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胜起义一呼百应,为何最后被车夫杀掉?

陈胜起义一呼百应,为何最后被车夫杀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45 更新时间:2024/1/14 14:44:11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是很难得到后人肯定的。陈胜却是一个例外,他发动起义后,获得了四方豪杰的尊敬。后来刘邦夺得天下以后,还追封他为“隐王”。司马迁专门把他列入只有王侯将相才有资格进入的“世家”。而农民起义的“义”字,也是因为陈胜的存在,才注入了非常正面的内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获得普遍赞誉的人,当初竟然是众叛亲离,还被自己的车夫给杀掉。那么,陈胜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说陈胜众叛亲离,这话其实并没有夸张。他的那些将领中,北上征伐的武臣自立为赵王;韩广在燕地自立为燕王;在魏国旧地征伐的周市,虽然没有自立为王,但依然背叛了陈胜,立原来魏国后裔魏咎为魏王。后来起义的刘邦、项梁众人,也都没人奉陈胜为王。

一般来说,一个将军是最受老家人拥戴的。老家子弟就是这个将军的嫡系部队。但是陈胜的家乡人都不拥戴他,显然陈胜没有嫡系部队。我们又知道,司机是领导最亲近的人,而陈胜居然被他的司机杀了。由此可见,陈胜确实已经走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

那么,陈胜究竟为什么会混到这一步了?

一、陈胜过早称王,失去号召力。

陈胜当初起义的时候,是打着扶苏和项燕的旗号的。虽然这样的混搭,风格非常违和。毕竟秦国和楚国是死对头,就算扶苏和项燕两人都活着,项燕也不可能辅佐扶苏。但是毕竟这两个人都是受暴秦迫害的人,而且这两个人是皇家贵族或者是贵族之后。那个时代的人,尊卑观念是很强的。龙生龙,凤生凤,耗子养儿打地洞。扶苏项燕称王,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而陈胜这么一个泥腿子称王,大家心里都有些不服。

“不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家也都觉得,“称王”这件專,实在是太容易了。只要你拥有一支军队,占领几座城池,似乎就可以称王。显然这是一种暴发户的心理。武臣就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做了一件称王的事。武臣称王,也引起了连锁反应,陈胜的那些部下们都纷纷称王。

二、陈胜贪图享乐,失去威信力。

陈胜发动起义,打下陈县后,在那里称王。

陈胜称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他派吴广率领主力军进攻荥阳,派武臣进攻原赵国地区,派周市进攻原魏国地区,派召平进攻原楚国地区,实施“主力西征,偏师略地”的计划。

这个全国性的战略布局计划,不能说不好。但问题就在于,在这个计划中,没有陈胜什么事。他呆在陈县里,珍馐美食,丝竹管弦,整天饮酒作乐。要知道,后来的项羽,每次都是亲自率领大军前往攻城略地的。刘邦虽然贪图享乐一些,但在樊哙、张良等人的劝说下,也能够及时迷途知返,再次率军前往前线冲杀。

但是陈胜没有这样做。

陈胜没有这样做,产生两个恶果。

一是部下们心里不服。后来李自成打进北京后,派刘宗敏率军攻打山海关,当时刘宗敏就说,大家都是做贼的,为啥你要在京城享受,我必须去浴血沙场。李自成没有办法,只得亲自率队前往征战。刘宗敏这个话,实在是很好地道出了陈胜手下们的心声。武臣为什么在赵国故地才打下几座城池,就急急忙忙称王单干,就是心里不平的表现。

二是军队缺乏战斗力。陈胜派吴广进攻荥阳,在荥阳城下久攻不下,吴广还被人杀掉。这一点,固然与吴广能力不足有关系。但是,也是因为吴广号召力不强。如果当初是陈胜亲自率军攻打荥阳,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三、陈胜薄情寡恩,失去亲和力。

陈胜早年说过:“苟富贵,勿相忘。”但是他的家乡人来看他,他却把家乡人关在门外。后来家乡人在陈胜出行时,站在路边喊陈胜的小名,陈胜才把他们领进宫中。后来,又因为这些家乡人对陈胜进行议论,陈胜不满,把他们抓起来杀了。

陈胜显然没有处理好家乡人的问题。其实,只要陈胜给家乡人立下规矩,他们就不会乱说。就算乱说,有规矩在那里,陈胜处理他们,别人也无话可说。

陈胜对家乡人处理不好,身边部下也处理不好。一当了王后,他就高高在上,而且还派了两个人专门监视部下,有什么于他不利的地方,就严肃处理。这一方面是陈胜不自信的表现,同时,身边的这两个人也因此胡作非为。这更加增加了陈胜刻薄寡恩的形象。

陈胜甚至对吴广也不好,只是封吴广为“假王”,而且,后来在吴广和部下闹矛盾的时候,他还有借机除掉吴广的嫌疑。

所有这一切,都让陈胜严重缺乏亲和力。最终迅速众叛亲离,遭致失败。

标签: 陈胜秦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秦军中杀个敌人赏田一顷,秦国土地够士兵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鞅变法.秦朝,历史解密

