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绍手下名将鞠义究竟有多厉害,鞠义是怎么死的?

袁绍手下名将鞠义究竟有多厉害,鞠义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03 更新时间:2024/1/19 15:58:37

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群雄并齐,在这个最乱也是最好的时代,涌现出了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袁绍手下名将鞠义,究竟有多厉害?八百精兵全歼三千白马义从。

说到鞠义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如果说河北四庭柱,大家一定会想到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鞠义,更是凌驾于河北四庭柱之上的人物。鞠义,生卒年不详,是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后来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被袁绍所杀。

鞠义是凉州人,从小在边疆混迹,对于羌族的战法很是熟悉,他所带的私兵皆为精兵。后来鞠义成为冀州牧韩馥的部将,冀州在当时算是最富庶的州了,但韩馥却不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鞠义在边疆生活得久了,早已染上了游牧民族的习性崇拜强者。韩馥虽然兵精粮足,却苟安一地,所以,鞠义在韩馥手下过得很是郁闷。

初平二年,鞠义背叛了韩馥,韩馥率兵征讨,反而被鞠义打得大败而归,袁绍一向都有入主冀州的心思,于是便和鞠义结盟,两人共同逼迫韩馥让出冀州,让袁绍成为了冀州牧,此后,鞠义便在袁绍手下效力。鞠义本是袁绍的盟友,帮助袁绍夺取了冀州牧后才成了袁绍的手下,这就决定了鞠义在袁绍手下的特殊地位,同时也为鞠义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鞠义的领兵作战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每逢战事,袁绍首先想到的不是颜良文丑,而是鞠义。南匈奴单于劫持河内太守反叛袁绍,袁绍命鞠义出战,鞠义率军势如破竹,一直追击到邺城,大胜而归。遇到大小战事,都是鞠义挂帅,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都给他领左右军打下手。鞠义军事生涯最辉煌的时刻实在袁绍与公孙瓒决裂的时候。公孙瓒兵力虽不多,但大部分都是骑兵,其中更有闻名于天下的精锐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原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公孙瓒在与胡人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公孙瓒虽然拥有军队十余万,精兵三万有余,是东汉末年早期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但其实公孙瓒的核心战斗力还是白马义从,靠着白马义从,公孙瓒屡屡击败黄巾军、地方叛乱及塞外的乌桓,而且这公孙瓒对塞外游牧民族特别凶狠,作战时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到夜深。从此乌桓都害怕公孙瓒的勇猛,不敢再来进犯。

而鞠义的先登营呢?鞠氏家族乃是西平的大姓,而麴义自幼生活在凉州,精通掌握羌人的战法,他所部私兵都是精锐,能征善战,屡建战功;后来成为冀州牧韩馥的部将。但是在公元191年时,麴义背叛韩馥,袁绍素来有入主冀州之心,于是与麴义结盟,共同逼迫韩馥出任让冀州,从而让袁绍反客为主,成功成为冀州牧,麴义从此在袁绍帐下效力。所以鞠义和袁绍其实更多的算是盟友关系。

有一次南匈奴单于於夫罗劫持河内太守张杨反叛袁绍,驻扎在黎阳,袁绍命麴义追击到邺南,击败南匈奴的部队。后来公孙瓒和袁绍发生冲突,都想独霸河北四州,首战便是界桥之战,其中公孙瓒以三万步兵,排列成方阵,两翼各配备骑兵五千多人;而袁绍则亲自领兵迎战公孙瓒,两军在界桥南二十里处交锋。

袁绍令麹义率八百精兵为先锋,以强弩千张为掩护,他统领步兵数万在后。公孙瓒见袁绍兵少,下令骑兵发起冲锋,践踏敌阵。麹义的士兵镇静地俯伏在盾牌下,待敌骑冲到只距离几十步的地方,一齐跳跃而起,砍杀过去;与此同时,千张强弩齐发,向白马义从射去。

公孙瓒的军队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全军陷入一片混乱,骑兵、步兵都争相逃命。麴义的军队则越战越勇,临阵斩杀了公孙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斩杀千余人,又乘胜追到界桥。公孙瓒企图守住界桥,但再次被打败了。麹义一直追击到公孙瓒的驻营地;此战最终以袁绍军胜利而告终。

虽然双方其实明面上的损失并不大,但公孙瓒辛辛苦苦积攒的三千白马义从却是被鞠义的八百先登营用强弩射杀一空,损失不可谓不大,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提到赵云原是白马义从之一,也算给这支精兵保留了种子。当然,鞠义的八百先登营之所以能完胜号称“天下第一轻骑”的白马义从,有一定的偶然性。

