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可以重用项家人 为什么刘邦却不重要自家人呢

项羽可以重用项家人 为什么刘邦却不重要自家人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296 更新时间:2023/12/12 15:24:14

楚汉相争中的两位绝对主角,刘邦和项羽,他们二人的用人风格差异很大。

用陈平的话来说,项羽所重用的,“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即项羽只重用项家人和他妻妾的娘家人,也就是说,只有跟项羽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才能得到重用,而像陈平这样极有才学的能人奇士根本就得不到项羽的重用。

而刘邦这边,就不怎么重用刘家人,甚至不重用外戚,刘邦平定天下过程中,得到重用的刘家人只有刘交、刘贾和刘泽三个,外戚中得到重用的也只有吕泽、吕释之两个,但他们五人的重要程度是比不上张良、萧何、韩信、曹参、周勃、陈平等外人的。

为什么项羽、刘邦二人用人的风格差距如此之大,颇似走两个极端了似的呢?

其实,这跟他们年轻时的经历分不开。

项家本是楚国的一个大家族,世世代代为楚将,项羽的爷爷项燕又是楚国很极有名的大将军,曾以十万楚兵力抗秦军,最后因寡不敌众战死疆场,临死前发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怒吼,之后,楚国灭亡,项羽则有叔父项梁一手带大。

可以想见,作为楚国名将后裔,在楚国亡国之后,必将遭到秦国的大肆捕杀,而秦重用法家,法家提倡人人互相监督互相告密,此种情况下,只有同样会遭到捕杀的项家人及项家人的姻亲才能互相帮助,也只有自家人才最值得信任。

另外,我们注意到,项梁因为杀人,躲避到吴中,作为一个杀人犯,项梁必定整天小心谨慎,对于项家以外的人,高度戒备,而项梁又是把项羽一手带大的,项梁对外人的高度戒备也必将在项羽欣赏投下浓重的影子,导致项羽在成长过程中更加依赖、信任项家人。

最后,项羽成为西楚霸王,成长过程中养成的信任血缘和姻亲的性格,使项羽重用诸项和外戚,这也是为什么在鸿门宴上,当项伯范增意见相左时,项羽会倒向项伯。

刘邦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族,家族人丁算不上兴旺,家族之间的凝聚力又远不如项家,此种情况下,就算刘邦想用自家人,也没多少人可用,更何况,刘邦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外人的尊重与认可很可能远超自家人,这也导致刘邦对外人更加信任和亲近。

刘邦与其他刘家人是有分别的。

刘邦的二哥刘仲种地经商积累家业,刘邦却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常被父亲责备为“无赖”,刘邦的四弟刘交跟大儒荀子的弟子浮丘伯学习《诗经》,而刘邦只跟一个不知名的学者学习《尚书》,学业上的差距也很明显。

这就好有一比,放到现代社会来说,刘邦的二哥读书不好但很会赚钱,有自己的公司;刘邦的四弟不会赚钱但读书一流,随随便便就考个清华北大,他们二人都有着光明的前途。那么刘邦呢?他不会赚钱却很会花钱,动不动就周济一下别人,他读书比大多数人强,但也就是考个211的水平,毕业出来的工作又很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时候呢,刘邦的父亲就来教训刘邦了,你看看你二哥,好好学学,你应当像你二哥那样,攒下一份家业,这样将来也依赖的,经常性地被教训,在刘邦身上投下了长长的阴影。

不只是被教训,还被嫌弃。

有一回,刘邦带朋友回家吃饭,嫂子早早地望见了小叔子过来,就在家演戏,假装刷锅,给人一种没饭了的感觉,刘邦的朋友们见没饭可吃,也就走了,事后,刘邦发现,明明有一大锅的饭,刘邦心里明白,嫂子这是讨厌自己。

也就是说,父亲和嫂子的行为让他对家人很失望。但从家里得不到的温暖,刘邦却能从外人身上得到,县里的主吏椽萧何处处维护他,他捅了什么篓子,萧何都尽全力帮他摆平,绝不置身事外;县里的候补官吏夏侯婴很尊敬他,每次出差归来路过他的办公室,都去跟他一顿热聊,聊到天黑方才罢休;县里的一个叫任敖的小吏更尊敬他,他成为通缉犯以后,县里抓了他老婆吕雉,抓他老婆吕雉的人对吕雉不老实,任敖什么都不说,上去就把那人一顿打……

