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诩:三国时期的智者,一生算无遗策

贾诩:三国时期的智者,一生算无遗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90 更新时间:2024/2/1 10:36:07

贾诩,字文和,甘肃武威人,曹魏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位著名的谋士和军事战略家。其实这个人物在罗贯中的笔下,他远没有司马懿、诸葛亮等人出名。但是要说到“三国人物究竟谁最聪明?”,非贾诩莫属。在三国那个盛产谋士、能人的群体之中,能在后世人眼中,担得起“第一谋士”美誉的,也就只有贾诩了。如果只是单纯的看电视剧版《三国演义》,从而忽略了真正的三国历史,那么你一定会错过三国历史上这个最聪明的人。

百忍成金,保全性命

贾诩的身上有一个特点,他真正的做到了,古人经常所说的“百忍成金”。 “忍”这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历史上“小不忍而乱大谋”的英雄人物,绝对不在少数。关于贾诩的前半生,史书中并无太多笔墨记载。毕竟他真正的登上三国这个历史大舞台,已经四十多岁了,相较于那些早在青壮年时期,就已经辅佐着主公打天下的诸葛亮、郭嘉等人而言,他的起步确实有一些晚,然而当这些人的命运走向终点之时,贾诩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那些建功立业者可望而不可及的。

贾诩之所以能够做到大器晚成、厚积薄发,其实就在于他的智慧。最早能够体现他聪明的一件事,出自于《三国志》,从这件事里你能够看到他聪明的一点,就在于永远不多说废话。贾诩年少时,唯一能够赏识他的人只有汉阳的阎忠,《三国志》中曾记载,阎忠“谓诩有良、平之奇”,所以贾诩才能够举孝廉为郎。只是他在这个职位上干了没多久,便患病返乡。只是在返乡的途中,他们同行的这一伙人碰上了心狠手辣的马贼。

当这些马贼的刀架在这群人的脖子上时,有人赶忙掏出银子慌忙求饶;至于那些身上没有钱财的,只能以命抵钱。贾诩的身上也没有带什么银两,只是当他面对着这一群暴徒之时,却毫不慌张,他灵机一动,谎称自己是镇边大将段熲的外孙,这位将军名声在外,曾经带着400人扫清羌族叛乱,这个身份一拿出来,令这些马贼闻风丧胆。虽然迫于将军的威名他们迟迟不敢动手,但是贾诩知道,自己想要逃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他给这伙马贼许下承诺,自己愿意回到外公府邸,给他们拿来双倍赎金。

就是这几句话,让马贼轻易放了贾诩。然而贾诩从这伙人刀下逃脱以后,并没有匆忙逃命,反而是将这伙马贼的行踪上报官府。官府按照贾诩所说,将这一伙马贼一网打尽。其实在整个过程中,贾诩从未多说一句话,他仅仅是表明假身份,许下假承诺,就能够从刀下亡魂逃出生天,甚至永绝后患。如果是单纯的小聪明,又如何化解这场生死攸关的劫灾难呢?毕竟与他一同同行的那些人,可都是成了这些人的手下亡魂。

初登舞台,两度击败曹操

贾诩正式在三国舞台上入场,就是在董卓乱洛阳后。董卓和贾诩是老乡,当时的董卓权倾天下以后,贾诩在这个时候登场自然是最佳选择。只可惜他被提拔为平津都尉没多久,王允的一场连环计就要了董卓性命。这个时候,董卓手下的那一些心腹大将是走是留,都成了一个问题。当时李榷等人,建议就地解散军队直接回老家。只可惜这一群人失去了龙头,就没有人能给他们做主,争了个面红耳赤,也没人能拿定主意。

这个时候贾诩登场,他的建议与想法都很中肯。如果这些将军都弃军跑路,朝廷不用浪费多少兵力,就能够将这些人赶尽杀绝。既然成败都是一死,倒不如带着本队人马杀回长安,如果此事能成功,将军成长朝廷自立为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如果失败到时候再溜之大吉,倒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不过这件事并没有给贾诩留下一个好名声,人们反倒认为他是一个“乱武”之人。因为这些将领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才有了接下来令世人所不耻的长安乱。