比如当时的地形,其实很不适合轻骑兵发挥,地域狭小,阵型无法施展开;如果对方只是寻常部队也就算了,但偏偏对方是精锐程度丝毫不逊于自己的鞠义私兵先登营,面对数千骑兵的冲锋,丝毫不慌张,沉着应战,将强弩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袁绍也是大气,为这八百人的部队准备了上千张强弩,要知道弩的制作工艺极为繁琐复杂,成本极高……

但,最终的结局还是袁绍军赢了,而且一举全歼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如果换一个场地,比如接下来的龙凑之战或巨马水之战,让白马义从发挥真正应有的实力,那袁绍和公孙瓒之间最终的胜负就极为难料了。不过这只能说公孙瓒太过自负了,结果却葬送了他的心腹精锐。

鞠义之能,不愧是河北第一将!但盛极必衰,鞠义的战功越高,他的心气越傲,更兼之前与袁绍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君臣,鞠义因此居功自傲,袁绍忌惮日甚。要说君王大杀开国功臣,尚且可以理解,袁绍势力未成,却自断臂膀,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维北伐怎么评价,姜维北伐究竟给蜀汉带来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姜维成为了蜀汉的军事领导人。在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历年史家对姜维的北伐却是贬多褒少,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至巨。那么,姜维北伐究竟是穷兵黩武,还是为蜀汉续命?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和费祎共同掌握了蜀汉的军

  • 三国东吴君主孙权是怎么死的,孙权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其才华以及本事都是值得肯定的,曹操曾评价道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见其才能,那么他是怎么被害死的,他的墓现如今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 曹操的一生中共有多少个儿子,曹操传位给哪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君主曹操的一生中共有几个儿子,他们的名字叫什么,最后下场如何?曹操的老婆数不胜数,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之前是别人的老婆,后来被曹操挖来伺候自己。人都说曹操不爱少女爱熟女,是因为他本身的性格所决定的。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客观因素,其中不乏体现曹操作为一个领袖的统帅智慧。秦汉时期

  • 明成祖朱棣的一生是怎样的,如何评价明成祖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今天我们就说说它历代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位,明成祖朱棣的一生,他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大明!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战争打了四年,中间的过程对于最后的获胜者朱棣来说是险之又险,朱棣以一城之地击败拥有整个天下的

  • 鳌拜的下场如何,康熙是如何应对扳倒鳌拜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是怎样成为一号权臣的,康熙是如何应对的,最终鳌拜的下场如何?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和两个小孩子经常相约练武喂招,每次比完了都要回去找师傅教新招术,韦小宝是假,被康熙称为小桂子,韦小宝以为康熙也是小太监,康熙自称小玄子,康熙和韦小宝练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付鳌拜,最后两人设计找几个小太监练摔跤,&l

  • 乾隆活了多少岁,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活了多少岁?在中国数千年的帝王史上,超过八十岁的长寿皇帝有三位:一是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活了八十六岁;二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享年八十二岁,而乾隆皇帝终年则为八十九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是出生于和平时代的天子,但是有一点却和十分相似,那就是对平民百姓十分仁慈;在乾隆执政期间,他非常重视

  • 三国法正是个怎样的人,一个原本可以改变三国历史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法正,一个原本可以改变三国历史的人,若他在蜀汉未必败。孟达机警,与申耽、申仪商议:“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在申氏兄弟的唆使下,孟达反水,将上庸献予曹魏,并祸及并导致刘封被杀。诸葛亮的这一计策加大了西蜀在失去了关羽和荆

  • 郭嘉字什么,郭嘉追随曹操做出了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郭嘉,字什么,他的名字中包涵深意?郭嘉的名字是从《易中天品三国》之后开始被广大公众所熟知的,易中天对于郭嘉是非常认同的,认为他是曹操的第一谋士。随着公众对于郭嘉认识的加深发现,郭嘉确实有很大的才能,他在诸多方面都帮助了曹操。郭嘉说过很多话,在这里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郭嘉的十胜十败论。这十胜十败论可谓流

  • 秦三世子婴的身世是怎样的,秦三世子婴是谁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也是一个极其短命的王朝,仅仅存在十几年,就在历史上永远消失了。而今天,虽然说起秦朝的皇帝,大部分人都说“二世而亡”,事实上还有一个秦三世子婴。关于子婴的身世,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人认为是扶苏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孙子,有人认为是胡亥的哥哥,也有

  • 孔融弑母的故事是真的吗,孔融不孝言论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耳熟能详的三字经,是我们小的时候都曾听过的。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那么为什么会走上弑母的道路呢?这要从孔融所处的政治背景开始说起了,孔融天赋异禀,勤奋好学,加之书香门第,在汉献帝继位后,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