,清朝是没有地主武装的。是因为清朝八旗军在太平天国的冲击下,实在不堪一击,所以清廷只好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汉人大臣组织地主武装,和太平天国厮杀。同时,又得力于太平天国内讧,所以清廷才侥幸绞杀了起义军。

不过,当太平天国以及后面的捻军失败以后,清廷怕地主武装做大,成割据的藩镇,于是解散了地主武装。这样一来,清廷就没有了足够的力量对付外国军队的入侵。而慈禧太后不得不依靠不靠谱的义和团来和洋人作战,这就是清朝军队实在战斗能力极为低下的表现。

第二,八国联军入侵,清朝并未全力应付。

面对太平天国,和面对八国联军,清廷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攘外必先安内”,这不是近代才提出的主张,是自古以来就这么认为的。宋太宗就明确地说过这样的话。

为什么古代统治者总是拼命地打击内部的起义,反而对外部的侵略多采用妥协的政策呢?因为他们觉得。内部的反抗,将会动摇整个帝国的根基,目的是与现有统治者争夺天下,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而外部的侵略,基本上是抄掠财物,得到好处就会撤退。要想把现有帝国打下来,他们也没有那样的能力。

对于八国联军来说,这种情况更典型。因为八国联军都隔得比较远,打下地盘一般也拿不走。他们的目的,更多的是掠夺清廷的资源,获得清廷的真金白银。而清廷认为,真金白银,又不是自己在出,是老百姓在出。因此,犯不着拼了老命和八国联军作战。

第三,八国联军入侵,清军有“恐洋症”。

和太平天国打仗,那是一波流的作战。虽然过程很艰难,被太平天国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太平天国“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很快就灭了,所以,所受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和洋人打仗则不一样。清廷和洋人打仗,没有一次打赢了的。两次中英战争,还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就使得清军患上了“恐洋症”。西洋人打不赢,东洋人打不赢,所有的洋人都打不赢。并不是说清军的实力就完全不堪一击。但是因为有“恐洋症”,心理上一开始就输了。还没开始打呢,清军就害怕了,就退缩了。因此,就算八国联军的军队人数不多,清军也是节节败退,不敢奋起反抗。

标签: 太平军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员到达什么级别才会配师爷?一般人还真没这种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他们之间有一套极为严密的关系,或者师承,或者以血缘联系。有可能是一个家族,一个地方聚集。“绍兴师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些幕僚并非是印象中那些獐头鼠目的形象。过去幕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对诗词歌赋极为擅长,甚至还有一些懂得科学、治理黄河的本事。而且,幕僚为了传承,也为了把自己本事留下,还会撰写逐级。

  •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为什么会死在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韩非子,春秋,历史解密

    有了商鞅推行的秦法,秦国才真正有了灵魂,有了横扫六国的可能。战国七雄中法制最完备的,非秦莫属,那么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为何无法立足于秦国,最终身死他国呢?由商鞅到韩非,秦国有个怪现象:秦国因秦法越来越强,但推行秦法之人却大多不得善终。师从儒家,却成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师从当世大儒荀子,与李斯同门。荀

  • 清朝河道官员到底有多有钱 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官员,历史解密

    康熙年间,里河同知张灏请河道总督赵世显饮酒,在树林中挂了六千盏明灯,又让三百名兵丁持火点烛,用剪刀剔除烛花。半个月后,赵世显回请张灏。宴会上,灯有万盏之多,但点烛剪烛的不过十来人。可等到赵世显吩咐点灯,只听飒飒有声,万盏灯火一起点亮,不需要剪烛花且能通宵光亮。张灏不解其故,于是花重金收买了赵家奴仆,

  • 司马懿用五十年证明自己是个忠臣,为何最后还是造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司马懿,在曹操当丞相时任文学掾,主管教育,后又随曹操转战汉中,到曹丕执政,获得重用,曾为曹丕献五路伐蜀计谋,曹丕临终时受辅政之托,事曹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使离间计,让魏帝曹睿将司马懿罢官贬庶,后魏军接连败退,司马懿又临危受命,官复原职,担当抗击蜀军的大都督。曹丕好不容易继了位,却又增添了对他

  • 王莽篡汉,如何实现权利不流血过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莽,汉朝,历史解密

    话说王莽制造了“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的古代太平盛世之后,公元6年才14岁的汉平帝又适时地死了(病死或被王莽毒死),当时尽管有年长的汉宣帝曾孙,但王莽却别有用心地出台了一个“兄弟不能相互继承”的皇权承继规定,目的也就是防止成年皇孙误了他操纵帝国权柄的好事,一定要

  • 古代皇帝费尽了心思去设置各种机关来保护皇陵 为什么最后还是被盗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皇陵,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的地位都是非常的尊贵的,他们不仅掌管着天下的权力,而且还拥有着无尽的财富。他们在生前的时候享受的东西都是最好的,但是人都是有生老病死的,谁也逃不掉。因为皇帝也是人,所以也不例外。古代许多皇帝生前拥有着最珍贵的东西,因此他们想在自己死后也让这些东西陪葬。这不得不说皇帝们的占有欲都是非常强烈的,

  • 此人虽篡位,却让大明成了世界强国,来朝拜的国王就算死也要葬在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而自从朱元璋接受这个烂摊子后,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生产,国力渐渐强盛,而等到朱棣继位,大明帝国更是扶摇直上,威名远播。让我们回到永乐大帝的时代看看。朱棣虽然是篡位坐上了皇位,然而这位帝王的文治武功却可圈可点,他平定天下,迁都北京,修成大典,沟通南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压蒙古,大明在他的治理下,国力

  • 夷陵之战后,虚弱的蜀汉为何再度强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在刘备建立蜀汉时,东吴已经偷袭了荆州,并斩杀了关羽等将领。为了给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此战,东吴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 徐达真的是吃了朱元璋赐的蒸鹅才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关于徐达的死因,在历史上一直有一种说法,说他是被朱元璋给害死的。徐达因背上生疮不能吃鹅,朱元璋为加害他,赐给他蒸鹅吃,徐达含泪吃完后病发身亡。这种说法均出于野史,在正史中从无记载,属于道听途说,没有多少可信度。而在《明史》中却有这样的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徐达生背疽而死。朱元璋亲至葬礼,列其

  • 古代人为什么要建塔,塔有什么用途?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我国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一种高耸的古代建筑物——塔,它们丰富多彩,点缀着河山景色,有的已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塔是宗教建筑物,我国建塔是从佛教传入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佛教源于印度,塔也是从印度传来的。中国佛塔源于印度的窣堵坡(Stupa),翻译成中文最常见的是“浮屠”,后来中国人创造出“塔”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