    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建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其中最低的等级“公士”,只需要斩获敌人“甲士”的一个首级,就可获得“公士”爵位,而且还可以获得田一顷、住宅一处和仆人一个。从这里可以看出,秦国的士兵建立军功,应该是很容易啊。只需要杀个人,就可以有田有房有仆人,基本上过上贵族的生活。因此就产生这样的疑问

  • 古代养老制度到底是什么样 当时的法律到底有多严格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养老,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着14亿人口,如今最大的一批人口红利阶段也渐渐到了尾声,未来人口老龄化严重是一个现实问题。而据统计我国达到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高达2.5亿,如何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也是一个人们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古代是如何解决古人的养老问题的呢?第一步就是国家鼓励,尊崇孝道,百善孝为先,从道德

  • 揭秘:为什么乾隆对福康安的恩宠超越界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福康安,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福康安本是大学士傅恒的第三子,可是民间却一直传闻他是乾隆的儿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这事是真的吗?说起来,福康安还真是特别得乾隆的恩宠。他不光在年幼时,就被乾隆带入内廷亲自教养,还享有和其他皇子在上书房读书的资格,就连他的名字也是在他满月时,乾隆亲赐的。福康安成年后,乾隆对他多次委以重任,并不断给

  • 秦桧死之后,宋高宗对秦桧做出了“决策元功,精忠全德”的评价,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北朝,历史解密

    秦桧作为曾经在金国当过俘虏的人,十分神秘地回到南宋后,又向南宋兜售投降政策,遭到众多士大夫的鄙视和批评,但在朝野一片咒骂声中,宋高宗赵构却将秦桧视作心腹,提拔重用,前后当了近20年宰相,秦桧死后,赵构不仅追封他“申王”,赠谥号“忠献”,还为他题写墓碑:“决策元功,精忠全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秦桧这

  • 安·兰德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关于她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兰德,美国作家,历史解密

    兰德的小说依然在全世界被广泛贩卖和阅读,至少已有2,200万本(直到2005年)小说卖出,并且每年保持500,000本左右的销售量。在她死后,客观主义运动内部的持续冲突导致各种独立的组织丛生,其中有一些则宣称继承了她的嫡传思想。兰德和客观主义在北美之外的地方知名度都不高,只有在欧洲有零星的书迷。兰德

  • 鲁定公为什么把孔子提升为鲁国的“司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鲁定公,春秋,历史解密

    鲁定公为何把孔子提升为鲁国的“司空”鲁定公即位后,鲁国“民不知君”的状况有了改变。意欲图治的鲁君以孔子在列国的声望日渐提高,多次召见孔子,询问治国之道。比如,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看出定公有正君位的愿望,回答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这样的事吗?”

  • 如果刘备把皇位传给刘封,蜀汉结局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封,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关于阿斗是不是无能,不需要讨论了,今天咱来看看,如果刘备把位子传给能力更强的养子刘封,蜀汉会怎样呢?刘封原名叫寇封,当年刘备在反曹操失败后,逃到刘表控制的荆州避难,认识了寇封。寇封勇猛果敢,力大如牛,刘备非常欣赏,就把他收为养子,改名为刘封。刘备为何要收养刘封呢?按《三国志·蜀书·刘封传》的记载,当

  • 才高八斗的张佩纶,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佩纶,清朝,历史解密

    在晚清政坛上,有一位才高八斗、正气凛然的官员,他叫张佩纶。虽然这个名字,现在很多人会比较陌生,但在当时却是名气很响亮。尽管他官位不算高,却接连做过大理寺卿朱学勤、陕西巡抚边宝泉以及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女婿,与张之洞割席断义,甚至和袁世凯关系密切,结为多重亲家。他的亲孙女张爱玲更是名满天下的才女。张佩纶是

  • 宁古塔现在在什么地方 为何清廷把犯人发配送到此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宁古塔,历史解密

    为何清廷把犯人发配送到这里宁古塔,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喜欢看清廷剧的人,一定会知道一个地理名词---宁古塔。当皇帝惩罚罪大恶极之人时,常常会说“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宁古塔辖区其实就在今天的东北,夏天很凉爽,冬天虽然冷,但是暖气很好

  • 12世纪的蒙古帝国史:成吉思汗征服克烈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克烈部,宋朝,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12世纪的蒙古帝国史。尽管王罕曾背叛过成吉思汗,但直到此时,成吉思汗仍效忠于他。他认为,他作为属臣应该恪尽职守,他还代他的儿子术赤向王罕的女儿察兀儿别吉公主求婚。但是王罕拒绝了成吉思汗,这一做法深深刺痛了这位英雄。克烈王从没有想到成吉思汗会成为自己的劲敌,所以没有在1196年铁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