其实这种过错也并不能完全嫁祸于贾诩身上,在那样的乱世之中,人们所想的是保命之计。当时的汉王朝早已经孱弱不堪,地方军队杀入长安也是迟早的事。他规劝董卓的这些手下将领杀回长安,其实只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而已。更何况通过这一计谋,贾诩也真正的认清了,这李、郭二人,并非他能依附之人。但是成功讲的就是谋略,只是他的这一步棋是通过别人的成败来决定的,或许他也没能想到这二人竟然会做祸乱长安、屠杀百姓之事。

当贾诩看清了西凉军的局势发展,他早已经为自己谋划好了退路。李、郭二人皆是草莽,通过这一场战乱,贾诩早已经知道西凉军迟早是要灭亡的。所以他离开了长安,先是投靠了自己的同乡段煨,这位华阴将军虽然待贾诩不薄,只可惜也是一个猜忌心很强的人。当时贾诩在军队中的威望,要远胜于段煨。他在别人的地盘上喧宾夺主,任何一个有野心之人都会对他有所忌惮。

贾诩也是个聪明人,他可从来没有想要在一棵大树上吊死,而且他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段煨的威望,如果他及时离去,段煨没了他这块心病,说不定还能善待他的家人。所以他暗中联系了张绣,孤身一人跑到宛城,去投靠了张绣。贾诩这一次易主,才是他精彩人生的开篇。因为在张绣的身边,贾诩两次贡献计谋都让曹操兵败而退。曹操作为三国的一代枭雄,他平生经历过的战败可是少之又少。

但是他却在贾诩的计谋中栽倒了两次,贾诩能够打败曹操,完全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智慧。当时曹操南征张绣,起初贾诩劝阻张绣,绝对不要去追打曹操,否则会中了他们的埋伏,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当张绣兵败而归时,贾诩前来献计,现在收集散兵去追击曹操,必然能够击退曹军,果然张绣大获成功。所以曹操的战败,不是输给军队,而是输给贾诩的。人人都说三国里的诸葛亮才是料事如神的聪明人,但是比起不怎么起眼的贾诩,他才是真正做到了算无遗策之人。

顺势归降,独善其身

过了一年以后,当天下局势趋于明朗之时,张绣萌生了归顺之意,这个时候袁绍也抛出来了橄榄枝,只是当袁绍派出的使者前来招降之时,贾诩却在这个时候表明态度,让张绣拒绝袁绍的招降,同时建议他归顺曹操。这个建议确定张绣很不解,毕竟在他的眼里,袁绍远比曹操更加具有实力,更何况曹操战败于自己之时,他的亲生儿子、手下大将,甚至连最喜爱的马匹都死在了自己手中,投降曹操不就等于白白送死吗?

这个时候的贾诩,又一次展现了什么叫做目光长远,思路清奇。在贾诩的眼里,归顺曹操才是上策,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点:曹操打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旗帜,归顺于他并不是归顺于个人,更像是归顺于朝廷;第二点,袁绍就是因为势力太大,他们归顺以后并不会得到重用,然而曹操不同,他正是用人之际,到他的手下俯首称臣才更加能够得到善待;第三点:曹操如果真的有称霸天下的雄心,他绝对会抛弃恩怨,树立一个贤德的名声。

听了这几点以后,张绣也被贾诩给说服了,心甘情愿的归顺了曹操。张绣带着手下归顺之时,确实如贾诩所想。曹操听闻张秀前来归降,甚至亲自前往迎接,表现出格外亲热的姿态,也从来没有提起过他战败之事,甚至他还亲切的拉着贾诩的手说道:“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此后张绣成了他麾下大将,贾诩做了他麾下谋臣,曹操对于他们二人的奖赏,远要高于平常人,然而这一切,在贾诩劝降之时,就已经在他预料之中了。

能够正确认识天下大势者,就能够深度揣测人心者,甚至能够在战场上有着高明决策者,当真只有贾诩一人。在他归顺曹操之后没多久,就爆发了著名的官渡之战。虽然在这场战役中,贾诩并无太亮眼的表现,甚至后来留守许昌,在曹操出征的队伍中,基本上看不到他的身影,但是每当到到了紧要关头,他绝对是压轴出场的那个重要人物。马超韩遂带兵来犯,贾诩的一招离间计,让西凉军战斗力大打折扣。