正因为如此,刘邦在举事之后,才格外重用外人,而非自家人。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萧相国世家》、《史记·楚元王世家》、《史记·荆燕世家》、《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史记·张丞相列传》、《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标签: 刘邦项羽刘邦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真的吗?“空城计”有,却不是诸葛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孙权,历史解密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真的吗?“空城计”有,却不是诸葛亮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面对司马懿的大军,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但是,《三国演

  • 古代刑场为什么都在菜市口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刑场,历史解密

    想必大家都曾在影视剧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死囚被押送到刑场,刽子手等待命令准备行刑,周边围绕着众多的百姓,很显然,刑场设置在了公共场所,人人都可经过的地方,大都设置在“菜市口”,相信大家都非常的不解,为什么把刑场设置“菜市口”?其一:把刑场选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最大的作用就是“杀一儆百”,对所有官民起到

  • 春秋时期的州来国夹楚吴之间,最后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州来国,春秋,历史解密

    州来国是淮河流域的一个小国,镶嵌在星罗棋布的淮夷群国之中,下辖之地大概在今安徽淮南市凤台县、六安市寿县一带。其确切国姓不可考,先周及西周历史也知之甚少,关于“州来”的来历,一种说法认为姜姓州国和莱国的并称,西周初东夷之战时,山东东北部的姜姓州国(见淳于国篇)和莱国(见莱国篇)受到了战争的波及,其中两

  • 清军入关有多少兵马?最后击败南明又有多少兵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明朝,历史解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率大顺军攻下了明朝首都北京,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类似的一幕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回,这往往意味着一个旧王朝的终结和一个新王朝的诞生。但这一次,历史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1644年四月初,大顺军攻克北京的

  • 兰陵萧氏:出了40多位宰相,21任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兰陵萧氏,汉朝,历史解密

    长期以来,河东裴氏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被人们称为“中国宰相村”,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

  • 揭秘:张飞真的曾一嗓门吓死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飞,关羽,三国,历史解密

    张飞,字翼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此形象已深入人心。张飞很早就跟随刘备打天下,公元191年随刘备辗转来到了公孙瓒的手下,就一直跟随刘备,寝食起居都在一起。中途经历了许多坎坷,刘备集团的力量也并不是特别强大,但

  • 宋国时期的故事:宋宣公舍子让位于弟,宋穆公又还政于兄之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宣公,春秋,历史解密

    宋国的开国君主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所以现在称微子开。宋国的建国是在周公旦平定三监之后,按照当时“灭国不绝祀”社会习俗让微子开管理殷地,以继续殷商先祖的事业,并作《微子之命》告诫他,国名为宋,赐爵位为公。微子本来就仁义贤能,代替武庚后,殷商的百姓十分拥戴他。

  • 古代青楼真的是窑子吗 里面的姑娘真的卖艺不卖身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青楼,窑子,历史解密

    青楼一词,唇齿一念,总会令人浮想联翩,这个名词太过于香艳,哪怕今时今日,青楼已经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依旧具有挑逗人心的力量,不难想象,当初它的魅力有多大,令古代男人流连忘返,全然不顾已有家室也要日日厮混其中,而且他们这样背叛婚姻的不忠行为,在当时还是合情合理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贾诩:三国时期的智者,一生算无遗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贾诩,三国,历史解密

    贾诩,字文和,甘肃武威人,曹魏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位著名的谋士和军事战略家。其实这个人物在罗贯中的笔下,他远没有司马懿、诸葛亮等人出名。但是要说到“三国人物究竟谁最聪明?”,非贾诩莫属。在三国那个盛产谋士、能人的群体之中,能在后世人眼中,担得起“第一谋士”美誉的,也就只有贾诩了。如果只是单纯的看电视剧

  • 集美貌智慧和胆识谋略于一身的女人:吴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皇后,宋朝,历史解密

    说起历史伟人,大家脑中想到的一般都是男子,其实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也有着很多女子引领着整个时代向前发展,女子的力量当然不可小觑,如果我们还用封建时期的思想去看待女子,那便是一个人的迂腐之处。女子的力量并不弱于男子,特别是不弱于古代时期的帝王们。我们都知道,每一位帝王都有着很多的嫔妃,可是却只有一位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