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一生未能封侯,卫青为什么出征就被封侯?

李广一生未能封侯,卫青为什么出征就被封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16 更新时间:2023/12/9 5:31:19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广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有志不在年高”,卫青虽然有外戚的裙带关系,但其抵御匈奴的军功是实打实摆在那的,不能因为是关系户就抹杀他的战绩;反观飞将军李广,一生都贡献给了抗击匈奴的大业,打出了英勇抗战的民族气节,可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要怪只能怪李广是位战将,却实在不是一位福将,屡次与战功擦肩而过,最终封侯无望。

李广与卫青两人,第一次同框出征是在公元前129年,此时距离李广初涉战场已经过去了37年,换句话讲李广已经是声名在外、纵横疆场的老将(李广生年不详,按照公元前166年因战功封中郎,假设他当时只有15岁,那么此次出征时李广也有50多岁了);

而卫青刚刚20出头,且这是他第一次上战场,之前的十年他都陪在汉武帝身边听闻朝政,参决政事,换言之之前十年都在学习理论,这次才到实践阶段。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他们一个是职场精英、一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然而汉武帝面对资历差别如此大的两个人,居然在职务安排上给予了同样重要的职位,可见汉武帝是非常看好卫青这位新秀的。

卫青也确实不负众望,当时汉武帝派了四路兵马同时进攻匈奴,命卫青为车骑军出兵上谷,公孙敖为骑将军出兵代郡,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兵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兵雁门,四位将军各领一万人马,结果卫青首征直捣匈奴老窝,俘获战俘700人,大获全胜,而李广因名声大,遭到了匈奴的大举围攻,后因寡不敌众负伤被俘,幸诈死才得以逃脱,另外两路也是铩羽而归。

龙城之战是汉朝有史以来对抗匈奴打的第一场胜仗,让汉朝百姓看到战胜匈奴的希望,给汉朝官兵抗击匈奴的信心,为后来抗击匈奴奠定了人心基础,卫青这位初出茅庐的小将可谓是一战成名,汉武帝为了表彰其功勋,也为了鼓励汉朝子弟效仿之从戎报国,封卫青为关内侯,李广虽然英勇抗敌、九死一生,可毕竟是战败了,无法因为苦劳而封赏一位败军之将。

龙城之战后,汉朝数次出征匈奴都是卫青挂帅,无往不利,卫青成了一代战神级人物,而李广多是为后将军、护卫将军等随军作战,期间还被张骞坑了一把,又一次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尽管奋勇杀敌,收获敌军首级无数,自己却也损兵折将,损失惨重,最后功过相抵,再一次与封侯擦肩而过。

卫青与李广最后一次同框,也是李广最后一次征战沙场,是在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汉武帝委任卫青、霍去病挂帅,分两路出征匈奴,活捉单于,而李广并不在汉武帝的委任名单里,此时的李广已经年逾花甲,且汉武帝真心觉得李广不是个能成事的战将,年轻的干将有许多,干脆让李广退休了。

可是李广年迈,报国热情一点不减,三番五次上书请求随军出征,汉武帝真心不想让他去,可禁不住他软磨硬泡便委任他为前将军。临行前,汉武帝还提醒卫青,李广年迈且时运不济,不要委以对阵匈奴单于的重任,否则一定会坏事。

大军出塞后,卫青探得了匈奴单于的行踪,自己率精兵前往对战单于,命李广与右将军从东路迂回,与自己合兵,以便活捉单于;而李广想要做前锋,与匈奴交战,卫青一面记着汉武帝的叮嘱,一面想要为部下争功,便没同意,李广负气和右将军从东路迂回包抄,其实只要李广能顺利与卫青合兵活捉单于,即使不是首功,汉武帝也会念在其一生劳苦,就着台阶将其封侯,可是李广真的是时运不济,与侯爵绝缘。

因为东路绕远,没有向导,李广迷路了,落在卫青之后,以致卫青与单于交战时没能形成包围圈,让单于有机逃跑了,卫青见没能活捉单于便鸣金收兵了。

没能捉住单于这个锅,李广是背定了,想到自己戎马一生,却总遭到上天的愚弄,李广心灰意冷了,也不想受到言官的评判,于是挥刀自刎了。

李广曾经问道于星象家王朔,“自己参加了汉朝攻打匈奴的所有战役,许多不如自己的人都封侯了,为什么自己不能封侯?”王朔解释说是他杀降造成的恶果,纵横觉得可能是李家祖坟没选好,李广命中无福无贵,子嗣凋零,到了孙子李陵那辈,更是身败名裂。

卫青与李广的封侯之路,恰恰证明了汉朝的封侯制度还是很严谨、很公平的,无论资历、无论老少,只要功劳足够就可位列诸侯,而李广真的是时运不济,一辈子参战七十余次都没获得够格的功劳,所以汉武帝即使念在其苦劳的份上想赏他个侯爵,也怕不能服众啊!

