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建安七子个人简介,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

建安七子个人简介,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39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4:11

1、建安七子是哪七个人

建安七子的七个人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

建安七子具体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可通过“空(孔融)城(陈琳)王(王粲)需(徐干)软(阮瑀)硬(应玚)瘤(刘桢)”来记忆。

3、建安七子个人简介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东汉末文学家。山阳高平(今微山县两城)人,“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董卓劫持汉献帝迁长安,其父时任大将军何进长史,王粲随父西迁,在长安见当时著名学者蔡邕,深为蔡邕所赏识。

初平二年(192),因关中骚乱,王粲往荆州依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208),曹操大军南下,刘表病卒,子刘琮投降,王粲遂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晋爵魏公,魏国建,王粲官任侍中。二十二年(217),从曹操南征孙权,北还途中病卒,终年四十一岁。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魏志》本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有明人辑录遗文《王侍中集》,今存诗23首。刘勰认为他是“七子之冠冕”。

徐干

徐干(171-217),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

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

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诗》也是一往情深。

阮瑀

阮瑀(约165-212),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

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是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应玚

应玚(177-217),字德琏,汉汝南南顿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建安七子之一。

擅长作赋,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

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一说盐城盐都区大纵湖)人。汉末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

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刘桢

刘桢(?-217),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

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建安二十二年(217),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用为什么在宋江坟前自杀,吴用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1、历史上吴用是怎么死的《水浒传》中被称为智多星的吴用是自缢而死的。吴用在落草为寇后,认识了被称为及时雨的宋江。在宋江上梁山泊后,吴用让出自己二当家的位置,并在一旁协助宋江。在吴用的帮助下,宋江成功打下了祝家庄,也登上了水泊梁山的寨主之位。等到被朝廷招安后,宋江被奸人害死,吴用不愿与小人同朝为官,自

  • 韩信临死前喊的三个字是什么字,韩信五不死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吕后明白刘邦的心思,于是设计诬陷韩信“谋反”,接着与萧何密谋,骗取韩信进宫,并将其斩杀,韩信蒙受如此冤枉,临死前大喊“我不服!”韩信为什么被封三齐王五不死我们都听说过“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个典故,其中的意思就是说韩信足智多谋,

  • 陈圆圆结局是怎么死的,历史上陈圆圆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1、历史上陈圆圆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圆圆,字畹芬,原姓邢名沅。1623年4月3日出生于常州武进(今江苏境内)。陈圆圆是秦淮八艳之一,一代名妓。后为末山海关名将吴三桂妾,最终被李自成手下刘宗敏掳走成为其妻。陈圆圆父亲名邢三[来源请求],母亲早亡,从姨父姓陈。圆圆,倾国倾城,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称&ldq

  • 辩机和尚资料介绍,历史上辩机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历史上辩机是怎么死的辩机是因为与高阳公主通奸,被李世民发现之后将其腰斩而死,辩机是唐朝有名的高僧,原本可以清心寡欲的度过自己的一辈子,却遇见了命中的劫数高阳公主,葬送了自己的一生。高阳公主是李世民最爱的女儿,从小就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以至于养成了她骄傲、任性的脾气,为了能够让高阳公主有完美的夫婿

  • 扬州瘦马是什么意思,扬州瘦马指什么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1、扬州瘦马是什么意思“扬州瘦马”是指扬州在古代是两淮(淮南淮北)盐商的聚居地,盐商当年可谓是富甲一方,生活奢侈程度可与皇家媲美,他们的富足由此也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瘦马的含义:瘦马是一个对女性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意为可以

  • 贴加官是什么酷刑,贴加官是谁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贴加官是朱元璋发明的成本最低,过程却最难熬的酷刑之一”1、贴加官是什么酷刑这个酷刑也可以叫“开加官”。司刑职员事先准备一沓桑皮纸。桑皮纸听起来高级,其实这玩意大家应该都见过。桑皮纸表面呈淡黄色,隐隐可见交织的纤维结构,拉伸一下感到非常的结实而有韧性。

  • 靖康之变是什么事件,靖康之变俘虏了哪两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1、靖康之变俘虏了哪两位皇帝宋朝灭亡的直接事件是靖康之变,在这场战争中北宋两位皇帝被俘,他们分别是宋徽宗和宋钦宗。在岳飞写的《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这里指的就是宋朝经历的靖康之变。宋徽宗是一位醉心诗词书画的皇帝,在位时间二十五年,勉勉强强的维系着国家发展,退位后长子赵恒继位,史称宋钦宗,改国号

  • 汉谟拉比法典是哪个国家的,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汉谟拉比法典是哪个国家的《汉谟拉比法典》(TheCodeofHammurabi),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公元前1750年在位)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1]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

  • 南宋灭亡的海战叫什么,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1、南宋是怎么灭亡的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是宋朝末年宋朝军队与元军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标志着南宋的灭亡,中国方面对参与这场战争的人数有30万及50万两种说法,但据日本方面的记载,宋元双方投入军队50余万(其中宋方面20万,但20万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属、宫廷人员、普通百姓,实际战斗力只有数万),最

  • 新婚之夜为什么叫洞房,洞房名字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古代新婚之夜为什么叫洞房古代新婚之夜叫洞房,传说这是我们祖先轩辕黄帝规定下来的。那时候经常会有抢妻子的现象发生,后来黄帝就想出了方法,命一男一女进入山洞,然后用石头封好门,只留一个口,让家里人送饭,直到两人培养出了感情,这就叫婚配,而且再不允许有乱抢他人男女的现象发生。千百年来的习惯,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