曹丕、曹植的的立储之争,让曹操拿不定主意,他前来找贾诩,希望能够获得一些让他痛下决心的有效意见。刚开始贾诩沉默不言,当曹操焦虑之时,他缓缓说出袁绍和刘表二人,曹操瞬间恍然大悟,这二人曾经都是废长立幼之人,如若曹操也效仿二人,政权颠覆是迟早的事。虽然未曾直接说明,但是贾诩完全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标签: 贾诩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集美貌智慧和胆识谋略于一身的女人:吴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皇后,宋朝,历史解密

    说起历史伟人,大家脑中想到的一般都是男子,其实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也有着很多女子引领着整个时代向前发展,女子的力量当然不可小觑,如果我们还用封建时期的思想去看待女子,那便是一个人的迂腐之处。女子的力量并不弱于男子,特别是不弱于古代时期的帝王们。我们都知道,每一位帝王都有着很多的嫔妃,可是却只有一位皇后,

  • 清朝建立的皇族内阁是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没有实行立宪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族内阁,清朝,历史解密

    清光绪末年,同盟会革命党人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感觉到巨大危机的清政府统治者和一些地方上的督抚大员,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进行了深刻思考,结果他们做出了应该“实行立宪、拯救危局、延续统治”的判断。1905年日俄战争中俄国的失败,当时的清廷上下普遍认为俄国就是败在了没有实行宪政政治制度上。所以,以直隶总督袁世

  • 吕氏嫌儿子太丑不想养,最后却当上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坚,隋朝,历史解密

    隋朝的开朝皇帝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那就是我们的杨坚了。杨坚本身不是皇家的人,只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孩子。虽然说他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家族,家里很多的人都特别的忠诚于皇上,为皇上做了很多件事情。但是他们家一直都是比较老实的。后来在逼不得已的时候杨坚只好出手,后来就有了隋朝。隋朝虽然没有坚持多久,只经历了两三

  • 黄元御: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黄元御,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括其一生。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清军四川军医馆——久真堂的祖师爷。黄元御为

  • 尴尬合军二代舰 台军诺克斯级护卫舰改进真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台军诺克斯级护卫舰具有较大的空间可供改装,对改善台湾海军的综合作战效能和兵力使用弹性有所帮助。 但由于经费不足且受到其他装备项目的排挤,台军的诺克斯级护卫舰还不至于很快被更新型的舰艇汰换。那么现在随着小编的步伐来看看台军诺克斯级护卫舰改进内幕到低是 借尸还魂的改造计划还是另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2

  • 敦刻尔克大撤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成功的撤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解密

    1940年5月10日,这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期,英法联军约33万人的部队,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离,脱离了德军的包围圈,保住了两国的有生力量。如果这次撤退没有成功,或许整个欧洲都会落到希特勒的手中。德国在迅速攻克波兰之后,立马向法国发动了进攻,英法两国原本以为,只要坚守阿登山地区,德军就无法调动装甲部队。

  • 郑成功,一心收复台湾损兵折将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说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夸耀郑成功,他保家卫国,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但是,郑成功是反清复明的将领,当时为什么要损兵折将攻打台湾?难道仅仅是为了民族自豪感?其实这里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仅仅是为了中国的利益。当时郑成功率领军队去攻打南京,面对强大的清朝部队,他们的10万

  • 他是南宋抗元名臣,面对忽必烈宁死不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文天祥,宋朝,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古今中外,时代都是随着时间而更迭的。在中国古代有着一个又一个的朝代,一个朝代的灭亡又或者一个朝代的成立,都是需要一个又一个的民族英雄的存在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中国上下五千年中,有着许多英雄人物虽然留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传承了下来。今天小编

  • 哥哥称帝,向弟弟敬酒,弟弟机智回复捡回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徐知诰,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相信很多人都曾听过这一句词,可是很多时候,就算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词。也无从体会古人的那种真实心情。古往今来,为了皇权而罔顾伦常,骨肉相残的事情不再少见,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不正是弑兄逼父才走上了皇位吗?而在残唐五代时期,有一个叫李昪的可怜孩子,在他六岁的时候,父亲就

  • 逍遥津之战,孙权的十万大军被八百人杀得丢盔弃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逍遥津之战,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天下英雄风起云涌,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讲的是三国以少胜多的战役双方人数差异最大一战——逍遥津之战。公元215 年(即赤壁之战七年后),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不仅吕蒙、陈武、甘宁、凌统、潘璋、宋谦、徐盛、丁奉、贺齐、蒋钦等东吴名将参战,由于曹魏因西征汉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