标签: 李广汉朝卫青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怪不得乾隆总是喜欢给自己编造各种故事,原来他的出生是这么草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在清朝历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除了他的一番政绩这人还很喜欢给自己贴很多标签,比如诗人、康熙最喜欢的孙子、以及他出生时有什么祥瑞征兆等等,其实真正历史上的乾隆出生可以用草率来形容了。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

  • 皇帝痛失爱妃,为什么还下旨让大臣的福晋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顺治,清朝,历史解密

    古代后宫众多嫔妃内,真正得到皇帝宠爱的并不多,董鄂妃是其中一个。顺治对她的爱,每一日都在递增。但好景不长,董鄂妃入宫没几年就病逝了。董鄂妃的死让顺治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久久不能走出来。为了让爱妃死后也享有殊荣,顺治追封她为皇后,还希望大臣为她抬棺,但却遭到了拒绝。为了让大臣答应,顺治下旨让大臣的福晋

  • 刘备死前留下一条锦囊妙计,诸葛亮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三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蜀汉大将关羽镇守荆州,结果遭到曹操和孙权的腹背夹攻,兵败被杀,一时震动天下。这起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是刘备的蜀汉。刘备失去了最为得力的大将关羽,精锐的荆州军团全军覆没,蜀汉军事实力遭受重创。蜀汉失去了两大战略基地之一的荆州,收复中原的梦想

  • 民国文人黄侃:个性古怪,一生结婚九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黄侃,民国,历史解密

    民国学人中有三个著名的“疯子”,一个是被黄兴称之为“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刘师培,还有一个就是被称作“黄疯子”的章太炎的弟子黄侃。有意思的是,这三位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还是师生关系。既为“疯子”,黄侃自然有其疯的地方。黄侃个性轻狂,一生结婚九次,报刊曾有“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

  • 正值壮年的明仁宗朱高炽,为什么会突然驾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高炽,明朝,历史解密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上朝代变化,帝王更替犹如家常便饭。秦始皇建立统一王朝之后,先后有三百多个皇帝。有的在位数十年,比如清朝康熙帝在位长达六十一年,西汉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有的在位数十天或者几个月,比如在位仅仅半天的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十七天的唐殇帝李重茂,“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仅四十

  • 明朝灭亡的后的百姓生活是什么样的 究竟有多惨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崇祯,历史解密

    明朝灭亡后的百姓是如何生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逼迫周皇后自杀,后又杀了自己的妃嫔和女儿后,自己在一棵槐树上上吊自杀,大明王朝就此宣告灭亡。大部分明朝皇族在抗清的战争中牺牲了,一部分侥幸活下来的皇族则开始了更

  • 把女皇武则天扳倒的“五贼”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李显继位后第一次去上阳宫看望自己的老妈武则天,老太太非常伤心地对儿子说:“我既然都把你从房陵接回来,又立你做了太子,未来这天下的接班人理所当然必定是你,可是‘五贼’却贪功心切,把我逼到这里。”武则天此番样子,真可谓是晚景凄凉,那么能把叱咤风云的一代女皇武则天扳倒的“五贼”到底是谁?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

  • 云嫔曾受尽宠爱,却因得罪慈禧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云嫔,清朝,历史解密

    咸丰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说起他的后宫,大家可能会想到慈禧、慈安、四春娘娘这些妃嫔。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他最早的一个女人,她就是云嫔武佳氏。通房丫鬟一般指的是古代地位最高的丫鬟,因为她的卧室是与主人的卧室相通的,所以她们也可能是与主人最先发生关系的女人。而清朝皇子在成婚之前,皇帝会赐予他

  • 南明永历是什么下场?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永历,明朝,历史解密

    南明隆武帝朱常瀛死后,朱常瀛的儿子桂王朱由榔就继承皇位成为了永历皇帝。朱由榔这个皇帝不是他想当的,朱由榔又没有从政的经验,乱世之君往往下场都很惨。满清王朝是化外蛮夷,靠着大明王朝的内部消耗才逆袭夺取了大明江山。满清入主中原以后,对中原百姓进行血腥镇压。尽管对崇祯皇帝朱由检进行了国葬,但是对南明政权却

  • 太子太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傅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子太师,明朝,历史解密

    古代所谓的“三公三孤”指的是太师,太傅,太保,以及少师,少傅,少保。这些官历史都极为久远,是仅有的从周朝保留到明清的官职。地位极为尊崇。太师,官名,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古时三公之首,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晋代避司马师讳,曾改作太宰。晋之后复称太师﹐多为